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碩
高中物理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其中涉及大量理論性與實用性的物理知識.很多學生在學習高中物理的時候較為吃力,即便花費大量精力也難以提高物理成績,這主要是因為學生沒有掌握有效的解題思維.為了更加順暢地實現(xiàn)高中物理學習,有效提高物理成績,有必要在高中物理學習中,深入研究高中物理中涉及的多種解題思維方法,并結合具體情況合理化運用,不斷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發(fā)散性思維.
一、整體隔離法
整體隔離法在高中物理解題過程中,屬于一種常用的基本思維方法.其中,整體指的是在解題中不對題目中各種細枝末節(jié)進行糾纏,而是把握題目中涉及的幾個物體,實現(xiàn)其內在物理的有機結合,從整體角度思考問題的解決辦法;隔離則指的是將一個物理整體進行合理劃分,把完整過程細分為幾個重要組成部分,從細節(jié)方面深入分析物理題當中蘊含的相關知識點,并建立彼此之間的聯(lián)系,從細微之處解決整體問題.在解答一些物理難題的時候,通常需要先建立整體思維,再隔離劃分,以此全面、有效地把握題目中各種物理關系.在整體思維中可以有機地挖掘出題目隱藏的條件,得出各種等量關系,在此基礎上對某一物體進行隔離分析,以更加快速、高效地得出正確答案.
二、類比思維法
類比思維法也是高中物理解題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主要是指將研究對象集中起來,深入分析所有對象擁有的共同點,之后把其中某研究對象自身所具備的特性和規(guī)律運用在其他物體中,以此解決相關物理問題.例如,在電場問題研究中,可以將電場與重力場進行類比分析,還可以通過引力勢能相關規(guī)律解答電荷問題等.在高中物理解題中,通過應用類比思維,可以對問題思考得更加全面,同時還可通過類比對同類知識點進行全面歸納和總結.
三、代換和推理
很多學生在高中物理解題過程中,都會結合物理原理以及相關標準、概念進行計算,導致解題步驟較為繁雜,并且耗費的解題時間也比較長,題解過程中很容易因為個別步驟計算錯誤導致結論出錯.基于此,可以在高中物理解題中合理運用代換和推理思維,通過準確把握物理運動當中所包含的不同層面的物理量,等效處理物理運動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全面分析既有物理模型,簡化問題解析過程,擴展物理思維,并提高解題效率.例如,物體A從一個足夠長的斜面底端沖上一定高度之后又沿原路返回到之前的底端位置,該物塊的初動能是E,從斜面高處返回到底端過程中的速度是v,克服摩擦力做功是E2.如果該物塊初動能改成2E,求物塊返回到斜面底部位置過程中的動能和速度、克服阻力做功.在解析這一問題的時候,可以運用代換法把2E換成E′,結合題意可以推理出物塊向斜面底部返回的時候,其克服阻力做功為E′2,也就是E,并且物塊向斜面底部返回的時候其動能也是E.根據題目當中的E=mv2這一條件,可以獲得物塊向斜面底部返回的時候其速度v′符合mv′2=2mv2,也就可以得出v′=2v.
四、逆向思維法
在高中物理解題中運用正向思維方法的時候,主要是根據物理運動由始到終的總過程進行問題思考,而運用逆向思維方法則是將題目中的問題反向思考.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常用正向思維實現(xiàn)解析,其實很多物理問題則可以通過逆向思維有效簡化解題過程.比如,一輛轎車以均勻的速度行駛,在制動之后用了9秒的時間才停止,如果該轎車在第9秒運動中經過了2米的位移,那么轎車的均速行駛速度和加速度各是多少?這個題目如果運用正向思維按照轎車行駛時間的推移進行計算,則解析過程會非常煩瑣,但是如果運用逆向思維按照時間的倒序進行解析,則可以直接把轎車的整個制動過程看成初速度是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逆過程,此時第九秒的運動位移就是初位移,而轎車正常行駛過程中的均速就變成均加速的末速,之后可以直接通過運動學公式獲得問題答案.
在高中物理解題當中,結合實際物理問題運用與之相適應的正確解題思維方法,能夠有效簡化物理難題,縮減解題步驟,提高解題效率和正確率,對提高物理成績意義重大.因此,高中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需要積極建立多樣化解題思維,全面、準確地掌握各種解題思維方法,在思路順暢、脈絡清晰的基礎上對題中蘊含的各種知識建立縱橫聯(lián)系,最終實現(xiàn)高效解題.
參考文獻:
邢玉蕃.幾種思維方法在高中物理解題中的應用及實例[J].高考, 2017(12):185-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