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玉茜
幼兒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首先要求教師要有一顆熱愛幼兒、熱愛教育的心,這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根本動力。因此,幼兒園要始終把抓好教師思想教育與師德教育放在核心位置,堅持以陳老的奉獻、敬業(yè)精神構筑教師的道德框架,定期組織全體教師進行政治學習。
幼兒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還要求教師要有較為扎實的教育和科學文化知識。教師是其自身專業(yè)素質發(fā)展的主體,只有教師具有不斷學習的動機和需求,并且付出行動,自我學習,主動參與、實踐,并且在實踐中自我表現、反思、分析、總結,才有可能使自身專業(yè)素質不斷得到成長與發(fā)展,進而成為幼兒素質教育的積極推動者。因此,幼兒園應該定期組織教師進行業(yè)務學習和集體備課,促進教師之間的互相探討、相互指導,從而不斷更新教育觀念。
陳鶴琴先生特別重視師資的培訓,他強調“一方面要培養(yǎng)大量的師資,另一方面要謀求質的改進”,他一貫主張幼兒教師應該有充分的訓練。幼兒園要根據教師實際,調動一切因素,開展多項針對性的師資培訓。比如,日常進行外語、計算機培訓;聘請專業(yè)學者、教授對教師進行書法、繪畫技能培訓;為園內教師提供外出參加各類培訓的機會等等。
教育活動的目標應該是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激發(fā)幼兒的內在動力。因此,我們提倡教師要根據幼兒的發(fā)展需要,選擇教育內容,開展教育活動?!胺彩怯變鹤约耗軌蜃龅?,應當讓他們自己做,凡是幼兒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們自己想”“鼓勵幼兒去發(fā)現他們自己的世界”。作為教師,應該不斷地在實踐中探究和摸索,尋找并制定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尊重幼兒經驗的目標和方法,從而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反思是教師成長的關鍵,是教師從實踐型向研究型轉變的重要過程。優(yōu)秀的教師必須是善于反思、善于總結的教師。因此,幼兒園應該注重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教給教師正確的反思方法,引導教師養(yǎng)成反思的習慣和自覺性。我園堅持“求真、實踐”的精神,采用教學研討、案例分析、個案觀察、錄像討論、實地觀摩等教研方式,結合幼兒園、教師和幼兒,將實踐中的疑問、困惑進行歸納、篩選,確定一個討論專題,組織交流討論,使教師沿著“計劃——行動——觀察——反思”這一螺旋式漸進過程,求得問題的解決方法。從而促進教師間的互動式交流和教師與新課程的共同成長,達到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的。通過反思活動,引導教師提出自己的教學觀點,解決自己的教學問題,改善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自己的研究成果,促使教師向研究型轉變,進一步提升教師的專業(yè)能力。
時代對教師專業(yè)技能的要求,已不僅僅停留在掌握學科知識、制定教學計劃、組織好一日活動,還需要教師具有更新知識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作為教師,不僅要樹立教師即研究者的觀念,還要關注自身專業(yè)技能中研究能力的提高。而教師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結合教育教學實踐進行,要探索以實踐為核心的教研方式,嘗試在參與式的培訓中進行教學研究。
比如,我園搭建了“幼兒園課題組→年級課題組→班級課題組”的三級研究網絡,并將所申報的國家級、省級、市級課題下放到各年級組,再由各班級結合實際需要選擇相應課題的某一側面進行研究、實踐。鼓勵教師樹立“教師即研究者”的教育理念,引導教師立足教育實踐和現有經驗,圍繞各級課題的基本元素開展多視角的研究。幼兒園課題組定期組織各班級做階段性的經驗交流和成果匯報,由各年級組負責收集、分類、整理,最后由園課題組匯總、分析、整合。三級研究網絡保持良好的聯動、互動,及時地進行信息反饋,確保了各級課題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
陳鶴琴先生關于教師成長的精辟闡述為當代幼兒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提供了思想源泉。而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漸進過程。同時,教師專業(yè)化是一個多元化、多層次的發(fā)展體系。在實踐中,依據陳鶴琴的教育思想,結合時代要求,將教師自身的特點、不同發(fā)展水平和教育的需求相結合,勇于實踐,大膽創(chuàng)新,真正有效地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
[1]陳鶴琴.陳鶴琴教育文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2]黃人頌.學前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