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
摘 要:學生好動的天性不能強制改變,但是教師可以讓自己的教學“動起來”,使學生愛動的天性得到釋放,思想得到“共振”。在數(shù)學課堂上,教師要用靈動的語言、歡動的肢體動作、生動的面部表情,讓學生“動”出名堂,“動”出樂趣,“動”出精彩,在“動”中有所得,使課堂成為學生喜歡的“動”感地帶。
關鍵詞:“動”;課堂教學;語言;肢體動作;面部表情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33-0060-01
課堂紀律問題是一個大難題,因為一些學生活潑好動,總會有說不完的話。而教師則希望學生能聚精會神地聽講,積極踴躍地回答問題,以“動”制“動”不失為良方。教師可以讓教學“動起來”,使學生們愛動的天性得到釋放,達到思維動起來的目的。當然,這要“動”出名堂,“動”出樂趣,“動”出精彩。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適時恰當?shù)貏?chuàng)設一些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手、腦等感覺器官,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全方位、多層次地吸引學生,增加學生的信息獲取量。下面,本文對以“動”制“動”的教學策略進行論述。
一、靈動的語言
精彩的教學需要靈動的語言。教師與學生的對話應該是潺潺溪水的流淌,在師生間相互滲透,最終到達知識的彼岸。例如,一年級剛開學時,上課鈴聲的響起只是告訴學生們:孩子們,到進教室的時間了。進教室后,學生們依然歡快地交流著,根本看不到教師已經(jīng)站在講臺上等著帶領他們遨游知識的海洋,短短的40分鐘課堂,剛開始就被浪費了幾分鐘。剛入學的學生,雖然在生活中已經(jīng)不斷地學習和運用語言,但還不能明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語言表達往往不能很連貫,不能說上一句完整的話。抓住這一特點,為了幫助學生盡早進入上課狀態(tài),教師教了他們一首兒歌:“上課鈴,叮叮響,學生們,進課堂,書本文集擺放好,我們一起來上課?!钡诙欤险n鈴響起了,伴隨著未落的鈴聲,教室里響起了學生們柔美的聲音?!吧险n”“起立”“學生們好”“老師好”,我們的數(shù)學課就開始了。學生自己的聲音提醒了自己,該上課了。上課期間,教師說:“一、二、三?!睂W生們回答:“靜、靜、靜。”教師說:“三、二、一?!睂W生們回答:“都坐好?!苯處熣f:“大眼睛?!睂W生們回答:“向前看?!边@種特殊的語言信號,較好地喚起了學生的有意注意。靈動的語言不僅僅要存在于師生這種簡單的對話,還要貫穿于整個課堂。
二、歡動的肢體動作
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夠集中,但是他們對具體形象的東西特別感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的肢體動作應用得當,就能夠活化學生的感知細胞,輔助學生記憶。例如,教學認識“>、<和=”時,教師可帶著學生一邊用食指和中指演示,一邊口述:“大口朝左大于號,小頭尖尖小于號,大口張開對大數(shù),小頭尖尖對小數(shù)?!痹谡n堂上運用適當?shù)?、形象的肢體語言不僅能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而且有些復雜難懂的知識可用簡單的動作解釋明明白白,難以言傳的內容可通過形象的動作直接表現(xiàn)出來,很多時候能起到突破難點、把握重點的作用。例如,教學“用擴線表示的實際問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張開雙臂表示擴線,左右手分別代表部分;當表示兩部分合起來時,讓學生雙手慢慢合上,理解用加法計算;當求部分時,讓學生兩手慢慢分開,理解用減法計算。
三、生動的面部表情
富有變化的眼神和生動的面部表情,有許多奇妙的功效。面容舒展,用期待的目光注視每一個學生的眼睛,會使他們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重視和鼓勵,有助于樹立學生的信心。例如,在一年級上學期第一次上公開課時,一名學生看到教室里坐了這么多的教師,被鎮(zhèn)住了。一個平時思維敏捷、口齒伶俐的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時,就只見他張張嘴,好像有千言萬語,卻不知從何說起。教師相信學生是會的,于是嘴角上揚,面帶微笑看著他。他仿佛從教師的眼神里看到了信任,受到了鼓勵,深吸口氣,非常好地回答了問題,贏得了滿堂喝彩。在后來的提問中,他也能積極參與其中。同樣,教師神色凝重,用嚴肅的眼神注視課堂上行為失當?shù)膶W生,給他們適時的提醒或警告,可能會及時中止不良行為,消除課堂的不利因素,同時可以消除公開點名的尷尬。教師眉宇間的或揚或抑、或舒或蹙,嘴唇的或張或翕,都能給學生傳遞信息。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把心中的真誠和誠懇、信心和鼓勵、贊美和肯定,用眼神和面部表情傳達給學生,使學生在寬松和愉悅的氛圍中愉快地學習。
總之,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學生只有通過不斷實踐,才能獲得知識,從而全面提高語文綜合素質。因此,教師應利用靈動的語言、歡動的肢體動作、生動的面部表情,為學生營造自主、發(fā)展的空間,讓課堂“動起來”,帶動學生活躍的思維,和學生一道帶著激情進入課堂。
參考文獻:
[1]邵倩雯.巧用視頻素材,讓課堂“動”起來[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7(35).
[2]陰俊娥.學生動起來 課堂活起來[J].黑河教育,2017(08).
[3]羅梓嘉.讓學生“動”起來 讓課堂“活”起來[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6(27).
[4]王志艷.用“留白”讓學生真正“動”起來[J].甘肅教育,2017(06).
[5]馬志秀.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J].青海教育,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