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更加注重朗讀,在朗讀中感知整體,在朗讀中有所感悟,在朗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朗讀中熏陶情感。朗讀越來越受到教師以及專家的青睞。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了學生朗讀的重要性和作用。本文從幾個方面談?wù)勛约洪喿x教學方面的幾點做法。
一、強化以讀為本的理念
閱讀教學中,讀是根本。泛讀、初讀、通讀、精讀都是閱讀的形式,無論采用何種形式,最終目的都是希望學生通過閱讀理解文章內(nèi)容,感受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學素養(yǎng)。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應(yīng)當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不同情感表達要用不同的朗讀語氣??梢越柚娊淘O(shè)備,將標準的閱讀播放給學生,學生在聽的過程中體會作者的情感,然后引導學生按照標準閱讀方式進行閱讀,從而深刻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
二、重視閱讀方法的掌握
閱讀是理解的過程,機械的灌輸是不可取的。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通過適當?shù)狞c撥,引導學生正確掌握文章閱讀的方法,主動閱讀,去吸收知識。通過閱讀文章,學習讀懂文章的方法,從句子的運用、語系習慣、詞匯的描寫等多方面對文章進行分析?!靶抡n標”要求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帶領(lǐng)學生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走進科學,從各個方面進行學習,提高閱讀能力。創(chuàng)造性閱讀是閱讀方法的一種,這種閱讀方法需要以預(yù)習為基礎(chǔ)。預(yù)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不要直接給出答案,而是鼓勵學生相互討論交流,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再加以指點,在閱讀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融入語境,體會作者的情感,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
三、培養(yǎng)閱讀的自主學習
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方式主要以教師講課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然后再介紹文章的時代背景、作者,再進行分段并總結(jié)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最后再分析寫作特點,學生在這個過程只是死記硬背。這其實是教師對文章的感知和理解,而不是學生思考的結(jié)果。在“新課標”背景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生進行個性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加以指導,使學生感受到主人翁的情感,從而深刻理解文章內(nèi)涵,升華情感。例如在學習《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時,讓學生談?wù)勆鐣杆侔l(fā)展的今天為什么要尋找雷鋒?因為雷鋒樂于助人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不論時間過了多久。在個性化閱讀的基礎(chǔ)上,教師要鼓勵學生相互提問,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在教師有意識地引導下,正確理解文章內(nèi)涵,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發(fā)揮學生閱讀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學生自身的潛能,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通過電教設(shè)備使抽象的知識變得直觀形象,富有感染力,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實現(xiàn)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閱讀中,應(yīng)當鼓勵學生自行進行閱讀,將閱讀的權(quán)利交給學生,并為學生提供足夠的閱讀時間,使學生感受自己就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起到輔助作用。引導學生樹立以閱讀陪伴一生、讓閱讀陪伴自己成長的理念,并掌握科學有效的閱讀方法,真正讓閱讀成為學生一種習慣,讓閱讀成就學生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