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未珍
摘 要:《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要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和應用的過程”。這一新課程理念除了強調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以外,更多地是強調了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是一個親身經歷、動手實踐、主動探究的過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情緒和智力,提供給學生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就顯得十分重要。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緒調動;課堂教學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嚴重阻礙學生的發(fā)展空間,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比較差,課堂上沒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氛圍沉悶乏味,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學生很容易出現緊張和抵觸心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運用游戲化教學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印象,通過游戲能夠實現調動學生情緒的目的。
一、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調動學生情緒
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教學方法單一,采用機械性的教學方式,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給學生思考空間,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情緒,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致使學生長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課堂教學氛圍沉悶枯燥,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很容易出現厭學心理,教師沒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知識,過于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忽視傳授學習方法,使學生沒有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差無法提高學習效率。為了解決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課堂上中努力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氛圍,動學生情緒使其積極主動融入到數學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情緒,便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數學知識。
二、改變學生學習方式,調動學生情緒
目前,小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比較差,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改變學生學習方式,促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感受到學習樂趣,在與同學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及時發(fā)現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能夠調動學生學習情緒,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狀態(tài),拓展學生思維空間,這種教學方式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不僅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運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有效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混合運算”時,教師可以采用不同的運算方式,使學生掌握更多的運算方法,同樣應用題中也可以運用多種解題方法,學生可以了解到多種學習方法,開闊學生的解題思路,因此,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能夠改變學生學習方式,調動學生情緒,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學到多種解題方法。
三、通過生活化教育,調動學生情緒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生活化的教學要求。教師要選用生活中的事例,使學生了解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內容能夠調動學生的情緒,加深對數學知識的印象。將生活實際與教學內容有效結合起來,引發(fā)學生產生共鳴,并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有效調動學生的情緒,使學生輕松掌握教學內容,主動投入到數學教學中。生活化教育要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確保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促使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環(huán)境中主動探究問題、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課堂上為了使學生快速掌握新知識,教師可以選用生活中的數學案例,并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開展討論,使學生對新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熟悉的場景中主動學習新知識,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教學資源,逐步培養(yǎng)學生實際應用能力。教師要注重運用生活化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置身于輕松自然的教學情境中,將生活中數學素材融入到數學教學中,驅使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情緒,避免學生對新知識產生緊張的心理,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生活化的數學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積極主動探究數學問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可見,生活化的數學問題能夠使學生踴躍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見解,生活化教育對于調動學生情緒有著重要作用。
四、開展游戲化教學,調動學生情緒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游戲化教學模式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教學中,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游戲有效結合起來,有效調動學生情緒,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游戲化教學是調動學生情緒的重要途徑,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有著重要作用。因此,教師認識到游戲化教學的重要性,為學生營造生動形象的教學氛圍,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印象,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通過游戲能夠增添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將數學知識生動形象地呈現給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例如,在學習“加減法認識”時,教師可以用老鷹捉小雞游戲開展教學活動,運用此游戲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識,學生在游戲過程中能夠了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印象。
五、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增加課堂的趣味性
老師最終的立足之本仍舊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但是,數學課程因為其知識性、系統(tǒng)性、邏輯性很強,所以往往會很枯燥,時間長了學生自然容易產生厭煩感,漸漸失去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對于一些可以利用圖片、動畫、聲音等的學習材料就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巧妙地設計性融入到日常的教學中,不要學生覺得數學學習就是“課本加粉筆”.比如,了解平面截圓錐的截面圖,學習圓錐曲線的定理時候就可以利用幾何畫板進行動態(tài)演示,直觀、形象,富于啟發(fā)性。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情緒的調動,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中的實例促使學生產生共鳴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發(fā)揮生活化教育的作用,從而達到調動學生學習情緒的目的,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