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真 蒲春林 李青青 譚自翔 張宇 阮宇
摘要:高中生物是高考中科目之一,為適應高考生物改革變化,培養(yǎng)出具有主動性、創(chuàng)新性人才,最重要措施是進行生物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作者通過教學實踐,歸納出幾點教學經(jīng)驗,為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生物;高考;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3-0167-02
高考是目前我國最受關注的社會性考試,也是國家選拔人才最重要的方式。高中生物作為獨立的高考科目,在人才選拔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高考改革推進,高中生物考試中發(fā)生哪些變化呢?我們如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對這些變化呢?
1.高考生物的變化
1.1 高中生物考試分值的變化。分值從1977年到現(xiàn)在發(fā)生很大變化,1981年生物學在高考總分占30分,1993年占70分,1999年在廣東高考總分中占150分,2014年在廣西理科綜合能力測試(大綱卷)中占72分,2016年在全國大部分省市高考的理科綜合能力測試卷中占90分[1]。從2018年起將執(zhí)行新的高考改革制度,以“必考題70分+加試題30分”卷面得分為依據(jù)按最接近的累計比例劃定等級賦分。
1.2 考試覆蓋面的變化??荚嚫采w面也將增加,如改革前主要考查3個必修模塊的生物學內容。新的高考制度改革后,高中生物學教學內容為5個模塊[2]。
1.3 試題設計及題型的變化。上世紀80年代,試題設計主要考查學生的基本知識,同時兼顧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的考查。題型主要為填充、名詞解釋、填圖、實驗、簡答等。九十年代,試題設計思路為考查學生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還注重對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的考查。題型變?yōu)榉沁x擇題與選擇題兩大類。2007年開始,試題中越來越偏重于與生活、生產(chǎn)實踐緊密聯(lián)系的內容。近年來,試題注重對考生解決問題、邏輯思維能力和用生物學語言表達生物學觀點的能力進行考查。題型變化為情境性非選擇題取代以知識識記為主的試題[3]。
2.課堂教學方法
基于高考生物改革的新形勢及教學實踐過程中的教學經(jīng)驗,得到以下幾點思考:
2.1 從科學家的生平及科研經(jīng)歷展開教學。實驗題是高考生物中的必考題。教材中每章節(jié)都會有與理論知識相關的實驗。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沒有較多實驗、實踐經(jīng)驗的高中生來說這些實驗設計與內容,是較難理解的。從而由實驗推導出的理論知識也不容易理解到位。如果課堂教學時,從科學家的生平經(jīng)歷或科研過程開始講述,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對實驗背景,實驗思路及實驗結論進行詳細闡述,特別是實驗背景與實驗思路。這樣可以使較難理解的實驗內容變?yōu)橛腥さ膶嶒灩适?。便于同學們理解與掌握,更易舉一反三。
2.2 利用趣味性語言進行教學[4]。趣味性語言最容易引起學生們的同鳴,使同學們更愿意投入到課堂教學中。比如,以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設計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逐漸吸引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生活中同學們比較熟悉的廣告“經(jīng)常用腦,多喝六個核桃”可以導入組成細胞的分子。在講遺傳定律時,可引用大文豪蕭伯納的幽默故事:蕭伯納是英國近代有名的作家,有一位漂亮的女演員讀了他的作品后對他萌生了愛意,她給蕭伯納的信里寫到:“你是如此聰明,而我又是這般美貌,假若我倆結婚,生下來的孩子肯定又聰明又美貌”。但是蕭伯納回信道:“但是萬一生下來的孩子,具有的是你的智慧、我的容貌,那豈不糟糕了?”學生們一定會被這個幽默的故事吸引,接下來可以引入正題,提問道:如果他們真結婚了,女演員會不會夢想成真呢?為什么?學生會熱烈議論起來,這個簡短的幽默故事引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開動頭腦,活躍了課堂氣氛,進而導入到新課教學中去[5]。在講授水的含量時,教師可以說:《紅樓夢》里賈寶玉說過,女人是水做的,學習了這一節(jié)內容,我們大家明白了,原來男人也是水做的呀!調侃中同學們輕松理解“水在生物體中的含量高”的理論。諺語、謎語及詩句是古今文人學士對大自然現(xiàn)象的呈現(xiàn),各盡其妙。運用至教學中,不僅讓同學們覺得耳目一新,又將教學與文學溶于一體,激起同學們的更多學習激情。導入食物鏈關系講解時,“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簡單的諺語可以將深奧的知識變得通俗易懂。學生們在輕松的氛圍下收獲知識。
2.3 利用趣味性輔助材料進行教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于生物基礎較薄弱的高中生來說,生物這門學科比較抽象并且需要記憶的知識點也比較多,繪制簡圖能形象地說明生物體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特征、生命活動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將課本上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具體,更容易理解;使復雜的生物推算題變得簡單;使一副靜態(tài)的圖像變得活躍起來,將生物學習變得簡單、有趣。比如在講解“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這兩節(jié)內容時,同學們可以事先在家用橡膠泥做出染色體的模型,上課時老師再邊畫邊講,將各個時期發(fā)生的標志事件通過不同顏色的畫筆展現(xiàn)出來,同學們通過模型與老師所畫圖,將抽象的分裂過程,直觀、具體、動態(tài)地呈現(xiàn)出來。
2.4 將思維導圖思維模式融入教學。思維導圖是一種綜合了全腦概念的全新思維模式,靈活地將人類左腦的邏輯、順序、文字、數(shù)字和條例等功能以及右腦的想象、圖片、空間、顏色等功能有機地結合起來[6]。一方面將大腦中抽象的思維過程直觀化、可視化和圖示化,另一方面將人的發(fā)散思維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設計,學生可以利用它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更加容易理解知識、運用知識。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5 將翻轉課堂用于教學。翻轉課堂是將課上與課下教學相結合的一種全新教學模式。教師將講述內容中每個知識點設計為大約5-8分鐘的教學小視頻,知識點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化未見為可見。同學們可利用課前、課后或課間等時間靈活觀看,在每個小視頻中間或最后設計幾個問題,讓同學們進行思考。課上時,老師可以將課下視頻內容與問題對學生提問,然后展開討論。這們可以引發(fā)學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也將提高學生的主動性。例如,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這節(jié)課教學中,通過播放一段“生物圈II號”的短片,指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及各組成成份之間的關系,生態(tài)系統(tǒng)要維持穩(wěn)定的關鍵是什么?為什么“生物圈II號”不能形成穩(wěn)定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II號”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示?引發(fā)學生思考、探索自然的興趣。翻轉課堂可以使文字繁多、抽象、生澀難懂課本內容變成生動的動畫的過程。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并記憶。
3.結語
高考改革不斷推進,課堂教學方法也需不斷創(chuàng)新。這樣同學們才能適應新的高考形勢。高中教學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楊帆,李秀芹.高考生物:考什么、怎么考?[J].中國考試,2017,03.
[2] 周初霞.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浙江省高中生物學教學現(xiàn)狀調查[J].生物學教學,2018,43:01.
[3] 教育部考試中心,關注對生命過程的深度思考 服務高考選拔功能——2017年高考生物試題評析[J].中國考試,2017,07.
[4] 楊秀麗,關于提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趣味性的方法[J].高考,2017,36.
[5] 王培民.淺談高中生物的趣味教學[J].考試周刊,2011,01:202.
[6] 高丹.高中生物教學思維導圖的應用探析[J].基礎教育,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