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欣欣
摘 要:研究與分析新聞寫作技巧對于提高新聞作品的寫作質量及促進新聞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新聞題目及導語形式的新穎以及內容的豐富新穎,都是寫作技巧的有效運用的關鍵。本文立足于新聞寫作的要求,就其寫作技巧提出幾點看法。
關鍵詞:新聞寫作;技巧;運用
1新聞寫作的要求
現如今,對于新聞的寫作人們總有不同的觀點,而更多的則是認為新聞的寫作上要富于人情味,講究趣味性,要貼近群眾,一切依靠群眾,要不拘泥于傳統(tǒng)的新聞寫作方式、方法,應該多以故事化、情景化和懸念化的敘述,注重新聞的故事性和新奇性。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必須在新聞報道中改進報道視角,找準大眾的興趣點進行宣傳。
2新聞寫作的技巧
2.1做好準備工作
在撰寫新聞稿件時,需要做的準備工作有:要先分析一下采訪對象的價值,這樣才能把握好采訪力度;同時,也要熟悉所采訪領域的相關知識,特別是面對專家、教授等不同領域的采訪者時,更要求在采訪前對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專業(yè)知識了解和熟悉;再深入到采訪對象所在的地點,了解采訪對象的生活、工作等各方面,做好記錄,及時拍攝采訪對象的生活場景及具有價值的畫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克服實踐中的很多問題,才能將采訪做成功。
2.2捕捉采訪細節(jié)
電視新聞有別于其他的新聞形式,它的主要特點是可以通過新聞畫面向受眾直觀地展示新聞事件的具體內容。電視新聞記者應加強這方面的能力,積極捕捉采訪細節(jié)并通過對細節(jié)的細致描寫為新聞受眾營造畫面感。好的新聞寫作離不開細節(jié)描寫,電視新聞記者在完成采訪任務后,通過對錄音材料、錄像材料以及新聞采訪稿件的整理,可以選擇采訪的細節(jié)作為描寫重點。
2.3選擇恰當的寫作角度
寫作角度是新聞工作者發(fā)現問題、挖掘問題及展現問題的切入點。因此,在新聞采訪的寫作過程中,新聞工作者一定要選擇適當的寫作角度,不斷體現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其中,新聞工作者在選擇寫作角度時,可以從小到大,也可由舊到新,還可全方位地進行新聞采訪的寫作。此外,新聞工作者在選擇寫作角度時,不僅要全方位、全方面地選擇寫作角度,還要勇于創(chuàng)新,不斷探索新聞的寫作形式,進而不斷豐富新聞寫作內容,有效提高新聞寫作的質量,從而有效促進新聞行業(yè)的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此外,新聞工作者在選擇相應的寫作角度時,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才能有效地體現新聞寫作的導向性,以此正確引導我國社會輿論的方向,有效體現新聞行業(yè)存在的價值。
2.4巧用新聞背景材料
巧用背景材料也是新聞工作者提高新聞寫作作品質量的主要技巧之一。記者在創(chuàng)作相應的新聞作品時,不僅要體現新聞事件的主要本質,而且還應不斷運用一定的背景材料,以促進讀者對新聞事件的理解。在新聞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運用一定的新聞背景材料,可以為新聞事件的發(fā)生提供一定的時代背景,不斷加深讀者對主題的印象,有效吸引讀者的注意力。此外,運用一定的新聞背景材料,還可直觀地體現新聞作品創(chuàng)作的意義,進而不斷體現新聞作品存在的價值性。
2.5增強新聞敏感性
新聞敏感是指新聞工作者能夠迅速而準確地捕捉客觀世界的變動信息,并衡量這些素材的新聞價值大小的職業(yè)反應能力,是由新聞工作者在長期的新聞實踐中形成的新聞職業(yè)意識轉化而成的本能反應。電視新聞記者需要不斷增強自身的新聞敏感性,提高對新聞價值的判別力。電視新聞記者只有有效地分辨新聞價值,才能選取合適的、值得報道的新聞,才能更好地吸引新聞受眾,進而實現新聞傳播的價值。選取有價值的新聞進行創(chuàng)作使得新聞創(chuàng)作活動彰顯了自身存在的價值。
2.6導語形式新穎
導語是新聞報道的重要部分之一,導語內容的興趣性與導向性,直接關系到新聞報道的成功。因此,在民生新聞寫作中,導語的成功寫作有著重要的作用。為了導語具有良好的趣味性和導向性,一般情況下,導語形式應新穎并且能夠打破原有的形式。例如,通過故事化的形式,將群眾帶入故事的情感之中;通過設置懸念的方式,吊足群眾的胃口,進而促進群眾對新聞的關注。
2.7結構創(chuàng)新、構建新模式
新聞的寫作中,傳統(tǒng)“倒金字塔”的結構顯然過于呆板,且不利于新聞的編輯報道。因此,在結構上要力求創(chuàng)新,構建新的模式。一方面,受眾的主體是老百姓,形式上要多樣化,滿足受眾的需求;另一方面,在新的思維之下,打破傳統(tǒng)“倒金字塔”的機構形式,構建新的模式,進而獲取良好的新聞寫作效果。
2.8注意層次鮮明
新聞稿件由于其本身的復雜性,因此一般要用較長的篇幅來進行說明。文章一長就容易出現結構混亂,導致表達主旨不明確,這樣的文章閱讀起來會讓人不知所云。因此,在進行新聞稿件的寫作時,作者要體現出文章的層次性,可以采用一、二、三等標號,會使文章顯得干凈、清爽,并且有層次、有條理。每段話的開頭對該段的相關內容進行概括,采用提綱挈領的方式來提高讀者的閱讀效率。當然也不能將文章劃分得太細,不然會使文章顯得支離破碎,就失去了其作用。
2.9新聞表現手法要喜聞樂見
新聞表現手法是對新聞信息直觀表達的一種方式。因此,新聞工作者在寫相應的新聞稿件時,一定要大膽地創(chuàng)新新型的新聞表現寫法和表達方法,進而不斷豐富新聞內容,使新聞作品更加生動有趣,進而有效吸引讀者的注意力。此外,記者在對新聞稿件進行描寫時,可進行散文式的描寫、故事化的描寫以及抒情式的描寫,進而不斷豐富新聞稿件的寫作形式,有效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2.10善于運用模糊詞匯
清晰直白的語言雖然讓電視新聞的內容更加直觀、明白,但卻限制了新聞受眾的想象。在電視新聞報道中運用模糊語言,在將新聞事實闡釋清楚的同時也給新聞受眾留下了想象的空間,使得新聞受眾能更加深刻地思考、了解新聞內容。同時,實踐發(fā)現,在某些情況下,過于肯定的語句反而會造成受眾對新聞的理解形成偏差,誤解新聞內容和新聞編輯人員想要傳遞的情感。新聞事件的實際狀況往往較為復雜,對于不確定的新聞事實以及新聞記者對于新聞事實的猜想、假定,選取“疑是”、“或將”等模糊詞匯能夠增加語言的嚴謹性,有利于向受眾傳遞更加準確的信息。在常見的娛樂電視新聞中,電視新聞記者對部分新聞事實用模糊詞語進行描述,一方面增加了語言的嚴謹性,為根據部分視頻或照片進行的新聞報道提供了可選擇的空間,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大眾對于新聞內容的接受度。
2.11語言詼諧,增加創(chuàng)新表達
單調刻板的新聞語言會使新聞枯燥無味,影響新聞受眾的閱讀體驗,從而不利于受眾接受和理解新聞內容。在電視新聞報道中適當地增加趣味性的語言,不僅能提高電視新聞報道的可讀性,增強電視新聞受眾對新聞內容的理解,還能提高電視新聞受眾對新聞內容的理解程度,最終達到強化新聞的傳播效果的目的。增加創(chuàng)新性是指提高新聞語言表達的新穎度。新時代背景下,張揚個性、追求獨創(chuàng)已經成為一種發(fā)展趨勢,傳統(tǒng)的新聞內容表達形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這必然導致新聞內容無法吸引大眾的目光。電視新聞工作者只有不斷尋求突破,適當選取創(chuàng)新性的語言,才能迎合新時代背景下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以達到提高電視新聞競爭力的目的。
3結束語
對新聞進行故事化、對人物進行具體化、對情節(jié)進行生動化是當前新聞寫作的基本要求。而如何豐富新聞采訪內容,使其內容更加新鮮、形式更加新穎以及語言更加清新是當今新聞行業(yè)在發(fā)展過程中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因此,新聞工作者應不斷地研究并更新新聞的寫作技巧,進而充分地體現新聞行業(yè)存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皇甫宇鵬.關于電視記者新聞寫作技巧的思考[J].新聞研究導刊,2018,9(0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