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彥星 黃升 張景和
摘要:梳理了家長委員會的發(fā)展狀況,利用網絡問卷對山東省的某縣域中學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縣域中學家委會活動頻率低、換屆不及時、家長參與欲低等許多現(xiàn)實的問題,并對問題進行分析,找出應對策略。
關鍵詞:家長委員會;縣域高中;家校合作
一.家長委員會的發(fā)展
家長委員會是由家長組成的參與學校監(jiān)督和管理的正式組織,是民主教育發(fā)展的產物,是學校教育的合作者,能夠彌補學校教育中的不足,一般認為家長委員會具有參與功能、配合功能、督促功能和溝通功能。
國外對家長委員會的研究較早,澳大利亞是最早提出家長參與學校管理的國家,美國早在1897年成立第一個家長教師聯(lián)合會(PTA),日本的家長委員會基本上是照搬美國的[1],前蘇聯(lián)和德國也非常重視家長委員會的建設,都設有全國性的家長委員。[2]
我國家長委員會的建設起步較晚, 1994年《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1996年《小學管理規(guī)程》、1998年《 中小學德育工作規(guī)程》和2000年《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等文件,都明確提出“成立家長委員會” ,突出強調了家長委員會的“溝通學校與家庭”職責。2003年和2004 年教育部又分別頒布了《 關于加強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見》和《2003- 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文件不僅再次強調了家長委員會“溝通學校與家庭”的基本職責,而且更加突出了家長委員會的另外一個重要職責—— “參與學校管理”?!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更是明確提出要“建立中小學家長委員會”。2012 年3月,教育部頒發(fā)《教育部關于建立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家長委員會的職能等內容。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國的家長委員會,并沒有統(tǒng)一的法律文件或者是規(guī)范性文件。
二.某縣域中學家長委員會的調查分析
C中學是山東省的省級重點一個縣域中學,所處位置經濟發(fā)展較好,教育水平較高,同時該校還是本地級市家庭教育示范學校,課題組利用微信,采取網上問卷調查的方式,對這所高中的家長委員會情況進行調查,調查的對象是該校的家長,共有501位家長參與了答卷,問卷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家長委員的建立情況(2)家長委員會組織活動情況(3)家長委員會的換屆情況。
1.調查結果
(1)家長委員的建立情況
調查顯示,100%的家長都回答學生所在班級建立的家長委員會,但是只有42%對家長委員會的智能不是很明確。在家委會建立方式上,選舉產生的占75%,但是只有30%的家長愿意參與學校的管理與監(jiān)督活動。
(2)家長委員會組織活動情況
對于家長委員會成立后組織活動情況,89.6%的家長回答,家長委員會成立后只組織了一次活動,活動的方式上,微信活動占76%。
(3)家長委員會的換屆情況
關于家長委員會的換屆,62%的家長回答,班級家委會一個學期換屆一次,而從未換屆過的占了33%。在換屆的方式上,78%是采用了民主選舉的方式。
2.問題產生的原因
(1).家長層面,縣域高中,特別是農村高中,學生大多來自于農村,家長或忙于工作無暇顧及學生,或者家長學歷、能力水平有限,對參與學校的事物有心無力。
(2).教師層面,教師特別是在當前教育體制下,在家長和學生中比較有話語權的班主任教師,對班級家長委員會的建立有這不可替代的引導作用,然而,高中班主任除了擔任某一學科的教學任務外,還要參與班級管理,精力有限,沒有更多的精力用在班級家長委員會的工作上。也有少數班主任,害怕于家長交流,認為由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管理,會增加工作的難度與復雜程度。
(3).學生層面,高中生,特別是縣域高中生,大部分學生都是寄宿于學校里,與家長溝通較少,與家長談論學校的事情更是少上加少,因而會導致家校誤解
(4).教育觀點方面,傳統(tǒng)教育觀點根深蒂固,不僅是家長,甚至有很多老師都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情,家長只要供給學生足夠的生活用品,滿足他們的生活即可,教育上的事全部都應該由學校代勞。多家長對家校合作理念尚不清晰,主動性不足,不愿意參與學校的活動。
三.應對策略
(1)構建家長委員會良好運作的機制
合理、科學的組織機構是家長委員會制度良性運作的前提[3],至少在學校層面上,制定家長委員會產生、運作、活動、換屆的規(guī)范性文件,明確職責,可以利用本縣大力推動的“父母大講堂”活動,加大對家長的培訓力度,使家長在多個維度對家長委員會有了解。完善監(jiān)督機制,避免學校管理權力集中[4]
(2)加大宣傳力度
家長委員會的建設不單單靠學校,更多的要靠家長,家委會建立過程中,要充分利用自媒體的方便性,學校制作宣傳材料,利用網絡媒體,向家長、教師和學生進行宣傳,讓家長轉變教育觀念,讓教師轉變教育思想,認識到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3)加強學校與家長的交流溝通
學校和家長是兩個不同的利益訴求者,若不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很難完成共同治理學校的目標[5],必須建立一個可以平等對話的交流平臺,這個平臺可以是家長交流會,也可以利用微信等網絡工具,讓家長暢所欲言。
(4)學校活動選擇時間要恰當
由于縣級中學,學生大部分是寄宿,學校離家有一定的距離,交通不是非常便利,另外家長平常工作也是比較忙,因此,要想讓跟多的家長參與到學校的管理活動中來,必須考慮家長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
參考文獻
[1]南丁.探索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徑——日本的 PTA 給我們的啟示[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4).
[2].李學紅.現(xiàn)代學校制度建設的實踐與研究[J].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房倩倩.我國中小學家長委員會的現(xiàn)狀分析及改進策略[M].東北師范大學,2011,6
[4].趙偉.俄羅斯家長委員會建立的策略及啟示[J]. 外國中小學教育,2016(2).
[5].柳燕學校治理中家長委員會的建設[J].教學與管理,2016(3).
課題項目:
山東省教育學會家庭教育課題:17JTJYY0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