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華 呂忠英 孫明慧 李霞(通訊作者)
(1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老年病科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2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高血壓科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3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腎病科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原發(fā)性高血壓是一種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的低度炎癥性疾病,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會引起患者心、腦、腎等靶器官出現(xiàn)程度不一的損害,給患者個人、家庭以及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1-2]。脂蛋白相關磷脂酶A2(Lp-PLA2)是近年來新發(fā)現(xiàn)的與心腦血管病發(fā)病存在密切關系的炎性標志物,可參與動脈硬化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同時還是影響心腦血管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子,已成為心血管疾病的熱點研究[3]。但目前臨床上對于Lp-PLA2與高血壓之間的關系尚未完全明確[3]。因此,本研究將通過測定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清Lp-PLA2水平,分析Lp-PLA2與高血壓的發(fā)生和發(fā)展的相關性,以期為高血壓疾病的防治提供可靠的方法,同時為臨床預防靶器官損害提供預測指標。
選擇2016年1月—2016年12月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收治原發(fā)性高血壓住院患者200例,納為觀察組;其中男96例,女104例;平均年齡(58.3±11.5)歲;平均體重指數(shù)(BMI)(21.2±1.7)kg/m2;其中1級(收縮壓:140~159mmHg;舒張壓:90~99mmHg)74例,2級(收縮壓:160~179mmHg;舒張壓:100~109mmHg)70例;3級(收縮壓≥180mmHg;舒張壓≥110mmHg)56例;2級合并冠心病者42例;按照高血壓危險分層,其中低中危組55例,高危組63例,極高危組82例。另選擇于我院體檢科同期進行檢查的健康志愿者200例,納為對照組;其中男93例,女107例;平均年齡(58.5±11.4)歲;平均BMI(21.4±1.8)kg/m2。經分析,兩組患者性別、年齡、BMI指數(shù)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
觀察組納入標準:(1)原發(fā)性高血壓(第一次就診尚未開始服用相關降壓藥物,或自行停用降壓藥物1個月以上患者)患者;(2)符合2010年高血壓防治指南的標準[4]:收縮壓≥140mmHg或(和)舒張壓≥90mmHg;(3)所有受試者均簽有知情同意書。
觀察組排除標準:(1)繼發(fā)性高血壓者;(2)有明確的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病史、肝腎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病、風濕免疫疾病以及目前存在泌尿系統(tǒng)感染者;(3)存在惡性腫瘤者;(4)近六周有使用對血壓、血糖和血脂產生影響的藥物者;(5)吸煙、喝酒等不良嗜好患者。
對照組排除標準 :(1)體檢前2周服用任何藥物者;(2)吸煙、喝酒等不良嗜好者;(3)肝腎臟疾病,大動脈疾病、夾層動脈瘤、腦卒中或周圍血管栓塞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惡性腫瘤、風濕活動、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或嚴重組織創(chuàng)傷者、心臟瓣膜病和心肌病、骨質疏松、關節(jié)炎、多發(fā)性硬化癥者;(4)拒絕合作者。
取兩組受試者空腹狀態(tài)下肘靜脈全血6mL,加入EDTA抗凝劑,在30min內采集完所有受試者血液標本后,送入實驗室。在3000r/min離心速度下進行離心操作3min,并在15min內分離出上層血漿,而后置放于EP管中,取出的標本迅速放置于-80℃冰箱中保存,等所有標本均收集完后,再統(tǒng)一做Lp-PLA2、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以及高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的檢測。于受試者接受門診時測定受試者血壓。
表1 兩組受試者Lp-PLA2、LDL-C、hs-CRP、血壓水平比較
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兩組受試者血清Lp-PLA2水平,Lp-PLA2檢測試劑由美國Cygnus technologies,Inc.公司提供,檢測步驟嚴格按照操作說明書進行。LDL-C、hs-CRP水平在我院生化實驗室內由CL-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兩組受檢者血壓由汞柱式血壓計測定,測定3次,每次間隔1min,取3次血壓的平均值。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變量之間的關聯(lián)性采用Logestic回歸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方差分析,高血壓分級1級、2級、3級及2級合并冠心病患者與對照組患者的Lp-PLA2、LDL-C、hs-CRP水平及舒張壓、收縮壓存在明顯差異(F=16.62,9.43,8.12,24.32,18.33,P<0.05);觀察組Lp-PLA2、LDL-C、hs-CRP水平、血壓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1。
以患者血清Lp-PLA2為因變量,LDL-C、血壓(舒張壓、收縮壓)、高血壓危險分層為自變量,發(fā)現(xiàn)患者血清Lp-PLA2水平與LDL-C、舒張壓、收縮壓以及高血壓危險分層之間均呈正相關(r=0.524,0.652,0.513,0.742,P<0.05);見表2。
表2 LDL-C、血壓、高血壓危險分層與Lp-PLA2水平之間的相關性
原發(fā)性高血壓病具有高發(fā)率和高死亡率等特點,患者在臨床上的主要病理特征表現(xiàn)為對靶細胞的損害以及內皮功能紊亂而引發(fā)的血管炎癥,還會引起患者出現(xiàn)腦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慢性腎臟病等并發(fā)癥,是心腦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產生了嚴重消極影響,受到越來越多醫(yī)療服務人員的關注[5-6]。
Lp-PLA2是人血漿中的一種不依賴鈣離子催活的絲氨酸脂肪酶,主要由成熟的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合成、分泌;且其作為心血管疾病的一種新的炎癥標記物,還受炎性介質的調節(jié),在人體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以與脂蛋白顆粒結合的形式存在,并能夠通過水解作用產生具有促進細胞死亡以及促進炎癥發(fā)生作用的氧化性游離脂肪酸和溶血磷脂酰膽堿[7]。而相關薈萃分析顯示,炎性與高血壓互為因果關系,炎性反應對人體血管內皮細胞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具有破壞作用,從而使內皮功能發(fā)生紊亂,引起或者加重患者高血壓;而高血壓的主要病理改變則是血管結構的重塑,能夠進一步促進炎癥的發(fā)展;這可能是Lp-PLA2參與高血壓發(fā)生與發(fā)展的方式[8]。
本研究結果顯示,高血壓分級1級、2級、3級及2級合并冠心病患者Lp-PLA2、LDL-C、hs-CRP水平、血壓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血清Lp-PLA2水平與LDL-C、舒張壓、收縮壓以及高血壓危險分層之間均呈正相關。說明血清Lp-PLA2水平隨著血壓、血脂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與高血壓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
綜上所述,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清Lp-PLA2水平隨患者血壓、血脂指標的升高而升高,與高血壓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密切相關,可能是高血壓發(fā)生及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