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育強
(鄠邑區(qū)人民醫(yī)院 陜西 西安 710300)
上頜骨屬于面部中心骨骼,結構薄弱,內有大竇腔,附于顱底,臨床上常見的發(fā)生上頜骨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多由較大外力損傷或高出墜落傷引起,往往會對臨近結構和顱腦造成損傷[1]。生長因子可加速骨折愈合,但是局部注射后極易被吸收和降解,難以較為持久的發(fā)揮作用。為此,本研究將我院近五年來收治的上頜骨粉碎性骨折患者65例作為研究對象,部分患者明膠海綿復合生長因子聯(lián)合微鈦板進行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
此次研究選擇我院收治65例上頜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選取時間為2013年6月—2018年6月。其中交通事故29例,打擊傷21例,自行摔傷15例,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隨機的分為研究組36例,對照組29例,兩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將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溶解后滴加到0.5cm×0.5cm×1.0cm的組織塊中制成明膠海綿復合生長因子緩釋系統(tǒng),再用環(huán)氧乙烷消毒后置于4℃保存?zhèn)溆谩?/p>
研究組患者經(jīng)鼻插管進行全身麻醉,根據(jù)患者骨折的不同類型選擇口內切口、瞼緣下切口或眶外側壁切口,手術切口必須要直接暴露骨折的部位,將微鈦板準確放置板并進行打孔和擰放螺釘,盡可能的利用面部原有的創(chuàng)口,將骨折斷端用鈍銳分離充分顯露出來,將凝血塊和長出的炎性肉芽組織剔除后充分復位骨折斷端,使用微鈦板復位后固定上頜竇前壁的骨折部位,將取出的碎骨片保存在含有8萬U硫酸慶大霉素的生理鹽水中備用,徹底清洗上頜竇竇腔內積血后用生理鹽水沖洗損傷部位,復位骨折后迅速使用明膠海綿復合生長因子小塊置于骨折斷面,再將剩余的小碎骨片進行復位粘固,然后使用還有抗生素的生理鹽水沖洗術部,留置引流條一枚,縫合切口,術后進行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24~48h后可抽出引流條。
對照組患者手術方法同研究組,但不使用明膠海綿復合生長因子物。
頜面部外形恢復良好,開口度正常,咀嚼良好判為顯效;頜面部外形恢復,開口度正常,咬合關系基本恢復,咀嚼基本恢復判為有效;患者面中部出現(xiàn)明顯的畸形凹陷,咬合關系紊亂,切口部位出現(xiàn)反復感染等上述任何一項的判為無效。
使用SPSS19.0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處理,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總有效率68.97%(20/29)比較,研究組總有效率86.11%(31/36)顯著升高(P<0.05)。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比較情況(n,%)
兩組的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相比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與對照組的住院時間相比,研究組明顯較少(P<0.05)。
表3 兩組骨折患者手術指標比較情況
上頜骨具有獨特的解剖結構,一般患者發(fā)生粉碎性骨折后經(jīng)常伴有上頜竇前壁粉碎性骨折、眶骨粉碎性骨折等,引起患者面部發(fā)生畸形。本研究中使用的bFGF能夠刺激成骨細胞內骨鈣素的積累,加速骨礦化和新骨形成的過程。
明膠海綿的實質是蛋白膠,具有無毒、無抗原性、可壓縮性良好、可吸收性和遇水再膨脹的特性,在骨折愈合過程中使用時無毒副作用。此外明膠能夠通過和細胞表面接觸促進細胞的粘附和增殖[2]。正常狀況下明膠海綿在機體內可存在4~6周的時間就會被吸附,因此明膠海綿就屬于臨床骨科常用的緩釋系統(tǒng)載體[3]。
通過CT檢查和X線觀察,研究組患者較早的出現(xiàn)纖維肉芽組織長入骨折斷端,說明復合生長因子能夠促進和加速骨折的愈合,主要原理是手術時使用明膠之后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能夠將明膠內的bFGF緩慢的釋放出來,減少局部纖維組織往骨折線內生長的趨勢,發(fā)揮更好的加速骨折愈合的作用。使用微鈦板固定,其重點強調沿力柱線方向解剖復位,手術過程中要充分的暴露術區(qū),使用明膠海綿的過程中一定要適量[4]。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明膠海綿復合生長因子聯(lián)合微鈦板治療上頜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能夠加速骨折愈合過程,提高患者骨愈合的總有效率,縮短住院時間,效果顯著,可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