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課教學模式以網絡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載體,將其引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能夠改變傳統(tǒng)教學領域單調、枯燥的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文章分析小學語文教學進行微課資源開發(fā)的有效方式、微課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語文教學環(huán)節(jié)應用微課教學模式的有效路徑,旨在提升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微課
作者簡介:韋鳳良,廣西南寧市虹橋小學教師。(廣西 南寧 530000)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8)25-0079-02
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模式容易使學生對語文教學活動產生抵觸情緒,不利于學生主動思維意識的養(yǎng)成。教師需要在語文課程教學活動中對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進行調整,重視多樣教學方法的應用,契合小學生的性格特征,不斷給予學生新穎的學習體驗。教學改革工作的持續(xù)推進,使各種新型教育技術引入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領域,微課教學模式通過教學技術將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引入課堂教學領域,具有明顯的教學技術應用優(yōu)勢。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微課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對于促進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具有現實意義。
一、開發(fā)小學語文教學微課資源的有效方式
1. 選用語文教材教學內容作為微課資源。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主要以教材教學內容為載體,應用教材教學內容組織微課資源也是教師開展微課教學活動的典型方式。教師可以以教材教學內容為關注點,將與教材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音樂、視頻等元素進行整合,形成微課資源引入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既能夠保證微課教學模式服務于課堂教學,同時又能夠應用其新穎的內容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
2. 選擇生活性內容作為微課資源。組織生活性內容形成微課資源具有良好的應用優(yōu)勢,學生對生活性內容相對較為熟悉,將發(fā)生在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演講比賽、運動會等素材組織成微課教學內容,為學生在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中創(chuàng)設真實性教學情境,有助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體會教學內容,深化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體會真實情感,便于學生學習活動的開展。[1]
3. 將學生實踐活動作為微課資源。實踐活動是學生汲取生活和社會經驗的有效方式,教師可以為學生設定具有主題性的實踐活動任務,學生應用微信的形式將自身的實踐活動記錄下來,教師將這些素材形成微課教學資源。利用學生實踐活動素材開展教學活動,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并且融合學生對于實踐活動的情感體會,將生活素材提升為學生共同學習的素材,形成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目的。
二、微課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
1. 微課教學模式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1)微課教學模式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記憶效率。語文課程教學涉及大量的記憶性內容,死記硬背的方法也能夠達到記憶的效果,但是其記憶效率相對較低,學生對于記憶內容無法深入理解,容易造成記憶后的遺忘,進而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反復記憶性學習活動。將微課教學模式引入課堂教學領域,能夠用生動的形式呈現相對生澀、枯燥的教學內容,學生可以利用微課資源進行反復學習和記憶,并能夠應用圖片、視頻等內容深化對于背誦內容的理解,鞏固學生的記憶基礎,提升學生的記憶效率。
古詩詞是語文課程教學的重點內容,也是學生必須記憶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應用網絡資源搜集古詩動畫引入到課堂教學領域,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古詩。[2]如:教師在進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文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具有動畫內容的視頻作為教學資源,應用動畫形式幫助學生記憶,同時教師還可以在網絡資源中搜集有關重陽節(jié)的背景材料,向學生展示古人如何慶祝重陽節(jié),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古詩中所要表達的情感,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2)微課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化解學習難點。小學語文學習也是漢語語言學習的過程,學生需要通過教學過程提升自身的語言應用能力,逐漸將語文知識內化,轉化為自身的語言技能。語文課程教學活動中存在諸多重點和難點內容,教師將微課教學模式引入課堂教學領域,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難點,從而實現提升學習效率的目的。比如:教師在進行《桂林山水》一課的教學時,雖然文中將桂林山水的景致描繪得栩栩如生,但是學生無法將抽象的文字形成具象的畫面,因而也無法體會作者應用語言的精妙之處。教師可以將桂林山水的旅游視頻資源引入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景,并將實際的景物與作者的描繪進行銜接,將漓江、象鼻山、獨秀峰等景點一一向學生呈現,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寫作情感,學習作者的寫作和表達方式。
2. 微課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當前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缺乏現代教學技術的應用能力,小學語文教學倡導和重視微課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提升教師對于現代教育技術重要性的認識,在組織教學資源、制作教學課件的過程中拓展視野,并將新內容、新模式應用于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幫助學生拓展自身的知識視野。[3]教師會不斷修正自身在應用微課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隨時隨地觀察自身的教學方法應用和反饋情況,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微課教學模式的有效路徑
1. 以教材教學內容為載體開展微課教學活動。以教材教學內容為載體開展微課教學活動,可以提升語文課程教學效率。比如:教師在進行《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一課的教學時,可以在網絡資源中搜集“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實驗演示資源,或者自行演示模擬實驗過程,并錄制成視頻應用于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教學內容,應用微課形式引導學生關注課堂教學過程和內容,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思維意識,進而向學生闡述實驗原理。很多問題不能夠通過主觀臆想和猜測得到結論,只有實踐才能夠總結和形成真理,通過多樣的教學形式和內容,促進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4]
2. 應用生活性內容開展微課教學活動。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但是卻缺乏將生活與課程學習進行鏈接的意識和能力,教師可以應用生活性教學內容開展微課教學活動,利用生活經驗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的情感。比如:教師在進行《竊讀記》一文的教學時,很多學生對于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無法做到深入理解,難以體會在經濟條件和文化資源匱乏的條件下,一個熱愛書籍的人對書和知識的渴望。有些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可能會存在開小差、看漫畫等不良現象,教師可以應用動畫視頻的方式將這些場景制作成微課課件,學生通過觀察自身熟悉的場景,便能夠理解“竊讀”中存在矛盾、焦慮、惶恐、不安等情緒,進而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寫作情感,促進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
3. 應用實踐性內容開展微課教學活動。實踐性內容更能夠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要善于利用實踐性內容開展微課教學活動。比如:教師在進行《只有一個地球》一文的教學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熱愛地球”的主題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將自己在生活中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的事件錄制成視頻,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形成微課教學素材。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能夠深化對于環(huán)保問題的理解,同時也能夠體會到環(huán)保問題與自身的生活息息相關,通過微課形式為學生構建展示、溝通和交流的平臺,組織學生對環(huán)保問題進行討論,以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
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需要重視新型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的引入,微課教學模式應用于語文課程教學活動具有明顯的技術優(yōu)勢,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師可以應用教材教學內容、生活性內容、實踐性內容開展微課教學活動,以促進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持續(xù)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 林秀明.微課讓小學語文課堂煥發(fā)別樣精彩——以《如夢令》教學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5):66-67.
[2] 陳艷.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優(yōu)勢及對教改的啟示[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4):124+129.
[3] 于濤.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8,(8):175-176.
[4] 陳云宇.“互聯(lián)網+”背景下小學語文“四學式”混合學習模式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8,(7):111-115+128.
責任編輯 羅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