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林盛
摘 要:識字是語文學習的前提,是小學語文的基礎(chǔ)性教學內(nèi)容。本文分析了目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所存在的問題,提出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基本策略。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策略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然而識字內(nèi)容單調(diào),缺少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長期以來教師注重以抄、默寫等方式讓學生識字,雖也有效,但降低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影響教學效果。筆者認為,在識字教學中應(yīng)改進方法,讓學生輕松識字,樂于識字,提高識字教學的有效性。
一、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是學生的記憶方法比較機械,為了完成課程標準中的識字目標,教師一般僅關(guān)注如何去教,讓學生快識字、多識字,很少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究識字方法,課堂上,教師講解的時間長,學生參與的時間短,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較差;二是識字教學內(nèi)容沒能結(ji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識字教學的對象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這個時期的學生特點是愛玩、好動,對形象、具體、有趣的事物感興趣,不能長時間專注某一事物,具有很強的記憶力,但也很容易忘記,識字教學內(nèi)容遠離學生生活實際,加大了學生識字的難度,學生覺得枯燥無味,記得快,忘得也快;三是教師缺乏變通意識,教師的教學活動以教材為中心,教材中要求認識的字,教師就認真教,教材中沒有要求認識的字,教師就不教,學生的識字學習局限于教材上,遠離學生生活實際。
教師方面的原因有:識字教學與閱讀脫離,教師認為在閱讀中識字破壞課文的整體意境和效果,將生字從課文中抽取出來組成詞語來讀,或是放在課后讀,這種教師模式讓人覺得呆板、機械;教師的“基礎(chǔ)”意識淡薄,教學重點有所偏移,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而很多教師把教學重點放在理解、感悟簡單的課文內(nèi)容上,占用了識字教學的時間;教師僅關(guān)注課堂教學,忽視了課外識字的作用。
學生方面的原因有: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師布置作業(yè),學生去完成,學生識字的興趣逐漸弱化,積極性不能被調(diào)動起來,再加上教師不能提供有效的學生方法和策略,長此以往,學生越來越缺乏識字的主動性;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一般不超過半個小時,40分鐘的課程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壓力。
二、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基本策略
1.靈活運用字理識字教學。根據(jù)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把漢字的形與義的聯(lián)系起來進行識字教學的方法,就是字理識字教學法。字理教學法把握了漢字的本質(zhì)特點,它能讓學生通過分析字形來了解字義,或通過了解字義來識記字形。在以往的教學中,如教“大”字時,只要學生能說出一橫一撇一捺,有三畫;“男”字只要能說出是上下結(jié)構(gòu),老師即夸贊“頂呱呱”。誠然,在學生初識筆畫和結(jié)構(gòu)階段,這樣的筆畫和結(jié)構(gòu)教學也是必要的,但在此之后仍是千字一律地毫不講"理"(構(gòu)字原理)地機械教學和機械識記,其結(jié)果當然就會是生字回收率高,書寫錯別字多。如果我們教師在識字教學中能依據(jù)構(gòu)字原理,把上述兩字分別析解為“人”,跨腿、伸臂“一”表示“大”,古代在“田”間出“力”勞作的是“男”,那么,像“大”、“男”字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時就不會是抽象的筆畫符號,而是一副畫,甚至還會浮現(xiàn)出動態(tài)性的內(nèi)心視像,較之抽象的符號識記,這樣講理的識字,其質(zhì)是根本不同的。識字要以感知覺為先導,并有分析,綜合以便至推理,判斷等思維活動參與,而最主要的過程是記憶。機械記憶容易遺忘,意義識記則能令人印象深刻。
2.“換、加、減”識字。比如在教學“始”字時,我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用熟字換偏旁組新字的方法,即我們可以把以前學習過的熟字“治”和“抬”換掉偏旁,把“治”字的三點水換成女字旁或者把“抬”字的提手旁換成女字旁就成了“始”字。用熟字換偏旁組新字的方法不僅可以使學生分清楚生字的偏旁特點,而且可以使學生回想起以前學習過的熟字,起到復習和鞏固熟字的作用。
3.兒歌識字。比如可以采用“一撇和一撇,拿來稱一稱。加上橫和豎,一共有幾斤?”的兒歌形式讓學生識記“斤”字。再如,我把“科、亞、呆、猜、逗”等5個生字編進了一首兒歌里:科利亞躺病床,靜靜躺呆呆望,紅氣球來窗外,科利亞猜猜看,到底是誰來看你,小伙伴逗你笑。兒歌識字的方法可以使學生在讀兒歌的過程中識記生字的字形,在不知不覺中達到識字的目的。
三、讓生活成為識字的舞臺
語文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把識字教學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中,在生活中識字也是很重要的識字途徑,例如:在識字課的教學中,老師會讓學生說說這些字中哪些是你認識的,怎么認識的,學生有時會說:“我是在廣告牌上,請教父母認識的?!睂嶒灲處熃虒W“西”字時,有個學生說:“我認識,麻將上有西字,爸爸告訴我的?!苯虒W“千”字,有個學生說:“我去過千山,媽媽教我認識的。”老師及時鼓勵:“你真會識字?!睂W生聽到老師的鼓勵,就會增加識字的自主性和主動性,主動在家里,在生活中識字。從而增加了認字量,實驗教師在黑板兩側(cè)分別開辟了“我會讀”專欄,實驗教師還開展生活識字比賽,這樣學生就會留心路旁的廣告牌、路標、單位名稱牌、標語等等,這些都是學生隨時可以利用的識字資源,他們還收集商標字向同學展示,提高了學生的識字興趣,使學生感受到生活是學生識字的大教材,既擴大了識字量,又不斷鞏固課內(nèi)所認的字。
巧妙的教學方式,解決了識字教學的"枯燥無味"的問題。通過轉(zhuǎn)換學習角度,降低了識字難度,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在豐富多彩的識字方法的潛移默化的熏陶下,學生感受到學習漢字的樂趣,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無限魅力,會越來越喜歡漢字,并能逐漸養(yǎng)成自主識字的習慣,進而提高了獨特識字的能力,為以后的語言文字知識、能力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參考文獻:
[1]鄭清華.淺析多媒體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運用[J].才智,2018(20):144.
[2]張永杰.淺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J].學周刊,2018(11):125-126.
[3]劉偉瓊.小學語文寫識字的教學實踐的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