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生態(tài)文旅區(qū)實驗小學 汪媛媛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作文教學要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要積極指導學生靈活運用從閱讀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币虼?,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將“讀”和“寫”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從閱讀中積累語文經驗,并將其逐漸消化吸收,轉化為自己的知識結構,進而融入寫作中來,提高語文表達能力。小學生是培養(yǎng)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啟蒙階段,但是目前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一些教師忽視了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如閱讀教學單純強調對文字的理解,缺乏從寫作角度對文本的分析,在寫作中忽視學生的閱讀積累,使得學生的語言表達蒼白單薄。對此,小學語文教師應不斷調整教學發(fā)展策略,從讀寫結合的角度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全面培養(yǎng)。
仿寫是小學生培養(yǎng)作文能力的必要環(huán)節(jié),通過對經典文章的仿寫,能夠讓學生鞏固語言運用方式,提高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深化學生對文本情感的理解。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文章,為學生安排仿寫任務,讓學生能夠在寫作任務的激勵下反復閱讀,并熟練某種語言表達模式。例如在《黃山奇松》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學生誦讀由詞串組成的韻文,提高對漢語韻律感的把握;結合文本主旨,引導學生深刻感受黃山松的奇美,培養(yǎng)審美情趣,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然后根據自身的經歷仿寫一篇描寫景色的文章。這樣的寫作訓練能夠降低寫作的難度,激發(fā)學生的模仿心理,讓學生在仿寫中滲透獨立觀點,進而實現讀寫結合。
寫作是語言交流、情感表達的一種方式,也是知識消化、吸收、運用的過程。通常我們在拿到一個寫作題目或者形成某一個寫作主題后,都會有目標、有計劃地進行資料收集,通過閱讀相關文章來豐富寫作素材,充實寫作內容,提高寫作水平,從而達到以寫促讀的目的。基于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寫作任務的安排與設計,讓學生能夠立足某一主題,強化閱讀目的。例如在《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教學設計中,教師為學生安排了描寫春景的寫作任務,并鼓勵學生根據寫作要求展開課外閱讀,這樣學生在不斷積累素材的過程中,對寫作主題從感性認識過渡到理性認識,并鍛煉分析、整合與創(chuàng)新能力,進而清晰閱讀與寫作的關系,提高讀寫能力。
寫作能力的提升需要大量的閱讀積累,在閱讀實踐中,教師應通過精心指導,幫助學生潛移默化地感悟表達與寫作的方法、技巧,并鼓勵學生在嘗試與探索中逐漸找到自己的寫作風格,提高寫作水平。例如在《大樹與小草》的教學設計中,教師應通過閱讀指導,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條理性,即根據文章中的描寫,從植株的高矮、莖的粗細和質地對比大樹與小草的關系,讓學生理解二者同屬于自然界中的生命體的特征,并從這一客觀事實出發(fā),表達愛護樹木、呵護小草的意識。在寫作指導中,教師應根據文章對對比寫作手法進行分析,并通過練筆鼓勵學生選擇生活中可類比的項目進行對比描述,從而鍛煉學生的寫作技巧與能力。
一些小學生在完成寫作之后,就將作文拋到一邊,很少仔細閱讀。這樣的寫作態(tài)度讓學生的寫作過程缺乏反饋,因此也難以形成針對性改進。對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寫后精讀習慣的培養(yǎng),讓學生對自己的作文反復閱讀,并與同桌、組員之間交換閱讀,發(fā)現自己寫作中存在的問題,為閱讀選擇提供指導。此外,教師還應該注重對閱讀的評價,讓學生從教師的評語中找到自己在語言表達中的缺陷以及閱讀積累中的不足,進而按要求做出修改,逐漸提高寫作水平。
續(xù)寫、改寫主要依托文本來進行,即一些文章在創(chuàng)作中會做出一定的“留白”,以供讀者想象,而教師就可以利用“留白”的空間,為學生提供自主表達的機會,讓學生依托文本的基本情感融入自己的寫作思路,從而表達出一種全新的態(tài)度與觀點。例如在《夢圓飛天》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以“航天夢”為主題,鼓勵學生進行續(xù)寫,將自己融入文本中來,將自己的航天夢融合到夢圓飛天的過程中,通過描寫自己的飛天過程來深化對文章的了解,豐富文章表達情感。再如在《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續(xù)寫或改寫新的故事結局,以表達自己對神話故事的理解。相較于單純的創(chuàng)作,改寫和續(xù)寫的過程不僅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更能夠強化學生對文章的把握能力,并發(fā)揮自己的文字功力寫出充滿創(chuàng)意的文章,深化閱讀理解,實現讀寫結合的目的。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從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攝取營養(yǎng),學習技巧,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樣才能提高文字的運用能力,并將其有效地運用到寫作中來,實現讀寫結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