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芬
良好的語感可以讓人走進語言所描繪的美妙的精神世界,感受言語的奧妙與精髓,是一種高級的語文綜合能力。語感的培養(yǎng)必須經過長期的訓練和實踐。下面筆者結合課堂教學實際,談談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語感的幾種有效途徑。
一、在情境朗讀中培養(yǎng)語感
培養(yǎng)學生語感需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朗讀的情境。以教學《田園詩情》一文為例。筆者先讓學生欣賞一幅荷蘭風光圖,感受無限的田園風情,同時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碧綠如絲絨般的草原上,一頭頭黑白兩色的奶牛悠然自得。綠意盎然的村野鄉(xiāng)間,有大片大片鮮艷的郁金香。無數(shù)游客慕名而來,徜徉其間,流連忘返?!边@樣,學生對這個陌生的國度充滿向往,情有所動,急于把自己的感受傾吐出來。此時,再讓學生放聲吟誦那詩一樣美的語言就顯得水到渠成。當一名學生讀到“成群的駿馬剽悍強壯,腿粗如樁,鬃毛隨風飄揚……”的時候,不少學生情不自禁地站起來,做著馬兒飛奔的姿勢,加入到了朗讀的行列。學生融情于景,使得朗讀引人入勝,扣人心扉。情境創(chuàng)設讓學生充分理解作品的內涵,真切地感受到文章的語言美、情境美,繼而抒發(fā)對大自然由衷的贊嘆。
二、在激活體驗中培養(yǎng)語感
語感的培養(yǎng)離不開生活體驗,只有通過各種活動獲得一定的體驗,才能更好地把握語言背后蘊含的思想感情,從而形成敏銳的語感。
激活生活體驗的方法很多,可以借助回憶,可以借助想象,等等。如《愛如茉莉》一課,課文寫的就是生活中父母的舉手投足、輕言細語。為了讓學生充分感受這種溫馨甜美的愛,筆者先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父母真心相愛的生活點滴。學生暢所欲言:媽媽過生日,爸爸給她送了一束鮮花,媽媽樂得笑開了花;爸爸用摩托車載著媽媽去兜風,媽媽緊緊地摟著爸爸的腰,感覺十分幸福;等等。學生談著談著,仿佛回到了父母身旁,回到了溫暖幸福、充滿愛的家。這時再讓他們自由讀文章,細細體會哪些句子最能打動人心,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感受,學生就自然而然地抓住“媽媽病了還不忘給爸爸包餃子;媽媽住院了,爸爸一夜未眠,細心守護”等細節(jié)描寫,談著爸爸媽媽為了對方毫不考慮自己的無私的愛,感受著父母一切盡在不言中的、淡淡的、永恒的愛,從而發(fā)自肺腑地喊出:“哦,愛如茉莉!愛如茉莉!”
三、在啟發(fā)想象中培養(yǎng)語感
想象能使詞句的形象鮮活起來,使語言文字的形象更加豐富,也能促進學生的情感體驗,為學生深刻地感悟語言奠定基礎。如《黃鶴樓送別》是一篇描寫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創(chuàng)作背景的文章,語言優(yōu)美、情境優(yōu)雅,但是所敘述的事件離學生的生活遙遠,描繪的場景也是學生所不熟悉的。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兩岸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隨后讓學生回到原文,結合插圖,美讀再現(xiàn)情境,這樣,學生就能有意識地抓住那些描寫景物的好詞,深入感悟,形成美的感受。接著再讓學生自由想象,進行角色體驗:朋友告別,李白和孟浩然會做些什么、說些什么?學生大膽想象,自由練說。在練說中,學生仿佛進入了當時的情境,語言越來越豐富,自然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培養(yǎng)了語感。
四、在品悟詞句中培養(yǎng)語感
摒棄煩瑣的分析,注重整體感悟,這不僅是教學方法的改變,也是教學思路的轉變。那么,誰去“感”,誰去“悟”?自然是學生“自感自悟”。如在教學古詩《游園不值》時,可以先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從讀中體會“出”這個動詞用得妙。學生還針對“出”字展開了豐富的聯(lián)想。有的說:“這枝紅杏嫌園子太小,想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庇械恼f:“主人不在,這枝紅杏想代替主人問候來客?!边€有的說:“這枝紅杏想告訴游客,滿園的春色是多么值得一賞??!”這種自悟自得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語感。
再如,教學《在大海中永生》一課時,通過初讀,學生認為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最能打動人心,讀來最富有激情。于是,筆者抓準時機,引導學生找出這段話最大的寫作特色——排比句的運用。先請學生分組讀四個帶“也許”的分句。然后認識這個排比句的妙用——層層遞進,歌頌了鄧小平爺爺?shù)呢S功偉績,讀來讓人蕩氣回腸。最后讓學生用“也許”說句贊揚鄧小平爺爺?shù)脑?。學生激情澎湃,用自己了解的知識,用恰當?shù)恼Z言,說了很多很多句話。認認真真地帶領學生品詞析句,扎扎實實地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領悟、把握語言文字的能力,促進了學生語感的發(fā)展。
五、在運用語言中培養(yǎng)語感
語感的積淀須依托長期的語言實踐,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水到渠成。如王崧舟老師教學《萬里長城》時,安排了兩次的實踐練習。一次在初讀課文后,抓住“成千上萬”一詞引導想象:成千上萬的參觀者中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男女老少,他們是怎么登上長城的?可能會有哪些感想?讓學生嘗試寫一寫,為后續(xù)的教學作鋪墊。一次在課就要結束的時候,讓學生為長城題詞。由于經歷了“外國元首為長城的題詞”“成千上萬參觀者的感嘆”“猜想長城的年齡”等環(huán)節(jié),題詞前又輔之以聲情并茂的圖文視頻,使得學生對長城的認識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升華,為長城題詞就順理成章:“長城是世界的長城,是亞洲的長城,更是我們中國人引以為豪的長城。”“長城是堅強的,剛毅的,莊重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再如,教學《夢圓飛天》一課時,當學生讀到“身著乳白色航天服的楊利偉,面向五星紅旗肅然佇立……”的時候,筆者啟發(fā)學生寫寫此時此刻楊利偉會想些什么。學生紛紛動筆,寫了楊利偉多年的不懈追求,寫了楊利偉的雄心壯志,寫了中國人追夢的艱辛。這就為學習下文激動人心的場面營造了氛圍。當讀到“浩瀚的太空從此寫下了中國人的名字,留下了中國人的身影。中華民族多年的飛天夢想,今朝終于成真了……”的時候,讓學生寫出此時自己最想說的話。因為有了前面的情感體驗,學生寫起來便一氣呵成:“中國,強大的中國,你永遠立于世界強國之林!”“多少年,多少代,今天我們終于夢想成真了,這是中國科技飛速發(fā)展最有力的證明!”“今天,就是今天,太空留下了中國人的身影,宇宙有了中國人響徹云霄的聲音。我們愛你,飛天的英雄!我們愛你,偉大的中國!”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只要我們根據(jù)文章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找準教學的突破點,恰當?shù)貏?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想象、激活體驗、品詞悟句、強化運用,學生的語感培養(yǎng)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福建省霞浦縣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