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充分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guī)范,這也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指引。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需要融入傳統文化元素,為傳承與發(fā)揚我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提高大學生的文化認同,培養(yǎng)其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供堅實的基礎?;诖?,文章即對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展開了探討分析。
關鍵詞:傳統文化;大學生;思相政治教育
我國在幾千年發(fā)展中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的文化體系,其內涵豐富且博大精深,是我國千年文明的結晶,同時也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充分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guī)范,這也給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需要融入傳統文化元素,為傳承與發(fā)揚我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提高大學生的文化認同,培養(yǎng)其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供堅實的基礎。
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發(fā)展的關鍵期與社會深度轉型期,將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結合,其作用和意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其能促進我國傳統文化的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大學生作為知識分子,往往有著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普及我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不僅能夠激起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求知欲,同時也能夠讓傳統文化深入到更多學生的心中,以此方式實現我國傳統文化的弘揚與延續(xù)發(fā)展,從而能夠保證我國傳統文化的穩(wěn)定性與連續(xù)性。另一方面,其能提升大學生的道德水平,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與愛國情操。我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當中富含著許多至今仍然值得我們銘記和繼承發(fā)展的有益思想,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滿招損,謙受益”、“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這些有益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愛國情感、道德情操,如能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傳遞給每一位大學生,勢必能夠對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健全其人格等起到重要作用。
二、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一)發(fā)揮課堂主陣地作用
現如今課堂教學仍然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因此將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應充分發(fā)揮課堂這一主要陣地。首先,應將優(yōu)秀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相結合。有針對性和計劃性地提煉優(yōu)秀傳統文化,并將其作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輔助教材,如此不僅能夠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的文化涵養(yǎng),同時也能上大學生接觸到更多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思想。其次,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教師要改變以往“灌輸式”的一言堂教學方式,而是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其教學方式方法,例如可以在課堂中設置讓學生談談自己在學習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小故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涵,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最后,高??赏ㄟ^邀請傳統文化名家來校進行演講,開辦主題講座等形式,讓學生對優(yōu)秀傳統文化精髓有更為細致的了解,以此提升其文化認同。
(二)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渠道
現如今網絡等新媒體發(fā)展速度越來越快,學生使用的范圍和頻率也在不斷提高,以往利用廣播、電視、書刊等傳統方式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手段,已經無法滿足當今時代大學生的要求。因此,在將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過程中還應充分利用新媒體這一重要的載體,利用其傳播速度快、互動強、影響廣、形式新等優(yōu)勢,建立弘揚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網絡陣地。一方面,高??梢蚤_辦網上教育平臺,在此其中開設有關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專欄,同時也可利用微博、微信等平臺向大學生推送有關傳統文化內容以及各類線上活動。另一方面,高校也可以探索將優(yōu)秀傳統文化以微電影等藝術作品的形式呈現給大學生,學??山M織相關的比賽活動,讓學生在積極參與過程中加深對傳統文化的了解。
(三)將傳統文化融入社會實踐活動中
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課堂教育的重要延伸,對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因此,我們需要將優(yōu)秀傳統文化與大學生實踐活動進行有效的融合。一方面,高??梢晕覈鴤鹘y節(jié)日為重要契機,結合傳統文化來打造相應的活動。例如在清明節(jié)時可組織學生參觀抗戰(zhàn)博物館、瞻仰烈士陵園等活動,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在端午節(jié)時則可以組織紀念屈原的活動,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憂國憂民意識;在重陽節(jié)時可組織學生志愿活動,去到一些敬老院等場所看望和幫助孤寡老人,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尊老愛幼思想。另一方面,高校還應充分利用協會、社團等學生團體,開展不同類型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呈現多元的傳統文化。例如可以開展經典誦讀、國學知識比賽等活動,同時也可以動員學生廣泛參加志愿服務、公益項目、社會調查等傳統文化立項活動。通過開展不同類型的社會實踐活動,有利于在寓教于樂中提高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增強其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
三、結語
總之,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對于提升大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愛國情操、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等多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我們既要挖掘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古為今用,也要學會傳統與現實的有效融合,結合現實需求創(chuàng)新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范圍和運用方式,使之精華成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因此,作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理應不斷探索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徑,在弘揚和發(fā)展我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同時,讓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有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 郭春陽.淺談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和思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7(12):96-97+101.
作者簡介:馬薈婷(1989.09- ),女,青海西寧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