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 娟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欽州港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第一小學,廣西欽州 53500)
目前,數(shù)學教學中仍存在較多教學效率低下的現(xiàn)象,主要是由課堂練習設計不科學而導致的,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首先,隨意性的課堂練習題應用比較普遍。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是單純地將課本練習或者輔助教材中的練習機械地照搬,沒有真正做到對課堂練習進行優(yōu)化、整合。其次,在課堂練習中尚未充分激活學生的思維意識,未對學生展開思維過程。最后,課堂練習設計與實際教學目標相偏離。在設計課堂練習時,教師過分注重標新立異,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活動整體性,繼而大大降低了教學效果。那么,如何科學、合理地設計與實施數(shù)學課堂練習呢?下面,筆者就此問題做了幾點分析。
課本教材只是一個參考的模板,只能將其作為一個學習載體而不能將其視為教學的全部內容[1]?;诖?,教師在設計數(shù)學教學活動時,應充分發(fā)揮自我想象和智慧經驗,使練習設計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狀況相吻合。學練結合,將數(shù)學活動寓于練習之中,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思考,有助于學生發(fā)散思維想象,使自我的“知與行”“學與思”有效融合為一個整體,從而達到知識建構的教學目的。
比如教學《圓的認識》這一課,該節(jié)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和把握圓的各部分名稱以及同一圓中直徑和半徑之間的關系,可以較好地找出圓的對稱軸。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已經見過很多圓形的物體,已經初步直觀地認識了圓,但對圓的特征等認識仍須進一步深入探討。為了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觀察、概括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意識,教師應將學生的日常生活情況充分考慮到課堂教學中,為學生設計豐富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從而較好地幫助學生逐步感知和體驗圓的基本結構特點。教師:請同學們采用圓規(guī)作為畫圓工具在紙上畫圓,并思考一下在畫圓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學生完成實踐后,教師再對學生的實踐操作情況進行點評,并將畫圓的過程重新演示給學生看,而后讓學生找出與自己畫的方法有何不同之處,從而讓學生學會取長補短。在此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交流,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圓的各部分要素,并讓學生在交流討論中總結畫圓的方法,繼而讓學生在“學練結合”當中一步一步深入掌握圓的大小、圓的位置等,最終讓學生在良好的練習體驗中輕松地掌握課本知識,使“知與行”“學與思”有機統(tǒng)一起來。
課堂練習是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主要途徑和方法。給予學生有效的數(shù)學課堂練習,能夠更好地啟發(fā)學生思考,有效促進學生的思維意識發(fā)展?;诖?,教師在為學生設計練習時,不僅需要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合理安排,還需要采用多種形式和途徑不斷豐富練習設計的知識內容,從而有助于開發(fā)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的思維層次逐步遞進發(fā)展,最終達成教學目標[2]。
比如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這一課,待學生初步掌握正方形、長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這樣的課堂練習,從整體上更好地擴展延伸學生的思維深度。①已知正方形草地的邊長為10m,學校準備采用籬笆的形式將其圍起來,請同學們思考籬笆至少需要多少米?②教室需要配一塊長方形的玻璃,已知寬度為23cm,周長為90cm,請同學計算一下長度是多少?
以上兩道練習設計屬于不同層次的思維維度,可以使相關的教學內容緊密聯(lián)系起來,且可以在思維層次上區(qū)別各個練習的難度,從而最大限度地激活學生的思維最近發(fā)展區(qū)。
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題時應關注學生的思維遞進,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數(shù)學知識的本質內涵。在數(shù)學練習題設計中聚焦本質,讓學生在解答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中逐步認識和理解數(shù)學知識的原理概念,可以使課堂練習的思維策略鍛煉更加形象化、直觀化和具體化,使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變得更為理性,繼而幫助學生不斷鞏固新知識,學會分析生活實際中的具體問題,最終學會從整體結構上全面認識和把握數(shù)學知識,有效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展[3]。
比如教學完“梯形面積的計算”的相關知識,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以下練習題:①請同學們思考三角形與梯形之間的聯(lián)系,找出它們之間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共同點。②觀察一個10cm的下底、12cm的上底和8cm的高度梯形變化情況,其變化方式主要是:上底逐漸變短(1cm),下底逐漸增長(1cm),高保持不變,此時梯形將會變成什么樣的圖形,其面積該怎么計算?③基于前面研究的梯形情況,若高度與下底長度保持不變,上底緩慢變短,最終變成一個點,這時成為什么樣的圖形,其面積又應該怎樣計算?通過這樣的課堂練習設計,可以將梯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之間的關系充分凸顯出來,繼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構建知識體系,并系統(tǒng)性、科學性地梳理梯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之間的關系,從而使學生更全面地認識和把握數(shù)學的本質特征。
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xiàn)知識建構目標,有效規(guī)避機械性練習、內容模式重復等不良情況的發(fā)生,在對學生進行鞏固性練習過程中,教師應充分關注學生的知識延伸和拓展,結合學生的內在需求進行練習設計,將知識整合融進整個課堂練習設計過程中,從而多角度、多層次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實現(xiàn)教學的最大效益[4]。具體而言,在練習設計中,教師應把學生的學習情況作為切入點,在每一個練習環(huán)節(jié)中設計多樣化的、內容豐富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舊知識,拓展新知識,由淺入深地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
比如學習“按比例分配”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如下教學片段:①若兩個三角形的高度相同,其底邊的比為3∶4,請同學們思考兩個三角形的面積比為多少?②任意畫出一個三角形,而后將三角形分為兩個部分,若要使兩個部分的面積比為1∶1,請同學們思考應該如何科學劃分?若要使其兩個部分的面積比為1∶2,又應該如何正確地進行劃分?該組練習題中第一個問題為引子,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在等高的狀況下更好地厘清三角形的面積比即是底邊比的數(shù)學規(guī)律。而第二個問題增大了解題的難度,學生在充分理解第一道題的基礎上對第二道題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考。在思考探索中,學生能夠快速找到解題的方案措施,繼而較好地實現(xiàn)對“三角形面積分割”數(shù)學知識的建構、整合,且還能有效規(guī)避機械化的練習流程,最終全面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之,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強化課堂練習的設計,注重學生的個體能力發(fā)展是教學的主要目標,在課堂練習設計中通過學練結合、整體促進、本質聚焦以及提升拓展,能夠更全面地幫助學生從整體上實現(xiàn)對數(shù)學知識的歸納與演繹,最終大大提高數(shù)學課堂教學質量。
[1] 薛強.小學數(shù)學課堂練習設計“度”的把握[J].小學教學參考,2012,(11):59.
[2] 陳澤法.“高、富、帥”——小學數(shù)學課堂練習設計的新追求[J].小學教學參考,2015,(20):58-59.
[3] 石中秀.關于小學數(shù)學課堂練習設計的思考[J].數(shù)學教學通訊,2016,(16):37-38.
[4] 王燕琴.小學數(shù)學課堂練習設計的有效探索[J].新教育,2016,(16):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