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三興學校 肖雨程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明確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爆F(xiàn)在新課改的觀念深入人心,在指導學生閱讀的時候,教師也要注重以新課改的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在高效課堂的氛圍中快樂學習,掌握閱讀的技巧,提升閱讀能力,讓學生享受閱讀的魅力。作為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時候,不能采用枯燥講解的方法,那樣只能讓學生成為被動的知識接受者,也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本文將結合教學實踐,談一談如何指導學生的閱讀方法,讓學生高效閱讀。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強,這就使得在解讀文本的時候會存在一定的困難。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解讀文本的過程中,鏈接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內(nèi)容出發(fā),結合自己的知識儲備或者生活經(jīng)歷理解文本內(nèi)容,這樣就會變得比較容易,也能讓學生對文本中的情感有更加深刻的體會,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例如:在教學《荷花》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就采用了引導學生走進生活,體驗文本之美的教學方法。《荷花》這篇課文描寫得非常美,但是僅僅依靠文本中的文字描寫,學生們對于描繪的情境體會不深。很多學生對于文本中的精彩描述感受不夠深刻,例如,文本中作者使用了一個“冒”字來描寫荷花,將荷花的狀態(tài)描繪得淋漓盡致,但是,小學生們對此感受卻并不強烈。怎樣才能讓學生充分體會文本之美,實現(xiàn)教學目標中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要求呢?教師采用的方法就是連接學生的生活。教師將學生帶到了荷花池旁,讓學生仔細觀察荷花池中的各種荷花,自己想一想應該怎樣將這些荷花的美麗介紹給大家,然后教師讓學生將自己的文字描述和文本中的語言進行對比,想一想哪一個更好,原因是什么?通過學生的親身感受,學生們對于文本中的細節(jié)描寫以及生動的文字表述有了深刻的感受。在學習文本的時候,教師還為學生播放了《出水芙蓉》的音樂,讓學生們走進文本情境中,結合自己的觀察所得,對于文本的描寫有了深刻的體驗。
在這個教學示例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加準確地解讀文本內(nèi)容,采用的方法是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進行文本解讀。學生因為有了親自觀察的體驗,在解讀文本的時候,對于文本描寫的精妙以及文本呈現(xiàn)的畫面之美就有了自己的獨特感受。所以,結合學生的生活進行閱讀指導,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
在引導學生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同時鼓勵學生敢于將自己的認識大膽展示出來,并且要尤其重視學生之間的不同認識,充分利用好學生的分歧之處進行有效的引導,讓學生回歸文本,有效對話文本,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和解讀,有助于學生思維的深化,促進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度解讀。
例如:在教學《船長》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感知文本的具體內(nèi)容,然后引導學生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讓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深度解讀。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們對于哈爾威船長的形象分析出現(xiàn)了分歧,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船長是一個舍己為人、忠于職守的好船長,但是也有幾個學生有這樣的認識:“我認為船長很傻,他明明可以在最后一刻離開沉船,但是卻沒有這樣做,這樣的犧牲有價值嗎?”這樣的問題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紛紛討論起來,于是教師引導學生圍繞“船長的犧牲是不是有價值的”這一話題進行辯論,讓學生回歸文本尋找問題的答案,在這樣的過程中,讓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有了深刻的理解。
在這個教學實例中,教師面對學生的解讀進行及時有效的引導,讓課堂出現(xiàn)了意外的驚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鼓勵學生大膽展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尤其是當學生的認識出現(xiàn)分歧的時候,更要抓住引導學生深刻閱讀的有利時機,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獲得屬于自己的個性化認識,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
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有些學生在解讀文本的時候,由于知識以及經(jīng)驗的差別,難免會出現(xiàn)思考障礙或者理解偏頗的情況。對于這樣的情形,教師要進行及時的引導,對學生進行疏導追問,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讓學生對文本做出正確的解讀,同時也能幫助學生獲得正確的思想認識,讓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得到提高。
例如:在教學《錢學森》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在講解錢學森的行為的時候,有的學生這樣說:“我覺得錢學森的行為很不可思議,他是科學家,國外的條件會更好,更加有利于他的研究,在國外發(fā)展不是有更加廣闊的前景嗎?而且國外的生活也是非常富裕的,這也是我們想要追求的呀,為什么一定要冒著危險回國呢?”這樣的理解顯然是錯誤的,于是教師進行引導:“是誰培養(yǎng)了他,讓他有機會走出國門繼續(xù)深造?”這樣的問題讓學生陷入深思,而教師就抓住這樣的機會引導學生體會什么是感恩和回報,讓學生獲得正確的思想認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對學生閱讀障礙或者理解錯誤的時候,應該進行及時的引導和點撥,讓學生在教師的追問下深入思考,這樣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獲得正確的認識,同時也能幫助學生形成積極正確的思想價值觀。
總之,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高效閱讀,那么就要從多樣化的角度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思考,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大膽展示自己,進行個性化解讀,讓學生在高效閱讀的過程中接受思想熏陶,提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開勝.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實效性[J].小學教學參考,2010(25).
[2]田本娜.對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幾點看法和意見[J].天津教育,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