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亞
【摘 要】 家庭是孩子的搖籃,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則是他們的啟蒙老師。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奠基石,是整個教育體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基石,又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它關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和中華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一個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的人,必須具備德才兼?zhèn)涞钠犯瘢谶@一完善品格的養(yǎng)成過程中,在家庭教育中作為人生第一任老師的父母起著極大的作用。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是保證孩子健康成長和成才的重要前提。教育的全部目的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本文重點談談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做人習慣。
【關鍵詞】 家庭教育;培養(yǎng);習慣
有些家長不明白,為什么自己花了大量的精力監(jiān)督孩子的學習,孩子的學習仍然不好;為什么有的家長輕松得很,孩子的學習卻不錯。其實這關鍵的因素就在于后者養(yǎng)成了很好的行為習慣。正如著名的心理學家、哲學家威廉·詹姆士所說:“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p>
一、轉變家長教育觀念,改進家庭教育方法
前一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李天一事件正說明了我們的家庭教育存在著嚴重問題?!暗赖鲁3D芴钛a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因此,影響孩子終身發(fā)展的一定不會是學習成績的好壞,而是思想品德、性格、脾氣秉性及人格等方面。我們家長應認識到,孩子不良品質和習慣的產(chǎn)生,人格的缺陷的造成,正是我們長期重智輕德的結果。家長只有轉變教育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目標,如: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孩子,注重平衡孩子的身心發(fā)展,運用科學的手段引導孩子,給予孩子最起碼的尊重和理解,才能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成才。
首先,父母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孩子的成長,而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能力。家長需要提升的家庭教育能力包括:對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認識能力,對家庭和社會環(huán)境變化的認識與適應能力等等。豐富自己的家教理論水平和提升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通過閱讀相關書籍自學,聽教育專家的講座,參加家長學習班,與其他家長交流經(jīng)驗等等。父母在提升自身教育水平與能力的過程中也同時促進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其次,家長要身正為范。馬克思曾說過這樣的話:“為了孩子,我的舉止必須溫和而慎重?!备改傅陌駱邮痉蹲饔脤⒆拥挠绊懯亲钪苯右彩亲钌羁痰模淞α渴菬o窮的。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長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努力在孩子的面前樹立良好的形象,從而獲得孩子的尊重、信任。這些是取得家庭教育成功的先決條件。常言道“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蔽覀兊募议L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包括生活態(tài)度、言談舉止、精神面貌等等,都要起到正面的榜樣作用。
最后,家庭要溫馨和睦。輕松愉悅的家庭氛圍是塑造孩子良好個性的重要因素,比如,自信、勇敢、堅強、開朗等,也是發(fā)展良好道德品行的前提。因此,父母要調試好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尤其是夫妻之間的關系,要做到相互信任、尊重、關愛、體貼。即使發(fā)生不愉快也要私下解決,決不能當著孩子的面謾罵爭吵。作為一家之長,身負家庭重擔,職場的競爭又很激烈,難免會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此時就更應該控制自己的情緒,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解決,而不是一味地發(fā)泄不滿情緒,搞亂家庭氣氛。
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品格形成有不同的影響,目前,民主型、溺愛型、專制型和放任型這四種家庭教育方式是較為普遍的,其中以民主型教育方式為最佳。首先,父母要堅持嚴愛結合、愛而有格的教育方針,重視并加強對孩子心理素質及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其次,要以平等、尊重、信任、寬容的心來對待孩子,用關懷和愛對其進行指導,幫助其分辨是非,找對人生的方向。最后,父母要根據(jù)孩子的自身特點,如年齡階段、行為習慣、個性、思維方式等,將家庭教育滲透于生活中的一點一滴,探索出適合自己家庭的教育方法。隨時隨地地針對孩子在生活的各個方面的表現(xiàn)及日常的行為習慣進行教育,突破單純灌輸?shù)淖龇?。注意說服教育、啟發(fā)引導和實際鍛煉的結合,增強家庭教育的實踐性、開放性與靈活性。
二、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做人習慣
1. 家長要善于營造家庭氛圍
家庭人際關系的和諧與否,不僅直接關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長,還會影響學校教育的效果。因此,父母要努力使自己的家庭人際關系和諧融洽。中國家庭教育的基礎是人倫關系,我們更注重孩子行為的培養(yǎng)而忽視了親密情感的孕育。美國家庭注重家庭平等的人際關系,這有利于孩子良好性格及心理品質的形成,值得我們借鑒學習。
家長應注重培養(yǎng)良好的家風。2014年新春佳節(jié)之際,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推出一個特別調查節(jié)目“家風是什么?”。家風是“家庭成員在長期共同的家庭生活中形成的、帶有個性和傳統(tǒng)色彩的家庭風尚?!焙玫摹凹绎L”需要一個家庭、一代人乃至數(shù)代人的日積月累和一定的文化沉淀才能形成,而其一旦形成,對每個家庭成員都是一種無形的約束力量,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力量。這種家風需要大家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這種繼承性和延續(xù)性特點,影響極為深遠。
2. 要重視孩子家庭美德習慣的養(yǎng)成
對孩子來說,家庭美德主要是尊敬父母(長輩)。
要尊敬父母,真誠地體會父母一片愛心,從心底激起孝敬父母的純真親情;要尊重父母的勞動,盡力為父母做一些事;要孝順父母,如有好吃的好穿的應先請父母吃,先給父母穿。父母遇到不順心的事,孩子應善解人意加以勸慰。過年過節(jié),特別是父母生日,應向父母祝賀。父母生病能悉心照顧。對父母不提過分要求,注意節(jié)約不浪費。同時兄弟姐妹要相互諒解,鄰里要和睦相處。
3. 要重視家庭禮儀習慣教育
宋人編的《弟子規(guī)》在今天仍有意義和作用。
如《弟子規(guī)》中講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教,需敬聽”,“兄道友,弟道恭”,“或飯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稱尊長,勿呼名”等怎樣處理父母子女關系的教戒。
又如,“出必告,返必面”,“問起時,視勿移”。
4. 要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公德習慣
教育家葉圣陶說過:“走進一間屋子,砰的一聲把門推開,喉間一口痰涌上來,‘撲的一聲吐在地上……這種習慣是妨害他人的習慣,最要不得。”
根據(jù)孩子的特點,家長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公德教育:在文明禮貌方面,不說臟話,不打人,不罵人,不說謊騙人,不做妨礙他人工作和學習的事。在助人為樂方面,拾到東西要交還失主,對人要團結,別人有困難盡力去幫助。
在愛護公物方面,不隨意破壞花草樹木,不傷害益鳥益蟲。在遵紀守法父方面,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賭博,不吸煙,不耍流氓習氣。
5. 要激發(fā)愛國主義感情,強化愛國心理定式
愛國主義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旋律。愛國主義思想形成于青年時期,孕育在童稚年代。要通過激情、明理、導行,讓孩子養(yǎng)成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好思想好風尚,從家庭角度來說,要讓孩子多讀愛國主義教育的書刊,經(jīng)常給孩子講一些愛國主義故事。讓孩子關心國家大事,要尊重國旗國歌。有可能的話,要帶孩子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加重大紀念活動。讓“愛國”這崇高神圣的感情在孩子心靈中扎根,形成一種傾向風尚。
【參考文獻】
[1] 于曉霞. 家庭教育,從培養(yǎng)良好習慣開始[J]. 小學生(下旬刊),2018(5).
[2] 劉梅蘭. 淺談家庭教育中幼兒習慣培養(yǎng)[J]. 井岡教育,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