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文
摘 要: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優(yōu)勢越來越明顯,提高語文教學效果,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是小學語文老師需要持續(xù)努力的方向。相對于其他教學方式來說,體驗探究式有顯著優(yōu)勢,在創(chuàng)造高效課堂中有推動意義,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運用體驗探究方式會產生良好的適應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體驗探究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9)11B-0072-02
體驗探究為同學們營造了輕松愉快的教學氣氛,可以促使學生發(fā)揮想象、產生心理活動等,培養(yǎng)他們的情感認知、想象力以及預感。體驗式探究模式以學生為課堂主體,使學生一心投身于語文課堂中,取得了更好的情感體驗。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現狀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國內教育事業(yè)持續(xù)創(chuàng)新,在國家的提倡下,應試教育逐漸轉向素質教育,但因為受“升學思想”的制約,有很多小學語文課堂授課模式依舊落后,始終處在老師說、學生聽的狀態(tài)?!疤铠喪浇虒W”現象比較常見,很多小學生并無足夠的時間來閱讀、讀懂、分析一篇文章,很多教師在盲目地“帶節(jié)奏”,在教師的規(guī)定時間里閱讀、解題,等教師說出標準答案,根據教師的安排,缺少獨立思考能力,不會展開思考,這種情況比較嚴重。
語文這門課程,屬于一門綜合性的課程,具備文學性、歷史性和藝術性,在小學,語文教學存在啟蒙性與基礎性,還能幫助學生形成優(yōu)良學習習慣,在小學,語文教學不能刻板、功利。
若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老師的干預性較強,將制約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限制學生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使充滿靈氣的語文課堂變成枯燥乏味的“任務式”課堂。會讓心智還沒有成熟,處在教育啟蒙期間的小朋友失去學習積極性,變成被動式學習。
二、小學語文課堂中體驗探究式的運用特點
小學語文課堂上體驗探究式的使用屬于一種嘗試、革新,有特殊的特點:
①親歷性特點,體驗探究式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親自體驗,要求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親歷主要指身歷與和心歷,學生要通過學習獲取知識、產生情感共鳴。
②自主性特點,體驗探究式重視學生自主思想和能力,可以主動學習,并把握良好的學習方法,自主性主要指每個學生都要參加體驗,課堂上老師應當和學生建立良好溝通,掌握學生語文基礎和個性特點,采取針對性教學。
③個體性特點,體驗探究式需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別,不同學生具備不一樣的個性愛好與學習水平,對體驗探究式教學的了解和接收能力也有一定差別,決定了老師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引導學生學習,而且應當以學生個體差別為基礎建立科學化的教學計劃。
三、小學語文課堂上體驗探究式的運用對策
(一)突出制度科學性
現代小學語文課堂授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人際互動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而不是局限在學習語文理論內容,提高語文分數,建立科學制度達到教學目的、促使體驗探究式教學使用具備一定的可行性。結合實際情況,要在科學研究班級的前提下鼓勵同學們參與制度建立,突出制度科學性和公平性,同時,在大多數學生看來,老師獨自建立的制度比較嚴厲,不想配合,學生自己參與建立的制度不但記憶深刻,而且會自覺遵守,以制度刺激自己。在閱讀課文和作業(yè)書寫時,如果有同學投機取巧,不仔細完成課文閱讀和作業(yè)書寫,就適當給一些懲罰,幫助學生形成優(yōu)良的學習習慣。
(二)突出多媒體的功能
語文教學中,以往的板書方式已經很難符合小學語文課堂要求,特別是在網絡不斷普及的現今,學生能夠借助多種途徑獲得知識和技能,而不是局限在課堂上,如此就決定了現代更關注操作簡便、內容直觀的學習模式,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與時俱進,由板書教學變成多媒體教學,即使用多媒體編制教學PPT,相對于板書來說,PPT呈現的內容更為直觀,方便學生理解與學習。此外,多媒體的使用還可以促使所學知識場景的再現,有效提高了語文課程的魅力,讓學生逐漸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從而自覺參與課堂教學。
(三)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標需要現代學科教育遵循“以生為本”的觀念,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深刻意識到學生關鍵作用,即學生是課堂中的主體,在體驗探究式課堂上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做好引導者、幫助者,清楚并了解學生個性特點和學習需要的同時展開課堂內容篩選、課堂情景創(chuàng)建,簡單地說,以學生為起始點,積極觀察和發(fā)現閃光點,通過激勵促進學生學習,提高體驗探究式教學應用功能。課堂情景創(chuàng)建無法一蹴而就,唯有與課堂內容、學生需要相一致方可起到作用,在縮短師生距離的基礎上提高同學們的學習主動性,根據語文課堂特點,老師能夠把課堂情境創(chuàng)建和現實生活相融合,引導同學們聯想和思考,或是提出趣味性、價值觀問題,吸引同學們,實行體驗探究式語文教學。
(四)發(fā)揚學生團隊協作精神
人屬于群居動物,所有人無法脫離群體而獨自存在,人和人互動離不開交流和配合。學生年紀不大,剛離開家庭,進入學校,接觸到性格不同的同學是他們邁向社會的萌芽,為提高整體素養(yǎng)、提升社會化水平,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老師也要重視培養(yǎng)團隊協作精神。
在講解《晏子使楚》這篇文章時,老師提前向學生講解故事背景,讓同學們在全面了解歷史背景后,創(chuàng)建晏子與楚王等角色,組織學生分角色扮演。同學們應在課前進行文章預習、角色安排與彩排,如此會加深對角色人物性格與精神的理解及感悟,而且深化學生之間的配合,鍛煉了學生團隊協作精神,對學生發(fā)展有顯著作用。
(五)互動交流,角色感受
角色扮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使用,不僅提高了課堂的有趣性,還使每位學生均積極參與,使學生產生更深入的情感體驗,提高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水平。在課堂上,老師要在尊重課本的前提下,結合具體情況改變教材內容,為同學們提供大量的角色演繹機會,使同學們在輕松愉快、生動形象的環(huán)境下更好體驗,深化同學們的情感體驗與認知體驗。
比如,在講解《漁夫的故事》(節(jié)選自《天方夜譚》)時,講的是漁夫打魚遇到魔鬼,戰(zhàn)勝魔鬼的內容。故事中角色很少,所以,采用同桌分組方法,使同學們分別扮演漁夫與魔鬼,讓同學們表演漁夫與魔鬼的斗爭。如此,學生基于角色扮演,深入感受了漁夫的機智、勇敢與魔鬼的兇殘,領會了民間故事有趣、形象的表現特色。
四、結束語
總之,教育教學制度變革下,體驗探究式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使用已經變成一種常態(tài),對豐富同學們的學習體驗、突出語文魅力、加強師生交流、提高語文教學效果具有顯著作用。但體驗探究式教學和小學語文課堂的結合是個過程,體驗探究式教學相對于其他教學方式來說,具有特殊的特點,所以要全面考量多種因素,充分突出體驗探究式教學的功能。
參考文獻:
[1]陳興媛.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才智,2019,(26).
[2]沈冬宇.小學語文體驗教學課堂范式構建探析[J].名師在線,2019,(25).
[3]車桂霞.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情境體驗的有效運用[J].才智,2019,(24).
[4]李穎萍.對語文體驗式學習模式的探討[J].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2012,(12).
[5]夏喜燕.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體驗式學習實施策略[J].閱讀與鑒賞(中旬),2011,(11).
[6]張國忠.語文體驗式教學模式實施策略[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