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斯超
【摘要】在素質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新課改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做出新的教學規(guī)定.小學數學是一門綜合性課程,它是學生接受知識、開發(fā)智力時碰到的第一個理科性的課程,所以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不僅要教授學生解題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本文就以小學數學為研究對象,談一談如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教學;興趣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數學教師對于課堂效果的好壞是以學生的數學成績?yōu)樵u價標準的,忽視了學生的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只會做題而不是尋求更為簡單的解題方法.所以說教師要正視自己的教學目標,以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為教學方向,教會學生怎么樣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一、善于提問,鼓勵學生
這里所說的提問不僅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提出問題,同樣的是鼓勵學生勇于提問,面對自己不懂的問題,積極舉手向教師解惑,而不是下課自己研究.教師在面對不同年級段的學生要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計劃,對自己的教學版本有一個深刻的理解,充分掌握教材,把知識點通過課堂提問傳授給學生.在設計課堂提問式要考慮循序漸進,通過問題難度的由淺入深的設計原則讓學生逐漸理解這一知識點,并且充分掌握.同時教師在課堂提問是要注意讓問題具有價值,讓班級里的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所以在面對不同難度的問題時教師要挑選不同數學成績的學生來回答,讓每一名學生都能找到課堂的存在感.其次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還要考慮問題的含金量,讓每一個問題都能得到該有的數學價值.相對簡單的問題讓數學成績較差的學生進行解答,這樣不僅鞏固了他們的學習基礎,并且也能夠讓他們知道教師在關注他們.而難題就要讓學生積極思考,培養(yǎng)他們問題探究的能力.學生在課堂上就要有積極探究問題的精神,面對困惑大膽提問,通過教師和同學的幫助,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教師在面對積極學生積極提問時,不僅要解答疑惑,同時還要表揚學生這種敢于提問的學習態(tài)度,從而提高班級里的學習氛圍.
二、小組合作教學
小組合作教學是這幾年被應用到課堂教學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通過小組合作教學能夠提高課堂效率,有效解決較為復雜的數學問題,同時幫助學生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能夠在小組合作的學習環(huán)境下,積極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從別的學生那里學習到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以人教版為例,在小學高年級段,數據的統(tǒng)計和圖表的制作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不僅需要統(tǒng)計數據,同時還要對數據進行計算,最后才是完成圖表的制作.這對于學生來說單獨完成不僅需要過多的時間,同時還容易出錯.教師可以采用分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明確分工,計算能力較強的學生統(tǒng)計數據,畫圖美觀的學生進行繪圖,這種分工合作下提高了他們完成的效率,同時保證了正確率.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競爭心理,小組進行比賽,提高班級的學習氛圍.
三、聯(lián)系生活實際教學
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的一般都是數學基礎理論知識,學習起來較為困難.所以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能夠把理論知識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對學生完成教學,讓學生對于書本上的教學內容更容易理解.而學生也能通過教師的教學明白知識是服務生活的,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以人教版為例,在學習“圓”這一章節(jié)時,學生對于π和周長之間的換算一直理解得不透徹,所以教師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拿出一個圓柱體,給學生觀看底面圓的大小,同時教學生該如何算出它的周長.而學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例如,確定圓心求出半徑的長度,這時候教師可以拿出一根繩子繞著圓柱綁上一圈量出長度告訴學生這是周長,進行半徑計算最后進行比較.這樣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加理解理論知識.
四、課后鞏固
課堂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場所,而課后則是學生復習鞏固新知識的好時機,所以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yè)時要讓學生對于白天所學的課堂知識進行鞏固,同時通過做題加深對公式的理解從而靈活應用.教師可以對家庭作業(yè)采取分層的教學計劃,讓全班同學在鞏固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的能力.對于成績較好的同學,可以讓他們做一道所謂的加分題,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讓好的更好.教師在選擇課后作業(yè)教材時,可以選用數學教研組自行編輯的符合本校學生學習現(xiàn)狀的習題冊.
五、結束語
數學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注意改進教學方式,通過在課堂教學時積極鼓勵學生提問,通過課堂問題加深對于知識點的理解.課堂實行小組合作教學,聯(lián)系生活實際,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在布置家庭作業(yè)時也要充分考慮個體差異,讓每名學生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王春華.論課堂教學中提問的層次性與思維含量[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5):12-14.
[2]魯志鯤.教師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及其評價方法[J].高等農業(yè)教育,2005(8):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