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蓉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體現(xiàn)了對人的生存狀態(tài)的關注,通過對人的本質意義的分析研究,進一步得出思想政治教育豐富了人性完善了人的本質。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強調人在社會中的整體性,包括人的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和精神屬性。同時注重人的主體性,強調人的可塑性,把每一個受教育者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看作最終價值目標。
關鍵詞:人的本質 人文關懷 受教育者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7-0228-02
一、人的本質的含義
什么是人的本質?不同時代的思想家們有不同的觀點。宗教神學宣揚上帝創(chuàng)造了人,人的本質是靈魂,由上帝主宰。費爾巴哈則從欲望上來透視人的本質,提出了人的本質是愛和宗教。這些觀點與馬克思對人的本質認識截然相反。馬克思從唯心主義的藩籬中跳出來,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分析人的本質。指出人的本質在于人的社會性,它是不斷變化發(fā)展的,呈現(xiàn)出具體性和歷史性。歷史性主要說明人的生活條件及發(fā)展程度是由社會歷史發(fā)展預先規(guī)定的。在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進程中,不同的歷史階段,人具有不同的特質,即使處于同一階段,不同地位的人和生活于不同的環(huán)境,他們的特質也是不同的。具體性是指人的社會關系是一定的社會發(fā)展階段的具體體現(xiàn),不是某種社會關系的片面反映。其中人性是人的本質的具體體現(xiàn)。
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對于人的本質意義的提升
(一)實施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使人性得到充分發(fā)展
(1)受教育者在物質方面的滿足,使人的自然性得到發(fā)展。首先,人作為一種高級別動物,是需要具有一點精神的。然而,人畢竟是動物,同動物一樣具有動物的一般屬性即自然屬性,不可避免地就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物質需要和物質訴求。正如恩格斯所說:“人來源于動物界這一事實已經(jīng)決定人永遠不能完全擺脫獸性?!边@里獸性不是罵人,而是在欲望表征下人類原始本能的展現(xiàn)。馬克思曾明確指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離不開物質,只有物質利益得到滿足才能上升到精神方面。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能正確看待受教育者的物質追求,正確看待人的自然性。
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須滿足他人的正當利益,對于目前沒有條件給予正當物質利益的,都要進行詳細解釋,保證條件到位后給予相應的補償。總之,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尊重受教育者的物質利益,才能成功地與受教育者搭建情感橋梁,在以后的情感交流中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施教過程中,教育者要善于利用物質激勵措施來激勵和引導受教育者首先是內化為自己的奮斗理想,進而在日后的生活學習中把這種思想貫徹到自己的行動中,從而豐富和提升人的自然性。
(2)受教育者在社會關系發(fā)展方面的滿足,使人的社會性得到發(fā)展。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是由國家組織,目的在于使個體實現(xiàn)社會化的一種教育活動,它體現(xiàn)著我們國家、執(zhí)政黨以及全社會的意志和要求。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它可以幫助我們的國家培養(yǎng)出符合社會要求的理想接班人。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加速了人的社會化進程。人的社會化包括多種多樣,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使個人了解這個社會的運行規(guī)則和這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一個人只有具備這些素質,才能更好地融入該社會,才能不被社會所淘汰。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中不僅僅要宣傳我們國家的主流意識,而非常重要的方面是使個人接受社會所需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并且使這種思想在他們腦海中根深蒂固,這樣便促進了社會的發(fā)展。
最后,從人文關懷的目的性出發(fā),思想政治教育及人文關懷非常注重教育大環(huán)境的營造,努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大環(huán)境,如安定團結的政治環(huán)境、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積極健康的文化環(huán)境以及和諧共處的人際環(huán)境等,在這樣積極健康的大環(huán)境中會使人的情感得到熏陶;同時在小環(huán)境的營造中,要更加注重發(fā)揮家庭、學校、鄰里、單位等小環(huán)境的作用,使之相互聯(lián)系、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
(3)受教育者在精神方面的滿足,使人的精神性得到發(fā)展。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可以幫助個體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人文關懷中包含著人生觀教育。在人的一生當中會遇到諸多的不順,社會主義人生教育觀則會更好地為人們解答這一階段的困惑。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有助于人幫我們解決人生的價值。這個問題得到解決,人生中其他問題也會迎刃而解。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受教育者思考人生、關注生命;也可以引導那些在人生道路上受到挫折的人正確認識自己在過去所犯的錯誤,從而得出正確認識。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不僅僅是知識的薈萃,更是人生體驗的積淀,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還有助于人們正確認識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個體的心態(tài)及精神狀況構成了個體的人生態(tài)度,一個人事業(yè)成功、家庭美滿與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我們國家現(xiàn)在正處于轉型期,物質生活和精神文明都較之前有了極大的提高,人們業(yè)余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然而收入差距也愈來愈大,人們的心態(tài)也慢慢發(fā)生轉變,他們逐漸失去了原先心靈的寧靜,變得越來越浮躁,思想政治教育在這方面承擔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它的責任在于使人們克服消極心態(tài),這就需要教育者具有人文關懷意識和責任,培養(yǎng)和激發(fā)積極進取心態(tài)。
其實,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可以為個體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所謂精神動力,就是對人從事的生產生活活動及社會發(fā)展有推動力量的理想信念。毛澤東同志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中提出:“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彼@里所說的“精神”,包括積極思想、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豐富的情感、堅強的意志、良好的道德,也包括獻身革命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意志和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等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給處于社會中的個體提供了精神動力主要體現(xiàn)在:一是引導個體心理品質健康發(fā)展,對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要進行化解,引導他們感性心理的理性提升;二是給他們以正確的理想信念,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會迷失方向;三是讓他們具備拼搏的精神、進取的精神、不服輸?shù)木瘢顾麄冊谌松缆飞显阶咴綄挕?/p>
(二)實施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使人的本質得到完善
(1)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幫助受教育者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正確看待自己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歷史中有無數(shù)個力的平行四邊形,現(xiàn)實中的任何一個人都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個邊,歷史前進的方向正是無數(shù)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的合力方向,這就是說歷史是人們合力造成的,每一個人在歷史的發(fā)展中都或多或少有影響,他們的作用都不是零。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劇作者,同樣也是歷史的劇中人。我們作為社會主義社會的一個公民,只要愿意為社會做點貢獻,那么都會對社會歷史的發(fā)展起推動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人文關懷的一個目的就是要每個人在生產生活中通過與其他人的比較,從而找到自己的閃光點和自身存在的不足,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及原理,正確看待他人的優(yōu)點,正視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好地在歷史進程中找到自己所處的地位,從而為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2)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能夠使受教育者有更強大的自控能力,從而使受教育者更好地遵守社會規(guī)范。一個個鮮活生命和個性各異的人組成了千姿百態(tài)的社會,他們各自有著自己的情感體驗,有著自己對這個社會的價值觀。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由于各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對待同一個事件都會有迥然不同的意見。因此,人們在處理問題時不可避免地就會產生矛盾和沖突。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人文關懷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協(xié)調人們之間的各式各樣的矛盾和沖突,使整個社會處于和諧穩(wěn)定狀態(tài)。其中,在日常的思想教育工作中,要加強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和自控能力,使他們的行為更加符合社會的要求。
(3)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可以使人的社會關系得到更好的構建,塑造人的社會性。首先,通過家庭思想教育及人文關懷能夠培養(yǎng)青少年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以及遵守社會規(guī)范。如遵紀守法、誠實守信以及百折不撓、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其中最為重要的教育是人際關系的認知,主要包括社會關系和對人生態(tài)度的教育。父母通過對孩子的社會關系教育和人生態(tài)度的教育,使孩子能自覺遵守社會規(guī)范樹立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在社會交往中能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履行社會義務,愛護公共財產。使孩子成為一個具有良好品德修養(yǎng)的人,有大海一般的度量,有天空一般的心胸。
其次,學校思想教育人文關懷是確保青少年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場所。教育者通過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讓他們逐步形成正確的“三觀”是人的社會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思想教育不僅能夠使受教育者建立良好的人格,還能開啟受教育者人生的另一種精神境界,猶如孟子所說“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乃人生一大快樂”。從這一點講,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及人文關懷正是在培養(yǎng)人的社會性,使受教育者在無形之中受到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節(jié)操的影響。如今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只追求實用性知識的教育,更要重視綜合素質尤其是精神素質這方面的培養(yǎng),教育者要對受教育者進行終極關懷,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促進社會關系朝著更加合理的方向發(fā)展。
再次,社會的思想教育及人文關懷不但是一種終身教育,而且它使一個人最終成為社會的人。眾所周知,學校是不能夠完完全全讓一個人社會化的,更不能塑造一個人的社會性,個人只有走進社會并接受社會的教育才能真正融入社會。社會思想教育對人的教育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一方面,隨著各種新媒體的廣泛使用,個人會源源不斷地接受來自主流媒體的影響,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當前社會的價值導向。另一方面,個人在與同齡人的交往中,會主動學習他人的閃光點,通過汲取他人的優(yōu)秀品質和高尚情操來發(fā)展壯大自我,成為象牙塔里的社會人。
參考文獻:
[1]張耀燦等.思想政治教育學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3]張耀燦. 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人學轉換[J].思想教育研究,2010(7).
[4]王濱,宋勁松. 人文關懷: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思路[J].思想教育研究,2008(2).
[5]任效峰.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的缺失及應對策略[J]. 理論觀察,2006(1).
[6]王東莉.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思想資源[J].浙江學刊,2005(3).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