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飛
高血壓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根據中醫(yī)的“平肝息風”理論,對人體上的太陽、百會、風池等穴位進行按摩,不僅可以調整微血管的舒縮作用,解除小動脈痙孿,而且能疏通氣血,調和陰陽,對預防和治療高血壓病有著十分明顯的作用。
一、呼吸放松法。這種做法是其它降壓法的預備動作,患者坐在椅子或沙發(fā)上,姿勢自然端正,兩眼正視前方,兩臂自然下垂,雙手手掌放在大腿上,膝關節(jié)呈90度角,兩足分開與肩同寬,全身肌肉放松,呼吸均勻。
二、按摩百會穴。百會穴位于頭頂?shù)恼醒耄檬终凭o帖百會穴呈順時針旋轉,一圈為一拍,每次至少做32拍。
三、按揉太陽穴。用手指按著太陽穴,呈順時針旋轉,每旋轉一周為一拍,每次約做32拍。
四、按摩風池穴。用雙手拇指按揉雙側的風池穴,呈順時針旋轉,一周為一拍,共需做32拍。
五、摩擦頸兩側。用左手掌上的大魚際擦抹右頸部胸鎖乳突肌,然后,再用右手掌擦抹左頸,一次為一拍,共需做32拍。
六、摩抹腦兩旁。兩手五指自然分開,用手掌上的小魚際從前額向耳后按摩,兩手交換使用,從前額至耳部呈孤線每行走一次為一拍,共需做32拍。
七、揉抹曲池穴。找準肘關節(jié)處的曲池穴,先用右手按揉,然后再用左手按揉,放置一周為一拍,共做32拍。
八、按揉關寬胸。用大拇指按揉內關穴,先揉左手隨后再揉右手,呈順時針方向按揉。一周為一拍,共要做32拍。
九、擴胸調內氣。兩手放松下垂,然后握空拳,屈肘抬至肩高,向后擴胸,最后放松還原。
十、引血脈下行。分別用左右手的拇指,按揉左右小腿的足三里穴,引血下行,旋轉一周為一拍,共要做32拍。
上述自我降血壓法,簡單易學,做一遍大約需要10分鐘,效果明顯。但關鍵在于按摩時要找準穴位,以局部酸脹,皮膚微紅為度。
此外,在腳背第一、第二跖骨結合部前凹陷處,有足厥陰肝經的原穴——太沖穴,肝經的火氣由此向上沖行。因此,點掐此處,可以起到降肝火、潛肝陽作用。用一側手的拇指,按照逆時針的方向,點掐另一側腳背的太沖穴,每次5分鐘,每日2次,連續(xù)5日。肝經的火氣降下來,異常升高的血壓也就恢復正常了。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