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浪潮下,品德課堂的教學形式更加豐富多彩,師生交流、學生學習的興趣更加貼合我們的教學。但部分教師還存在片面理解新課程理念的現(xiàn)象,品德教學應在新課標思想下繼承傳統(tǒng)教學的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不應為了改革而改革,而應該正本清源,讓品德課堂返璞歸真,用真實、樸實、扎實的教學,使每一個孩子的品德素養(yǎng)厚實起來。
關(guān)鍵詞:新課改;真實;樸實;扎實
貫徹新課標思想,我結(jié)合自己十多年的品德教學經(jīng)驗,覺得品德課堂應該做到“三實”。
一、品德課堂要真實
立足實際是一切研究的起點,不管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是老師的教,抑或是學生的學,都應求真務實。作為一名品德教師,還原品德學科的“廬山真面目”,把聯(lián)系生活體現(xiàn)在每一節(jié)課里是我們的職責。比如說教學目標的制定。只有教師真正根據(jù)所學文本的語言特點,圖片以及編者的意圖等因素,并緊密結(jié)合自己學生實際基礎,巧妙找取品德教學落腳點,才能設計出真實、合理、有效的品德課程教學目標,學生的學習活動才能夠開展得實實在在,課堂教學才更具有方向性和實效性。
記得在教學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我的家人》一課時,我組織學生討論“在生活中我們?nèi)绾涡⒕撮L輩”,這時,從教室的某處傳來學生的聲音:“我媽媽叫我不要搭理奶奶?!甭曇綦m小,但引起了我的關(guān)注。我馬上讓其他同學停止了討論:“你剛才的話老師聽到了,為什么,能告訴老師嗎?”這位學生站起來不好意思地說:“媽媽跟奶奶吵過架,所以媽媽就不讓我理奶奶。”“那你是怎么想的?”“其實奶奶一直挺疼我,我也想關(guān)心奶奶,可媽媽不讓?!泵鎸@樣的情況,我沒有馬上說出自己的觀點,而是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全班同學,“其實他是個孝順的孩子,大家有什么好辦法讓他能夠繼續(xù)關(guān)心奶奶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紛紛出主意想辦法,有的說:“你告訴媽媽,大人的事與小孩無關(guān),奶奶對你好你就應該孝敬她?!边€有的說:“我媽媽也和奶奶吵過架,姥姥知道后批評了她,你不妨讓姥姥給媽媽做做思想工作,他們和好了你也就不用為難了?!?/p>
雖然這并不是我預設的活動,然而,學生在課堂上說出的一些想法是不可多得的生成資源,而這種資源又是學生的真實想法,對教學目標的達成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二、品德課堂要樸實
有句名言說得好:“真正能打動人心的東西總是樸實無華的,它不出聲,不張揚,埋得很深。”教育不需要浮華,課堂教學更是如此,不搞花架子,不修飾,不做作,真正以學生為本。近幾年,在信息技術(shù)的普及和支持下,經(jīng)常見到一些老師使用多媒體課件,特別是在觀摩課上,一會展示五顏六色的圖片,一會兒播放一段精彩視頻,看上去眼花繚亂,很是熱鬧,試想:連聽課的老師都覺得目不暇接,學生又有多少時間靜下心來聽課呢?我不是否定信息技術(shù)的特殊作用,只是必須用在刀刃上。
還有的時候看到上課教師激情四射,甚至于表情過于夸張,以此想渲染氣氛,打動學生。但這種不自然、不真切的情緒外露,又能讓學生想些什么呢?再者,如果一節(jié)課里講得最多的是老師,最有激情的是老師,勤于表演的是老師,善于總結(jié)的是老師……老師在課堂上太強勢,學生還會有強大的自信和展示的空間嗎?課堂的主角是學生,教室應是學生的舞臺;我們要學會放手,學生的發(fā)展空間就會越大,越廣闊。學生需要有自己學習內(nèi)化的時間,我們經(jīng)常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忽略對學生的尊重,為了趕任務、趕時間,多少學生深刻的思考、觀點沒時間展現(xiàn)。這是學生需要的課堂嗎?
什么樣的課堂才是好的課堂?雖然沒有標準答案,但是優(yōu)秀的老師都能做到,且最難能可貴的一點:不壓抑學生、不限制學生的發(fā)展,時刻以生為本,讓學生在品德課堂上能自由地呼吸。這樣的課堂樸實無華,但卻有著實實在在的收獲。因此,以常態(tài)打造每一節(jié)課,一步步扎實有效,看到學生真正的成長和進步,才是有效課堂的前提和基礎,有效的品德課堂應是原生態(tài)的課堂。
三、品德課堂要扎實
一節(jié)課只有短短的40分鐘,可以說稍縱即逝。最近我們學校開展聽評課活動,有好幾位老師上完課都不好意思地說:“不知怎的,一正式上課就覺得內(nèi)容太多,上不完!”“這節(jié)課,沒完成任務?!狈治鲈颍阂皇墙處熢O計的教學目標過多或過高,一節(jié)課根本完不成;二是教學環(huán)節(jié)華而不實,注重形式化、表演化,浪費了很多時間;三是教師駕馭課堂能力有待提高。一旦出現(xiàn)了自己預期以外的問題,有的老師亂了陣腳,不能因情而變,順學而導。這樣的課堂,學生如同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學得凌亂、膚淺、不扎實。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精簡教學目標,甚至一節(jié)課只完成一項目標,一般只要讓學生依次經(jīng)歷個體學習、練習鞏固、遷移運用的完整的親歷過程就是成功的。而要落實好某一教學目標,教師需要做的就是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給足學生學習時間。在學生體驗感悟的基礎上,巧妙借助學生的生成資源達成教學目標,然后進行遷移性學習,把知識積累和技能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真正做到學以致用。課堂上只有教師把教學活動做細致,做扎實了,學生才會取得看得見、摸得著的進步。
最后,讓我們以“簡簡單單教品德,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fā)展”這句話共勉,讓我們的品德課堂返璞歸真,用真實、樸實、扎實的教學,使每一個孩子的品德素養(yǎng)厚實起來。
參考文獻:
[1]劉德文.實現(xiàn)小學《品德與社會》的開放式教學: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探究[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5(4):200.
[2]烏潔.如何提升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質(zhì)量[J].新課程(小學),2015(7):211.
作者簡介:張立(1984.10.16—),女,漢族,山東肥城人,任職于山東肥城市河西小學,二級教師,研究學科:品德與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