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蓓蓓
【摘要】幼兒在園一日活動中,游戲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是兒童的心理特征,是兒童的工作,是兒童的生命。有效的游戲活動能夠活躍氛圍,幫助幼兒身心發(fā)展,保障幼兒在一天的學習和生活中更具有活力。教師在開展游戲活動時應該注重挖掘材料,創(chuàng)設游戲教育環(huán)境,遵循游戲活動原則,鼓勵幼兒自主游戲,提升游戲有效性,促進幼兒身心發(fā)展。
【關鍵詞】游戲活動;自主游戲;活動原則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提到,“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jīng)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育環(huán)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由此可見,游戲在幼兒園的日?;顒又杏兄豢商娲牡匚?,有效的游戲活動能夠顯著活躍氛圍,幫助幼兒身心發(fā)展,保障幼兒在一天的學習和生活中更具有活力,游戲活動的有效開展對幼兒全面、持續(xù)、和諧發(fā)展起著良好的推動作用。
教師在開展游戲活動時應該注重挖掘材料,創(chuàng)設游戲教育環(huán)境,遵循游戲活動原則,鼓勵幼兒自主游戲,提升游戲有效性,促進幼兒身心發(fā)展。
一、注重挖掘材料,創(chuàng)設游戲教育環(huán)境
幼兒教師應注重挖掘游戲材料,創(chuàng)設適宜幼兒身心發(fā)展的游戲環(huán)境。游戲活動有時需要幼兒園或家庭的配合,能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游戲材料,滿足游戲的多樣化需求,提升游戲活動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比如在常見的“老鷹抓小雞”游戲中,為了使游戲活動更加形象化和趣味化,讓幼兒更直觀地參與進來,可以給“小雞”“母雞”和“老鷹”帶上相應的頭飾或穿上服飾。在現(xiàn)有游戲材料基礎上,幼兒教師應能開發(fā)游戲材料的額外功能,通過不一樣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得到身體的鍛煉、智力的開發(fā)、情商的提高。比如在玩呼啦圈時,一般來講,呼啦圈是套在腰間轉動的,當幼兒完成不了轉動時,教師可以通過開發(fā)新的游戲方式讓呼啦圈有多種玩法:把呼啦圈豎起來,擺成造型,玩小火車鉆山洞游戲;把呼啦圈平擺在地上,玩跳格子游戲。教師只有為幼兒準備了多種游戲方式,才能吸引幼兒更積極、更有興趣地進行游戲。
在游戲活動時,教師應計劃好適宜的時間,時間過長,容易造成幼兒的疲憊,失去游戲的樂趣;時間過短,又無法滿足幼兒參與游戲的需求。
二、注重提倡自主游戲,促進幼兒身心發(fā)展
自主游戲能幫助幼兒提高認識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能促進幼兒之間主動交流合作,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幼兒教師應當為幼兒營造寬松適宜的游戲活動氛圍,幼兒可以自主游戲,盡情玩耍,教師作為游戲伙伴參加游戲,并以飽滿的熱情感染、影響幼兒,對幼兒的活動表示支持、鼓勵。
例如游戲時,紅紅選擇了跳皮筋,游戲最少需要三個伙伴一起進行,紅紅只想和蓓蓓玩游戲,就將皮筋掛在兩個椅子中間,剛好阻擋了另一組玩沙包游戲的場地,而蓓蓓與穎穎是好朋友,希望和穎穎一起游戲。跳皮筋與玩沙包兩個游戲活動小組的爭執(zhí)以紅紅主動摘下皮筋而告終,蓓蓓要求讓穎穎加入一起跳皮筋,紅紅雖然不高興,但不得不答應,人員問題解決后,三個人重新找到跳皮筋的場地,在游戲過程中逐漸磨合,漸漸地,紅紅發(fā)現(xiàn)穎穎也是很好的小伙伴,慢慢接受了新朋友。
在這個過程中,幼兒通過自主處理游戲活動中產(chǎn)生的矛盾,提高了互相交流、處理問題的能力,身心得到了健康發(fā)展。當然,在幼兒進行自主游戲過程中,幼兒教師并不是對其放任自流,而是同幼兒保持“安全距離”,使幼兒不至于因教師離得過近而縮手縮腳,也不至于因教師離得過遠,在突發(fā)狀況發(fā)生時,無法得到教師的救護。
三、遵循游戲活動原則, 提升游戲活動有效性
1.將科學知識、社會、語言融入游戲
無論何種形式的游戲活動都應符合幼兒的認知經(jīng)驗、符合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同時應將科學知識、社會、語言融入游戲。幼兒教師在教學時往往會遇到一個棘手的問題,即許多幼兒對于科學知識的學習、社會活動、語言學習興趣不高,或者不夠專注。教師可以通過將這些內容整合融入游戲活動的方式,幼兒通過對游戲活動的參與,實現(xiàn)對相關科學知識的學習,掌握一些基礎的社交禮儀和語言表達技巧。例如語言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可以整合成角色扮演游戲,通過動作性較強的角色表演,讓幼兒模仿小蝌蚪的形象與說話語氣,依據(jù)文學作品中的故事情節(jié),結合游戲活動進行表演,讓幼兒了解蝌蚪的媽媽是青蛙、學習簡單的交流禮儀和語言表達能力。
2.積極性、發(fā)展性原則
游戲活動的出發(fā)點在于激發(fā)幼兒主動參與游戲活動的愿望,提高幼兒參加游戲活動的有效性,促進幼兒身心發(fā)展。強調幼兒教師科學選擇游戲活動的素材,注意難易度,有利于幼兒積極參與游戲活動,能夠“跳一跳摘到果子”。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fā)展進程中的個體差異,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達《指南》所呈現(xiàn)的發(fā)展“階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