黃群佩
(深圳市福田區(qū)景龍小學,廣東 深圳 518000)
在與周圍同行們的聊天當中了解到當前有很多學生喜歡音樂而不喜歡音樂課。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音樂課堂中仍然存在我教你學、我講你聽的傳承式的教學。當音樂課上成了純技能課時,就會削弱絕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 “填鴨式”、“一言堂”的教學模式使學生難以真正融入音樂課堂的學習,甚至討厭上音樂課。顯然,學生們對這種傳承式的音樂教學方式已經不感興趣了,因此我決定,通過音樂活動體驗來讓學生在感受音樂、體驗音樂中慢慢培養(yǎng)對音樂課的興趣,進而讓學生能夠在音樂課中走進美妙而靈動的音樂世界。
課堂一開始的游戲部分,我用了一個“吹氣球”的游戲,一開始是教師用手在空中模擬氣球越吹越大,再后來是讓同學們手拉手圍成圈來表演氣球越吹越大。這個簡單的游戲使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老師的身上,對這堂課的學習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其實這個游戲也是為這堂課將要學習的聲音越來越強(漸強)埋下伏筆。
接著我就利用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方法中的節(jié)奏牌進行強弱節(jié)奏的練習。我盤坐在教室的地板上,跟前的地板上分別放著一張紅色和一張藍色的卡片,紅色的卡片代表“f”,藍色的卡片代表“p”,我的手指向紅色的卡片同時嘴里發(fā)出“嘭”的音,指向藍色卡片時發(fā)出“噓”的音,來回反復的練習。同學們一開始仔細觀察著老師,后來在掌握了節(jié)奏游戲的規(guī)律后慢慢一個個加入進來。把以前學過的“強”和“弱”的音樂知識巧妙的復習到位了。
接下來的“尋寶”游戲使課堂氣氛達到了一個小小的高潮。我把寶物偷偷地藏在一個地方,由一個同學尋找,其他同學負責用掌聲或者歌聲提示。聲音越強說明離寶物越遠,聲音越弱說明離寶物越近。于是尋寶的孩子在同學們或用掌聲、或用歌聲的提示下很快就找到了寶物。同學們也在這個音樂體驗游戲中學習到了聲音越來越大叫做“漸強”,聲音越來越小叫做“漸弱”。并且很快就掌握了這兩個音樂記號“<”、“>”。
在歌曲互動中的唱唱、畫畫這一環(huán)節(jié)當中,我一邊唱一邊在黑板上畫出歌曲的結構圖形譜,歌曲前四個小節(jié)第一樂句運用了漸強記號,我就在黑板上畫了一串越來越大的圓圈來表示,第二樂句兩個小節(jié)是火車發(fā)出的鳴笛聲,我就在黑板上畫了兩個“W~”,第三、四樂句總共八拍,要保持“f”的力度,所以我用了八個粗短線表示。第五樂句兩個小節(jié)四拍用“p”的力度來處理歌曲,因此我用了細短線來表示。第六樂句兩個小節(jié)又是火車的鳴笛聲,還是用兩個“W~”來表示。最后一個樂句四小節(jié)八拍內容運用了漸弱記號,因此就用了一連串越來越小的圓圈來表示。這樣,讓學生在具體的形象化的圖形里更加了解了歌曲的結構。
本案例中,教師結合了音樂活動體驗,以“激趣”、“回顧”、“引領”、“指導”、“升華”等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教學過程,讓學生既復習了以往學過的“f”和“p”,又學習了新的知識“<”、“>”,還了解了整首歌曲的結構,并且將學生一步步帶入到好玩的音樂世界當中。
孩子天性活潑、好動,什么事都想體驗一下,節(jié)奏鮮明的旋律、有趣的音樂活動能喚起孩子“體驗”的欲望。當孩子隨著音樂旋律結合活動體驗的時候情緒是愉快的,在愉快的情緒中將會激發(fā)他們探索音樂本身的樂趣。音樂活動體驗就是讓學生在音樂感受和活動體驗中自己發(fā)現(xiàn)音樂的奧秘,而后又通過音樂表現(xiàn)和創(chuàng)編音樂享受音樂,從而激發(fā)學生產生探索音樂的興趣和能力。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活動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獲得美好的生活經驗,利用音樂活動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不僅會使學生在音樂活動中體驗積極快樂的情緒,在情感上產生共鳴,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知,提高學生的審美理解,從而對學生的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及審美能力產生積極影響。音樂體驗活動還可以多途徑幫助學生形成獨立的音樂個性,同時在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對活動規(guī)則的遵守等還有利于學生集體意識和合作意識的形成,提高學生交往的能力,幫助學生各種社會性特征得到鍛煉和培養(yǎng)。
總之,想要讓學生在課堂中真正走進音樂世界。除了導入要創(chuàng)新、貼題;要明確每個環(huán)節(jié)的目標;語言引導要精確、到位;創(chuàng)設一個好的音樂體驗的環(huán)境;加上情感層次的升華;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在音樂體驗活動中感受音樂、體驗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我們應根據新課程標準,探索出更多適合于孩子們獲取音樂知識的途徑與方法,取長補短,讓孩子們成為課程改革的收益者,為他們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學習、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