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竟瑞
【摘要】小學教育中其關鍵組成部分是小學語文教學,教師在培育學生個人表達才能和思想道德素養(yǎng)等方面起著主要的推動作用。隨著小學課程不斷的更新,使小學語文教學內容有了新的體會與提高,隨著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逐步改革,對教師的各方面要求也逐步提升。因而,教師對新課標視角下的小學語文的教學策略進行鉆研,通過對新課標的特性以及小學語文教學的關鍵性的探索,教師提出了新課標下小學語文的教學策略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關鍵詞】淺析 ?新課標 ?小學語文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7-0035-01
新課標在不斷的變革與實行,小學教育中特別看重學生的自我掌控性和支配性,把培育學生的整體素養(yǎng)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等作為第一改革目標。在新課標視角下小學語文教學渴望得到整體發(fā)展,不但要改變陳舊的教育理念,還要使用合理的科學的教學方式,而且還需要教師逐步的提升自我的專業(yè)水準,這樣才能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自主學習習慣,進一步提高學生整體的有效的發(fā)展。
一、新課標的概述
1.對新課標特性的分析
首先,從課程目標角度來看。新課標主要將課程的幾個目標進行整合,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方面,改變了傳統(tǒng)的片面強調知識與技能的分科形式,使其課程分科目標有所轉變,實現(xiàn)了由傳統(tǒng)知識本位轉變?yōu)楝F(xiàn)代的學生本位,進而完成了課程目標與教育價值觀的重大轉變。其次,從課程內容角度來看。隨著新課標的不斷實施,課程內容選擇與組織隨之有所改變,現(xiàn)代課程內容需要將內容的基礎性、時代性、實用性以及綜合性突顯出來,將基礎知識與基礎技能作為各個學科課程的主要內容。同時,在課程內容轉變的基礎上,應當保留原有的傳統(tǒng)課程內容所存在的價值,在現(xiàn)代教學中突出強調科學教學中的優(yōu)秀成果,吸取其最新的基礎知識,使其課程內容具有現(xiàn)代感與時代特色。
2.語文教學在小學教學中的關鍵性
當下語文作為應試考試中的重要學科之一,因此小學語文教學基礎成為教育事業(yè)中的重要基礎條件。語文課程無論在任何一個時代,都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語文課程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整體道德素養(yǎng)。小學語文教學有著以下幾點重要性:第一,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后期成長與發(fā)展。語文教學的基本條件主要包括:聽、說、讀、寫等幾方面,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是最基礎的學科。第二,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認知與理解能力。小學教育在人生教育中位于基礎階段,小學生階段具有較強的接受能力以及學習能力。第三,有利于傳承與發(fā)展中華文化。學生通過學習與了解語文知識,使其能夠認識與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從而促進中華文化的弘揚與傳播。第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當今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與寫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不具備良好的寫作基礎,對其工作與生活有著較大的影響,然而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因素是具備良好的語文基礎,良好的語文基礎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積累而形成的。
二、在新課標視角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策略
1.改變陳舊的教學理念
在新課標視域下,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在本質上有著較大的差別,教育觀念同樣有著較大差別。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育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與文化水平,并且學生需要具備較高的文化水平。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育主要是通過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素質,有利于促使學生成為創(chuàng)新性人才。在新課標不斷改革與實施的情況下,小學語文教學需要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轉變?yōu)榭茖W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方式,合理使用先進科學的教育價值觀念,進而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然而達到此目標的前提條件需要教師明確語文教學目標。
2.給學生提高優(yōu)良的語文課堂學習環(huán)境
在小學語文教學發(fā)展過程中,由于學生接受知識與學習知識的主要場所是課堂,因此教師應當積極營造良好的語文課堂教學環(huán)境,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只有在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下才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可以盡快的吸收與接受教師所教授的知識,并且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進而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3.使學生的主導地位得以展現(xiàn)
在傳統(tǒng)教育觀念下,教師主要以灌輸式的方式進行教學,使其學生接受與學習知識較被動。教師對課文內容進行照搬,致使學生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會產生對語文學習的排斥心理。因此我們要把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xiàn)出來,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4.巧妙的使用科學的新穎的教學方式
語文是一項需要學習者長期積累知識的學科,在語文教學中拓寬學生的視野是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因素。在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多媒體、幻燈片以及錄音等現(xiàn)代化的教學方式,現(xiàn)代化的教學工具都具備豐富的學習資料、大量的教育資源,可以有效的開拓學生的視野。
5.教師可以通過提出問題,讓問題啟發(fā)學生進行探索式學習
教師平常要善于思考,養(yǎng)成多想一些為什么的習慣,要從不同的視角提出問題,并引領學生進行深入的研究。而且在過程中,教師善于發(fā)問的習慣也會給學生帶去一定的影響,讓學生也逐漸在頭腦中多想到一些為什么。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善于引導學生對課文的題目進行解讀并針對課文題目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研讀文章內容,在文章中找出答案,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課文講授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鼓勵學生的提問行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小學生對課文的內容設計,都會有一些不同的想法。這些想法或者疑問是從他們現(xiàn)實的生活經驗出發(fā)來提出的,有的時候,這些想法非常的有價值,甚至連教師都沒有想到。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的質疑行為,保護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例如,《豐碑》這篇文章,有一段文字是描寫老戰(zhàn)士在風雪中屹立不倒的形象。在導讀這一段內容時,教師應該強調描寫老戰(zhàn)士神態(tài)、外貌以及外部環(huán)境的詞語并引導學生提問:天氣如此寒冷,為什么軍需處長穿著“單薄破舊”的衣服?人被凍僵了表情應該是非常痛苦的,但是為什么軍需處長卻是“十分安詳”?帶著這兩個問題,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再次對課文的內容進行閱讀,從課文的細節(jié)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幫助學生們更好的理解軍需處長的崇高品格??傊?,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師一項重要的教學目標。小學語文教師要以教學的內容為主線,積極實踐探究式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探究式學習中獲得綜合能力的提升。
三、總結
綜上所述,教師一定要充分使用這些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目前,小學生對網絡具有一定的了解與興趣,充分利用科學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智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使其學生可以在新型的教育模式與虛擬空間中得到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負擔,進而提高教師教學的綜合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洪巖.分析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 2016(35)
[2]盧小飛.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策略探究[J].讀書文摘. 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