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懷喜
摘 要:以“寸草心——學會感恩”主題班會為切入點,對如何讓德育成為春風化雨、沁人心脾的過程提出了真知淺見,希望能為當代小學的德育創(chuàng)新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德育;主題班會;感恩;情境
為了踐行以德樹人的教育責任,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作為教育基石的小學紛紛引進主題班會的模式,將道德教育與班會活動緊密結合,以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和人格修養(yǎng)。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下,班會往往成為班主任管理班級的一種手段,偏向于思想說教和任務分配,忽略了班會這一活動所蘊含的巨大的教育潛力。本文以我所開展的“寸草心——學會感恩”主題班會為切入點,對如何通過主題班會踐行德育目標,潤澤學生的思想和心靈,增強德育功能等問題做一些分析和探討,與諸君共享。
一、“寸草心——學會感恩”主題班會簡介
(一)班會介紹
該班會由一首唐詩《游子吟》作為開場,以視頻的方式,吸引師生共同朗誦,為班會奠定基本的情感基調。本次班會總共分為三個主題:感恩父母、感恩老師和感恩社會,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引發(fā)學生對感恩的深刻感知和思考。輔助方式主要有視頻觀看、公益廣告、自由思考和討論、詩歌誦讀、抒寫感恩之語等活動內容,并伴隨著不同的音樂,營造濃厚的感恩氛圍。
(二)聽課感想
當前,許多獨生子女從小受到各方關懷和溺愛,猶如溫室花朵,缺乏直面風雨的勇氣和知足感恩的情懷,既不懂孝敬父母老人,也不會尊師重教,對社會缺乏關懷和奉獻精神。古人云:“鴉有反哺之義,羊知跪乳之恩?!薄巴吨蕴?,報之以李。”所有的人都要有感恩的心。懂得感恩,是為人最起碼的修養(yǎng),也是從業(yè)、治學難能可貴的品質,更是應該大力倡導的社會氛圍。因此,該小學選取感恩這一主題,召開主題班會,從父母、教師和社會三個角度,通過音樂、視頻、詩歌朗誦、自由暢想和語言帶領等方式,引導學生搜集和思考身邊出現(xiàn)的好人好事,對別人的幫助和付出給予感恩,在感恩的過程中也學會互助和奉獻。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之間都實現(xiàn)了無縫隙連接,每個節(jié)目都滲透出濃郁的感恩教育,通過不同形式和載體反復強調感恩主體,讓學生對感恩產生更深的感知和理解,并通過情境構建,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情緒觸動。最后是班主任的總結陳詞,為這一活動畫上了完美的句號,也將感恩的主題進行升華,對小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強化學生道德感知和行為規(guī)范。
二、讓德育滲透到學生的內心——由一堂主題班會課引出的思考
(一)因人而異——主題班會設計需要考慮學生特征
這一堂主題班會之所以能夠引發(fā)學生共鳴,很大原因取決于班會內容和活動設置符合小學生的年齡和身心特征。班會始終都貫穿著淺顯易懂這一原則,從選取的詩歌和朗讀材料,到給媽媽洗腳的公益廣告,都是便于學生理解且容易引發(fā)共鳴的材料,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
(二)創(chuàng)設情境,以問導之
創(chuàng)設情境是主題班會的常用手段,其功能和目的是引出學生的思考與感悟。要有效運用這一教育手段,通常需要完成下面三步工作:導入—呈現(xiàn)情境—引導學生思考、感悟和體驗[1]。上面的課程設計分為三個部分,每一個部分都是先讓學生觀看相關材料,使其成為情境創(chuàng)設的有效載體,然后通過反問式的語言,引導學生對感恩進行自主思考,并注重為學生留足思考和發(fā)言的空間。呈現(xiàn)情境后為什么要做引導?這是為了保證班會的深度。班會中學生的思考、記憶、情感等心理活動達到一定深度時,教育影響才會深遠,教育效果才能最大化。
(三)全員參與,激活課堂
魯潔教授曾經說過:“德育不是預設的,在很大程度上它是生成性的活動,是在偶然無序的人與人的交往中生成的?!敝黝}班會課程充分彰顯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充分尊重學生的生命體驗與感悟。學生通過參與多種形式的課堂活動,如收集素材、親身體驗、小組討論,通過感性的、實踐的方式,在活動中去經歷、去感悟、去建構自己的價值理想,去提升自己的生命質量。唯有在課堂中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才能讓德育更加深入人心。
蒙臺梭利曾說:“聽到的記憶不深,看到的容易忘記,只有親身體驗到的才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盵2]正是生活體驗帶來的刻骨銘心,才使學生在活動中受到自我啟發(fā),并將受益終生。主題班會課程的探索實踐,讓我們真正懂得,有效的教育,一定要走到學生心里去,不管你用什么方式,入腦入心方能帶來理想的教育效果。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從學生的身心需求出發(fā),科學設計和創(chuàng)新主題班會,讓道德教育化作春風細雨,潛移默化地深入學生心底,促使其改變原有的不良習慣和行為,揚起自信風帆。
參考文獻:
[1]李艷霞,尹君.如何優(yōu)化德育主題班會模式[J].讀寫算(教師版),2017(19):5-6.
[2]徐鐘山.把德育主題班會課作為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起點[J].小學教學參考(綜合版),2017(10):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