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綏波
摘要:新媒體時代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大學生對信息、知識的接受方式,甚至影響了他們的思維習慣。對于傳統(tǒng)的紅色文化教育,大學生興趣較弱。需要注重教育方式的創(chuàng)新,注重學生的興趣融合,有效的提升教育實際價值。本文從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角度出發(fā),為有關工作的開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
紅色文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屬于大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著國人的整體國民精神狀態(tài)。不僅是為了紀念過去,銘記歷史,同時也是為了在今后的生活與工作中讓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狀況,保持整個國民精神面貌與行為的良好狀況。面對新媒體的沖擊,大學生在思想上更為豐富多樣化,對于傳統(tǒng)紅色文化教育,容易產(chǎn)生排斥感。因此,需要充分的考慮實際情況變化,研究對應的引導有效措施。
一、紅色文化教育常見問題
(一)缺乏足夠的宣傳力度
在紅色文化教育方面,無論是在內容的豐富性還是宣傳的頻率上,都相對較少。在教育內容上,仍舊停留在傳統(tǒng)的革命性知識傳授,課堂教育為主,教學方式枯燥。在教育頻率上,相關宣傳主題活動的設計上,較為老套,同時在活動的頻率上相對較少,甚至沒有固定的宣傳活動開展,整體的工作缺乏足夠的重視。在學校網(wǎng)絡平臺、廣播平臺以及其他實體宣傳欄等內容上,缺乏足夠的強調。
(二)缺乏領導的重視
在紅色文化教育上,學校領導層缺乏足夠的重視,在此方面缺乏有效的人才安排、經(jīng)費支持與各方面的協(xié)調配合,由此導致紅色文化教育上缺乏更具創(chuàng)造性、創(chuàng)新的活動形式與內容設計,導致學生的興趣不足。甚至由于領導的不支持不認可,導致有想法的執(zhí)行人員在工作推進上面對各種阻力,最終導致工作開展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教育工作參與人員的積極性受到較大的削弱,最終導致工作的開展流于形式、得過且過。
(三)學生缺乏足夠興趣
由于在教育工作開展上,內容與形式老套,簡單的闡述少量革命事跡,表述沉悶,導致學生的興趣度不高。尤其是當下的部分大學生,對革命、戰(zhàn)爭缺乏足夠的興趣度,不愿意回顧過去久遠的歷史。他們覺得革命故事離他們太過遙遠,與當下的生活過于疏遠。那時候的故事與文化已經(jīng)與當下的生活格格不入,同時對個人的興趣沒有匹配性。大學生對于當下信息社會、互聯(lián)網(wǎng)生活中輕松、搞笑、新穎的段子、視頻內容更具有興趣,傳統(tǒng)紅色文化教育由于本身的嚴肅性,導致在教育上不能達到學生所喜歡的搞笑趣味,進而無法贏得學生的喜歡。尤其是紅色文化教育中有太多沉重的話題與故事,在接受教育后學生會感受到內心的壓力感,甚至導致負面情緒的滋生,久而久之,學生對于這些沉重的問題開展產(chǎn)生排斥情緒,更愿意相信生活輕松愉悅的一面,不愿意面對壓力與苦難。這與當下大學生生長在一個物質極大豐富,但是社會壓力也逐步增大的社會有關,他們清楚的知曉生活的壓力,他們更愿意選擇逃避與忘卻壓力,而后獲得他們想要的生活心境。
二、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對策
(一)引起領導層重視
在紅色文化教育上,首先需要引起領導層的重視。在教育工作的開展上避免大投入,盡可能的通過學?,F(xiàn)有閑置資源開展。無論是時間資源、教師資源、物資資源等,盡可能的將教育工作的開展減少學校高價值資源的占用,提升執(zhí)行的便捷性。同時要將當下具有典型案例的紅色文化教育形式與內容做說明,以及特色紅色文化教育在當下新媒體環(huán)境下所能夠達到的網(wǎng)絡傳播效應,由此來提升學校在此方面的專業(yè)性水平,為學校達到一定宣傳作用。這種價值基于紅色文化教育的創(chuàng)意特長,務必保證內容與形式設計的獨特性,由此發(fā)揮宣傳的效應。
(二)注重學生興趣點的迎合
在紅色文化教育上,避免呆板老套的教育方式,盡可能的減少說教的方式,將傳統(tǒng)沉著的表述轉化為活潑的現(xiàn)代化思維表達方式,結合當下大學生的興趣點與關注的熱點話題,讓紅色文化教育更為輕松幽默,但是在愉悅中又傳達了傳統(tǒng)紅色文化教育的內涵,讓學生笑過后能夠感受到紅色文化中隱隱的震撼敬佩之感。
(三)注重互動溝通
改變傳統(tǒng)單方向性的灌輸式方式,更多的要與學生做互動。不僅要在教育過程中溝通互動,也可以通過多種形式來掀起學生的反饋意愿。要充分的結合新媒體形式,將紅色文化教育放在學校論壇、學校的微博、微信公眾號以及實體宣傳欄等各種渠道,有效的收集展示學生的表達內容,更好的了解學生,同時也更好的針對學生興趣點做教育調整。
(四)注重教育形式的多樣化
可以依據(jù)學校所在地做情況調查了解,組織學生到附近的紅色文化基底游玩學習,去切身感受有關氛圍,由此提升學生在內心感染力。彌補枯燥無味的課堂教育的不足。同時可以在新媒體平臺上開展有關話題的討論,或者開展班級會議討論學習,組織學生觀看紅色文化影片,組織學生開展紅色旅游活動等,通過更具有感染力的氛圍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很多紅色文化影視,因為有了學生喜歡的影視演員參演,由此提升了他們觀影的興趣。作為紅色文化教育而言,則可以更好的充分運用這些素材,將紅色文化有關內容的關鍵部分通過這些名人效應的影視作品展現(xiàn),保證學生更好的接受。
三、結束語
新媒體改變了當下社會的工作、生活方式,人們在信息接收與知識的學習上都產(chǎn)生了變化。人們有了更強烈的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依賴性,對傳統(tǒng)的紅色文化教育缺乏足夠的興趣。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中,需要充分的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教育思想引導,不斷的促使教育與時俱進,提升教育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杜敦科.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的內化困境與路徑創(chuàng)新研究[J].未來與發(fā)展,2017,41 (9):106-109.
[2]郭鵬.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路徑的探析[J].現(xiàn)代交際,2017 (11):118-119.
[3]馬慧婷,劉亞.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路徑的探析[J].改革與開放,2017 (8):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