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鑫
(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上海 200092)
“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習近平總書記在《永遠做太平洋島國人民的真誠朋友》中提到的這句話,為共同發(fā)展賦予了深厚的含義。中國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fā)展的便車,在中國“一帶一路”的理念下,努力尋找同各方利益的契合點,謀求中國與世界共同發(fā)展進步的長久之計,把共同利益的蛋糕越做越大。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高鐵外交成為了新時代合作發(fā)展的新實踐。
列寧曾指出,蘇維埃政權+普魯士的鐵路秩序+美國的技術和托拉斯組織+美國的國民教育等等”=總和=社會主義。當時的蘇維埃,借鑒了普魯士的鐵路秩序,為經濟發(fā)展提供了條件,而當今中國的高鐵輸出,也為周邊國家的發(fā)展也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如同當時的蘇維埃一樣,中國的高鐵為周邊國家提供了便利,在謀求共同發(fā)展中一同進步。
然而隨著高鐵外交的逐步展開,也遇到了重重磨難,那么,如何才能沖破困境,一路高歌呢?本文主要利用雅萬鐵路從2015年開工到擱置再在2017年7月重新開工這個事例,利用文本分析和數據收集的方法,探討為什么中國的高鐵外交會受阻,而在受阻的整個過程中又是如何走出困境,重新煥發(fā)光彩的,以此為中國的“高鐵外交”的實際操作提供借鑒。
實際上,高鐵外交在 2009年就已經在與俄羅斯接洽,真正的勃興是到2013年與東南亞國家和中亞國家交往時正式提出的。自高鐵外交的提出,中國和各國合作修建高鐵的項目也不絕于耳,然而磨難也如期而至。
2013 年10月11日,中國和泰國計劃合作廊開至帕棲高速鐵路的修建,同時,承諾泰國可以用農產品抵償相應的修建費用,這就是媒體口中的“高鐵換大米”,但是,至2015年中國放棄了此項目,泰國最終和日本合作修建;2013年11月,李克強訪問羅馬尼亞,中國和羅馬尼亞計劃合作修建貝爾格萊德和布達佩斯之間的匈塞鐵路,后被稱為“高鐵換牛肉”,但是在2015年中國企業(yè)正式拿下“匈塞鐵路”項目合同之后,匈塞鐵路至2017年還未正式開工;2015年,印度總理莫迪上臺后首次訪華,習近平和莫迪進行會談之時,將中印高鐵項目列為會談項目之一,希望雙方能夠重點推動鐵路領域合作,但是,中印高鐵經歷了一系列阻礙,至2017年11月仍未開工;2015年習近平訪問美國,中國宣布中國高鐵企業(yè)組成的高鐵聯合體將與美國西部快線公司組建合資公司,商討共同建設美國首條真正意義上的“西部快線”,但是,在2016年美國單方面宣布拒絕中國加入“拉斯維加斯-洛杉磯高鐵”的修建。
英國有統(tǒng)計顯示,在中國計劃合作修建的一共18條高鐵中,至今只有5條成功開啟項目,其他的均受阻或者擱置,高鐵外交頻頻受阻,對中國的一帶一路的實踐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戰(zhàn)。讓人不禁疑問,難道中國的高鐵外交是失敗的?是會就此沉寂無聲嗎?
雅萬鐵路,是連接印尼首都雅加達和萬隆的高速鐵路,全長142.3公里,建成后雅加達至萬隆從3個小時縮短到40分鐘。這條鐵路,是2014年11月8日新上任為印度尼西亞的總統(tǒng)佐科在北京參加亞太經合會議之時,在體驗了京津城際高鐵后,產生的想法。后來在2015年與習近平簽訂了《中印尼雅加達--萬隆高鐵合作諒解備忘書》,并于10月份中國的企業(yè)正式拿下了雅萬高鐵項目,于2016年3月24日雅萬鐵路前5公里正式開工。但是,一切事與愿違,雅萬鐵路并沒有如中國政府和企業(yè)期望地那樣順利施工,一系列原因導致了項目停工,一直到2017年7月才重新開始開工,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雅萬鐵路的中頓呢?而現在,雅萬鐵路重新開工,為了解現今印尼民眾對雅萬鐵路的評價,本文利用大眾傳媒的數據收集,來分析現今雅萬鐵路在印尼國內的評價,利用印尼最具有影響力和影響范圍最廣的門戶網站Google.co.id,分別進行了以下關鍵詞檢索:
關鍵詞 Google.co.id View number Djakarta-bandung high speed,JOKO WIDODO,china 5960 Djakarta-bandung highspeed,china,diplomacy Around4000 Djakarta-bandung highspeed ,china,problem 1240 Over 5000 per.Djakarta-bandung highspeed,china,diplomacy 496 Djakarta-bandung highspeed,china,diplomacy,problem 227
由此表可以看出,大眾傳媒輿論中顯示,如今在印尼,雅萬鐵路的修建得到了普遍關注,認為較少有人認為雅萬鐵路對印尼帶來了問題;從政治層面上關注政府高層和中國的合作的觀點較多;大量關注將高鐵修建作為外交方式而非純經濟援助。相比較之前的擱置和負面消息,輿論指向正向提高,得到了良好的民眾反響。那么在高鐵外交頻頻受阻的背景下,雅萬鐵路又為什么在被暫停修建之后能夠重新開工,并在現今獲得民眾的一致好評呢?是什么原因促使了問題的變化呢?
雅萬鐵路的終止,與合作雙方都有必不可分的聯系。根據當時的輿論和文獻的分析,本文認為雅萬鐵路從開工到被擱置,主要有以下的影響因素。
1.政府腐敗,不透明的官僚體制。印尼不透明的官僚制度阻礙了項目文件的審核,擱置了發(fā)展。有數據顯示,印尼是亞太地區(qū)最腐敗的國家,腐敗程度已經嚴重阻礙了企業(yè)項目的實施和國家的發(fā)展。根據2013年“透明國際”在175個國家清廉程度的調查中,印度尼西亞只能居于114位。印度尼西亞的腐敗,是從上至下,高層腐敗和底層腐敗并行,同時橫向發(fā)展家族式腐敗,已經嚴重影響國家的發(fā)展。2015年中國和印度尼西亞簽訂了相關合同之后,印尼這種不透明的官僚體制使得項目文件的審批受到了很大的阻礙,以文件審批不符合對方標準,推辭不給予審批,阻礙了工程項目的展開。
2.貧富差距大,發(fā)展不平衡。印尼較大的貧富差距和華人身份重疊,使得對中國信任感不足。印尼是世界上擁有華人數量最多的國家,印尼華僑曾經也被認為是印尼和中國關系發(fā)展的一大“障礙”,雖然隨著政府的民主化改革,華人印尼開始享有平等的公民權,蘇西洛政府頒布了《2014年第 12號總統(tǒng)決定書》,將對中國和華人的稱呼從帶有侮辱性的“支那(cina)”改為“中華(tionghoa)”,在法律上給予了承認和尊重。然而實際上,仍然存在著極大的差異。有調查顯示,華人在印尼一般而言屬于富裕家庭,而土著印尼人則相對經濟條件較貧困,因此,由于貧富差距在不同身份上的表現,使得整個印尼民眾對于中國修建雅萬鐵路的目的持有懷疑和抵制態(tài)度,在正式修建開工的過程中,出現了民眾的反對和以擾民等各種理由進行抗議的雜聲,阻礙了項目的順利進行。
1.未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中國在主張修建雅萬鐵路過程中,沒有適配性人才,無法建構良好溝通渠道。中國缺乏既懂得外交溝通和談判技巧,又擁有鐵路修建的相關知識,還能夠對印尼語和英語運用自如的人才。因此在修建雅萬鐵路過程中,2016年開始了5公里的修建之后,由于雙方文件的溝通和理解上沒有達成統(tǒng)一,文件理解上出現了偏差等問題導致項目停止。由此可見,中國在高鐵外交對外輸出過程中,缺乏相應的人才跟進和匹配,導致雙方無法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使得項目被擱置。
2.中印尼雙方利益錯位。中國企業(yè)在和印尼商討雅萬鐵路時,拒絕使用印尼工程師,致使部分利益錯位。印尼主張和中國合作修建鐵路,除修建基礎設施的目的之外,還有引進外資和技術,為國家創(chuàng)造就業(yè)的利益訴求。然而,由于雅萬鐵路是全部依照中國高鐵標準進行修建,因此中國企業(yè)在進行鐵路修建之時主張利用本國工程師,拒絕使用對方工程師,只在鐵路修建時承諾雇傭當地的民工。這一點,也成為印尼拒絕繼續(xù)開工的原因之一,在部分利益沒有達成統(tǒng)一時,雅萬鐵路的開工暫停也成為了考慮之由。
3.質量受質疑,競爭加大。中國競標價格低,使中國產品質量受到質疑。吳建民在2015年訪問印尼時,印尼方面直言不諱地提出了對中國投資產品質量的擔憂。2005年中國投資在印尼修建的電站,競標價格極低,導致電廠建成后的實際發(fā)電量僅達原定裝機容量目標的40%,印尼方面認為中國不是沒有更好的技術和設備,而是價格太低,佐科政府希望在一帶一路要提高投資質量。而此次中國和日本同樣競標雅萬鐵路,價格仍然很低,由此導致印尼對雅萬鐵路質量擔憂,開工后受到在野黨質疑時項目便中止。
途遇風暴,作為中國開展高鐵外交拿下的第一個合作項目的雅萬鐵路,并沒有如其他項目一樣偃旗息鼓,擱置項目,而是不斷溝通后改進,促進了項目的繼續(xù)。
經過兩年時間溝通,兩國進行相應調整,雅萬鐵路重新開工,從前后的調整可以發(fā)現中國的主要調整方向和政策分別有:
中國將本國的戰(zhàn)略和印尼的國家政策有效對接,共有觀念和共同價值促進了高鐵外交的順利展開。共有觀念能促進彼此的理解和交流,提供合作的條件。中國在推進高鐵外交之時,將本國的戰(zhàn)略和對方國戰(zhàn)略進行對接,形成良好的戰(zhàn)略對接點,減少對方國高層的阻力,避開對方國官僚體制,增加了合作的可能,為高鐵外交創(chuàng)造了良好環(huán)境。新時代印尼提出了“海洋支點”的戰(zhàn)略以及“全方位外交戰(zhàn)略”,這些戰(zhàn)略實際上和中國的一帶一路形成了完美的對接,印尼強調與周邊國家共同發(fā)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而這正和高鐵的修建不謀而合。由此,中國通過國家戰(zhàn)略的合作和互相溝通,加強了彼此的理解和信任,避開了印尼地方政府,之間通過印尼高層,提高了文件審批效率,為“高鐵外交”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故而雅萬鐵路也能克服阻力,順利發(fā)展。
中國發(fā)展高鐵外交時,充分考慮地區(qū)內已有的規(guī)范制定,讓中國企業(yè)發(fā)展的規(guī)范標準與周邊地區(qū)的規(guī)則體系適應。企業(yè)走出更多關注的是利益和市場,而政府更多關心國家職能,因此政府推進“高鐵外交”時應該關注規(guī)范制定。中國的高鐵外交迅速發(fā)展,但是在和印尼合作修建高鐵之時,地區(qū)的經濟規(guī)則和規(guī)范很大程度不是由中國制定的而是東盟制定的。因此,必須考慮這兩者規(guī)范的差異性,不要讓標準錯位,影響高鐵外交的發(fā)展。在后期與印尼合作修建高鐵時,中國派遣專業(yè)人員去學習當地和東盟的規(guī)范制度,促進高鐵聯合體適應當地規(guī)范制度,促進雙方溝通,建立了有序的環(huán)境,因此,在順利溝通的情況下雅萬高鐵加快了再開工步伐。
發(fā)展高鐵外交時,設定預案和利益底線,整合彼此利益,保證本國關鍵利益的同時部分讓步,促進共同發(fā)展。高鐵外交的推出,不僅僅存在著經濟利益,還存在著政治利益和領導權等多種問題,因此,必須要整合彼此利益,共同發(fā)展。雅萬高鐵后期談判過程中,中方在保證本國標準得以執(zhí)行的同時,雇傭部分印尼工程師,相互溝通;此外,還和印尼溝通技術的運用,讓印尼減少了對質量的擔憂;同時對投資印尼的高鐵聯合體進行有序的引導,建立了協(xié)調機制,減少了企業(yè)貪大談強的表現;其次,建筑人員和當地的華人一起參加當地的節(jié)日慶典如當時的泥巴節(jié),既拉近了和當地民眾的關系,還樹立了良好形象,減少誤解,促進了雅萬高鐵的順利再開工。
因此,在共同協(xié)調之下,雅萬鐵路順利在2017年7月再開工,為中國的高鐵外交的發(fā)展再添濃墨重彩一筆,為一帶一路的順利開展鋪就了橋梁。
對于鄰國,習近平有一個精辟的說法:鄰居是搬不走的,但人可以擇鄰而居;國家是搬不走的,所以只有一個選擇——和睦鄰邦。中國與周邊鄰國,古有往來互鑒之情,近有患難與共之交,今有共同復興之業(yè),地緣相鄰,歷史相親,睦鄰友好是最佳的選擇。而高鐵外交,用一條鐵路帶去了彼此國家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帶來了貿易暢通,資金融通,使得人民互通,民心相通,帶來了共同復興。
各個國家處境不同,人們觀察世界的角度也完全不一樣,各國外交上的重點和主要關切點也不一樣。開展高鐵外交之時,要因地制宜,在充分了解對方國基礎上采取平等協(xié)商,解決制約相關國家發(fā)展的基礎設施瓶頸。高鐵外交,為各國共同發(fā)展提供了共同搭乘的高速列車,使得在這列高速列車上的中國和一帶一路的沿線國走在了迅速發(fā)展的道路。
70 年代有乒乓外交,轉動地球,90年代到21世紀初有熊貓外交,樹立了中國友善的形象,而新時代的高鐵外交,讓中國的發(fā)展走向了世界,智能時代的中國將和所有國家一起,搭乘高速列車,共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