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萬麟
(江蘇省南京市鑫園小學,江蘇南京 210006)
課外閱讀對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針對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各種教育教學書籍和雜志上都登載了不少相關文章,其中就有我們耳熟能詳?shù)摹坝H子閱讀”。
“親子閱讀”又稱“親子共讀”,是以書為媒,以閱讀為紐帶,讓孩子和家長共同分享參與的閱讀過程。它是一種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營造閱讀氛圍,從而提升學生課外閱讀質(zhì)量的活動。同時,“親子閱讀”是教師課外閱讀指導的最好補充,因為家長也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家庭教育對于孩子的影響十分深遠。所以,要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質(zhì)量,教師也要好風憑借力,發(fā)揮好家長的作用。
家長錯誤地理解“親子閱讀”只是在低年級開展的。一、二年級的學生家長比三至六年級的學生家長更重視親子閱讀。中高年級的家長認為孩子已經(jīng)認識不少字了,就應該讓孩子獨立閱讀。一旦孩子進入中高年級,家長開展親子閱讀的熱情與參與意識就逐漸消失。
家長在選擇親子閱讀的書籍時,多是以孩子的主觀喜好為主,沒有意識到孩子的閱讀內(nèi)容是可以進行適當引導的。尤其是在孩子的閱讀面偏窄、閱讀內(nèi)容娛樂化明顯的時候,家長在親子閱讀中是可以進行引導干預的。另外,有的學生家長強行讓孩子讀教輔書籍,結(jié)果直接遏制了孩子課外閱讀的興趣。
一部分家長在進行親子閱讀時過分緊張孩子閱讀的狀態(tài),一旦主觀判斷孩子閱讀走神立即嚴厲指責或者糾正,這樣的干擾行為直接把親子閱讀變?yōu)橐环N監(jiān)督閱讀,讓孩子對親子閱讀有抵觸,從而影響課外閱讀的興趣。
歸根結(jié)底,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父母缺乏親子閱讀指導的知識和技能,對兒童各個階段的閱讀能力、發(fā)展狀況及閱讀心理變化規(guī)律認識不足,導致親子閱讀的真正價值沒有發(fā)揮出來。
針對前文中所列舉的“親子閱讀”中存在的問題與歸因,筆者總結(jié)自身的實踐與思考,形成了如下教師介入優(yōu)化“親子閱讀”的策略,供讀者參考。
1.了解分析個體情況
這里的個體指的是學生,了解學生的個體情況包括他們感興趣的閱讀內(nèi)容、閱讀能力、接受能力等,同時,教師要向?qū)W生家長反饋,做到家校信息對等,讓家長對自己孩子的閱讀情況有清楚的認識,這樣便于家長有效開展親子閱讀。
2.共同制訂親子閱讀計劃、內(nèi)容
這個人喝下熱水之后,覺得自己可以站起來了,甚至還可以像想象中一個快死的人那樣走路了。他每走一兩分鐘,就不得不停下來休息一會。他的步子軟弱無力,很不穩(wěn),就像跟在他后面的那只狼一樣又軟又不穩(wěn);這天晚上,等到黑夜籠罩了光輝的大海的時候,他知道他和大海之間的距離只縮短了不到四哩。
在家校雙方都了解學生個體情況的基礎上,邀請家長與教師一起制訂符合學生個體發(fā)展的親子閱讀計劃、內(nèi)容。在專業(yè)教師的建議下,在了解了孩子個體情況之下,每位家長都擁有了一份適合自己家庭開展的親子閱讀活動計劃和內(nèi)容。教師在家長參與制訂計劃與內(nèi)容的過程中,可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親子閱讀觀念[1]。
1.注重溝通交流
教師和家長溝通交流是為了了解家庭開展親子閱讀的能力和條件。溝通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到校交流觀察、電話網(wǎng)絡溝通、實地家訪考察。根據(jù)對親子閱讀的重視程度、開展頻率、學生的閱讀能力、家長的綜合素質(zhì)等情況,將班級里的閱讀家庭分出層級,便于后期進行不同層級的方法指導。
2.分層進行方法指導
針對不同層級的閱讀家庭,教師可以分層開展親子閱讀指導。
(1)對較低層級的閱讀家庭的指導。教師可以讓家長采用陪讀加簡單交流的形式,即讓家長和孩子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一起讀,在閱讀結(jié)束后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感受交流。
同時,教師可以幫助這些家庭優(yōu)化內(nèi)部閱讀環(huán)境。閱讀環(huán)境包括物質(zhì)和心理兩方面。對有能力改善物質(zhì)環(huán)境的家庭建議其改善,對沒有條件的可以用擴展閱讀空間的方式來緩解,如建議家長帶孩子去圖書館、書店等公共讀書區(qū)域。對于心理環(huán)境的營造,主要是指親子雙方在互動中培養(yǎng)濃厚的親情,維系良好的親子關系,在親密的接觸中彼此產(chǎn)生安全感和信任感。
(2)對中等層級的閱讀家庭的指導。親子閱讀應當形成“閱讀—交流—思考—再讀—再交流”的過程模式。對于中等層級的家庭,閱讀不能只停留在單純的“陪著一起讀”,而是根據(jù)雙方時間來安排。較之低層級的閱讀家庭,在“交流”上可以嘗試從知識、情感、態(tài)度等各方面來展開,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觀點。
(3)對較高層級的閱讀家庭的指導。為了引導孩子進行深度閱讀或者擴展閱讀,在親子之間圍繞閱讀材料內(nèi)容展開交流的同時,讓孩子以故事表演、故事改編、自創(chuàng)繪圖等方式進行多種形式的創(chuàng)意表達。
以上不同層級的閱讀家庭中的交流并不是只有孩子的思考、進步,父母可以從孩子的觀點中獲得啟示,形成自己的再思考,然后有了更進一步的交流,且交流的時間、地點沒有限制,在生活中、學習時,親子之間隨時感悟、隨時交流[2]。
在分層指導中,教師將班級學生按照家庭是否有利于親子閱讀活動的開展而分成了低、中、高三個層級,并予以分層指導。但三個層級不是固定不變的,教師應該鼓勵或者創(chuàng)造方法,引導低、中層級的家庭向高層級流動,如可以借助一個共同主題的交流,讓來自不同層級家庭的學生很快融為一體,使學生在觀點的認同或分歧中了解自己的閱讀狀況,從而激發(fā)學生、家長改變閱讀狀況的興趣,教師再輔以方法指導,促進家庭親子閱讀質(zhì)量的提高。
1.設計交流主題
教師根據(jù)班級親子閱讀的書單,從書籍內(nèi)容中提煉不同的交流主題,當親子閱讀開展經(jīng)歷一個階段后,即提供一個交流主題給學生。需要注意的是,提煉的主題要有研討的價值,能夠激起學生多方面的思考,使他們產(chǎn)生不同的觀點。
2.組建閱讀小組
教師將來自不同層級的學生進行異質(zhì)分組,這樣,各個閱讀小組在教師的組織下開展有序的交流和匯報,可以讓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幫助,而且各個層級的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提高。教師在每次主題交流會結(jié)束后,對于閱讀效果好或者有進步的學生,要及時將他們的情況反饋給家長,鼓勵親子閱讀的繼續(xù)開展。同時,教師要重點關注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幫扶其家庭開展親子閱讀活動。
“親子閱讀”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有策略地介入親子閱讀,能夠提高家長的參與度,促進親子閱讀活動的有效開展,進而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語文教師要多關注學生個體的和諧發(fā)展,讓學生的課外閱讀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