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蕓
摘要: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如何進行,才能實現(xiàn)高效教學,是每一位小學語文老師思考的重要問題。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發(fā)展與深化,對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也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小學語文教學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此背景下,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只有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與時俱進,大膽進行創(chuàng)新和實踐,完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才能為他們的全面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讓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真正煥發(fā)出活力,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高效性。下文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小學語文傳統(tǒng)識字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進行分析,接著探討了新課程理念下提高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與深化,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的高效性成為擺在廣大小學語文老師面前的重要課題。小學語文具有工具性與文化性的雙重特點,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當遵循小學語文本身所具有的基本規(guī)律和基本特點開展教學,這樣才能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高效性。尤其對于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而言,是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的基礎,對小學語文教學效益的提升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對于小學生識字教學給予足夠的重視。新課程理念下更加關注學生的素質教育,因此,在開展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應當以提升教學效益、質量為重要目標,以學生為主體,探索有效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會識字,愛上識字,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積累豐富的語言知識,更好的理解課文、學習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增強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使學生獲得全面的發(fā)展。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學語文傳統(tǒng)識字教學模式的弊端,接著從營造歡樂的識字教學氛圍、選擇恰當?shù)淖R字教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新課程理念下提高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有效策略,以供參考。
1、小學語文傳統(tǒng)識字教學模式的弊端
在小學語文新課標中也明確規(guī)定,低年級段,特別是一年級、二年級,認識的比較常用的漢字超過一千五百多個,其中有一半左右要求學生會寫。傳統(tǒng)的識字方式就是學習一節(jié)課就先教生字,粗略計算,低年級段每一篇課文中平均下來大概也有十多個生字,教師從課文中圈出需要學習的生字,加上拼音讓學生去跟著讀,之后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識記,這需要花費一節(jié)課的時間。按照這個時間進行計算,一星期要學完兩篇課文也并不是很輕松,很難進行有效的課內閱讀教學。這不但影響了小學生的識字率,還會讓學生覺得識字教學枯燥無味,學習積極性不高。
2、新課程理念下提高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策略
2.1營造歡樂的識字教學氛圍
在進行語文識字學習的時候,學生的情緒狀況對語文識字學習效果有很大的影響。包括他們是不是全身心的投入到識字學習中,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散的夠不夠達標等。要以學生的興趣作為出發(fā)點,能夠讓學生把快樂的心態(tài)表露出來,營造的環(huán)境氛圍比較輕松,讓班級學生成為一個參與的整體,讓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相互學習,能夠很好的舒緩識字學習的壓力,使緊張的情緒變得放松下來,提高了教學成效??梢葬槍πW生的自身學習狀況,激發(fā)其識字學習的興趣,讓識字學習跟周圍的環(huán)境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在進行課堂識字教學的時候,可以設置多元化的識字方式,也可以借助其他工具來為學生講述生字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比如,通過圖片代替單純的口語表達,也可以借助身體,讓小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用身體表達詞匯含義,提高對詞匯的記憶。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2.2選擇恰當?shù)淖R字教學方式
(1)歸類教學識字法。由于我國漢語的詞匯量比較大,形體變化形式也很多,字跟字之間有很大的差異,但是,這并不是說漢字的存在是雜亂無章的,其具備內在的規(guī)律性。縱觀古代造字方法,除了有形聲字,還有象形字以及會意字等,但是形聲字占據(jù)的比例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所以,在進行漢字知識學習的時候,要積極滲透構字法。比如,跟“三點水”部首相關的字體有江、河、湖、海等,還可以讓學生去聯(lián)想還有哪些字體帶這個部首,然后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這樣一來,學生在記住原來生字的基礎上擴展認識到更多的字體。
(2)單元合并識字法。單元整合識字,把整個單元的生字化零為整,進行集中識字教學,這樣在進行課文知識學習的時候,就把精力放在生字的回顧上,防止回生的現(xiàn)象發(fā)生。在進行“識字板塊”中,可以運用單元合并識字法,把單元中的生字進行分類,帶領學生熟悉生字,把常見和常用的生字歸為一類,學生已經(jīng)熟悉的生字歸為一類,帶領學生大聲朗誦一遍,之后稍微進行鞏固。對于學生不熟悉的生疏字要進行重點教學,讓大家分成多次進行齊讀,對容易記錯的生字進行分析,進而加深學生對這些字的印象,提高課堂效率。
(3)生活場景識字法。教師可以鼓勵小學生在生活中收集一些資料進行生字的學習,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看出,不是所有的沒有學過的生字都叫做“生”字,有些是學生在電視、電影、圖書中已經(jīng)接觸過的字,還有的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字,像班級中學生的名字等,學生看一遍基本都能認識,像“衛(wèi)生”這個詞語存在于校園標語中,體育課的“育”字等,這些都是緊密貼合學生實際的,并不需要刻意的教給學生,通過搜索記憶能夠找到這些字的身影,掌握起來難度不大。而諸如食品包裝、廣告牌等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事物都是學生學習的材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節(jié)約學生學習時間,創(chuàng)新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能力。
結論
綜上所述,小學生在進行生字學習的時候,容易犯的錯誤有讀音不是特別準確、書寫的筆畫不規(guī)范、運用不恰當?shù)?,尤其是那些結構比較復雜的生字。因此,必須要掌握正確的識字教學方式,營造歡樂的識字教學氛圍,加深學生對生字的印象,指導學生掌握生字詞,為小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燕華.識字教學在“激趣”中增效.中小學電教(下),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