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進梅
從改革開放以來,青海省逐漸確立了基本與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適應性、規(guī)模化、結構合理、功能齊全且具有地方與民族特色的教育體系,教育行業(yè)的運行機制正逐漸完善各和成熟。然而,平安縣回族女童的入學率較全國來看,女童入學率僅僅為84%,且回族女童在校生流失比較嚴重,在隨著年齡的增長人數逐漸減少。小學教師的學歷合格率為97%,中學教師學歷合格率為90%,高中教師學歷合格率為61%,教師隊伍建設仍需要很大提升。入學率低、升學率低、輟學率高、發(fā)展之后成為該地區(qū)回族女童教育現狀的主要特征。
(一)經濟落后,缺乏教學基礎設施 青海省平安縣回族聚居為貧困地區(qū),生產力發(fā)展水平比較低,生產方式與經濟形態(tài)比較保守落后,部分群眾生貧困,尚未解決溫飽問題,家庭負擔較重無法支付書本費和其他雜費。平安縣的勤工儉學活動比較少,缺乏辦學的必要條件,目前的生產方式與經濟形態(tài)的落后,使得勞動者很難有動力去提升自身的素質。
(二)自然環(huán)境差,生活水平比較低 青海省平安縣地處山區(qū),常年干旱無雨,回民分布的比較散,自然環(huán)境差且交通極為不便,信息化建設不足,孩子們上學距離學校比較遠,山路很難通行。在這樣的自然環(huán)境下,回族女童教育的發(fā)展有很大困難。青海平安縣作為我國的貧困縣之一,還有很多居民的溫飽問題還無法解決。在實施聯產承包責任制后,家庭作為完整的農業(yè)生產單位,所有家庭成員都投入到生產活動中,尤其是在人口多、勞動力少的家庭中,很多都不愿讓孩子繼續(xù)上學接受教育。
(三)宗教意識與民族風俗的束縛 青海省平安縣有很多回族居民,全縣有5個回族鄉(xiāng),回族屬于全民信伊斯蘭教的民族。由于民族歷史的發(fā)展以及是傳統(tǒng)文化心理特征的影響,這些影響一直根深蒂固于回族家庭中,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回族認為女童九歲算為成年,切要嚴格遵循宗教規(guī)定,很多回族家庭認為,女童到學校接受教育,與男童在一起活動,違反宗教規(guī)定。小學女童接受教育的狀況還好,但是隨著年齡增大,很多父母不放心,這主要由于回族受漢文化影響較深,一直存在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的思想,這對回族女童教育影響很大。
(四)學校教學與管理存在問題 青海省平南縣的學校教學與管理也存在很大問題,教師隊伍的素質無法滿足現代教育的需求,很多小學教師基本上都是民辦或一些代課教師,這些教師很多都沒有專業(yè)的師范教育,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方法很難得到保證,且回族女童失學率比較高。課程設置的不科學、不合理,使得教學環(huán)境嚴重影響著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改變落后觀念以及陳規(guī)陋習 青海省平安縣是回族的聚居地,回族一直存在著較重的封建思想以及陳規(guī)陋習等。要想改變回族人們的落后觀念以及陳舊的風俗習慣,就要對他們進行觀念上的引導。首先,要不斷更新他們的思想觀念,加強競爭意識的培養(yǎng);其次,要在平安縣的各行各業(yè)中加強高科技的含量,尤其是在教育行業(yè)中。這兩點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斷更新其思想觀念,只有這樣才能符合現代社會的發(fā)展。
(二)加強教育意識、優(yōu)化教育環(huán)境 通過宣傳法律知識,加強回民的教育意識,可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宣傳《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保護法》等法律法規(guī),加強回民婦女送女上學的社會責任感。這種宣教方法,可通過電視、廣播站等進行;鄉(xiāng)鎮(zhèn)各村莊墻上貼宣傳口號等;組織學生上街進行成宣傳。
(三)擴大女童教育的交流與合作 平安縣教育部門應擴大女童教育的交流與合作,對周邊地區(qū)有著成熟經驗回族教育進行吸取經驗,加強社會各界的關注度。主動爭取附近市區(qū)、高等院校以及社會各界的關心和幫助,這就需要各級主管部門、新聞媒體以及科研單位相互協調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將最新的女童教育成果以及辦學經驗等推廣到其他貧困地區(qū),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國這些發(fā)展落后的地區(qū)的教育狀況,并能夠讓社會各界給予一定的幫助,推動該地區(qū)回族女童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
(四)加強對學校的教學與管理質量 平安縣學校教學與管理質量提升,不僅要增加一些基礎設施條件的建設,還要加強對管理工作者以及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依據國家規(guī)定,需要實現平安縣小學教師普遍大?;袑W教師普遍本科化的目標,需要從以下幾點工作進行強化:第一,選派一些優(yōu)秀教師進行國家級或省級骨干教師的培訓;第二,加快平安縣計算機、普通話、英語以及現代技術教育為主的教師崗位培訓,促進教師整體水平的提升,以應對教育改革下新的教學工作;第三,擴大教師吸收渠道,接納一些非師范類院校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或其他行業(yè)等對教育事業(yè)比較有熱情的優(yōu)秀人才,來從事教學與學校的管理。
青海省平安縣回族女童教育困難,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所存在問題也比較復雜,需要積極動員所有的力量來共同發(fā)展,采取綜合治理的方式,才能引起社會對回族女童教育的重視。加快平安縣經濟、社會、教育的建設,改變陳習陋俗。只有改變回族女童上學難的問題,才能為該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帶來動力,才能充實回族的民族內涵,推動少數民族的穩(wěn)定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索有吉.平安縣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青海教育,2000(09):10-11.
[2] 鐘慧,黃鐘.當前回族女性教育問題的新特征及相關對策建議——以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為例[J].商,2013(17):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