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如
摘要: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以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為本”的理念,可見重視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教不能代替學生的學,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關鍵詞:小學數學;樂學;積極性;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8-0114-01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帶著積極的情感來展開主動的認知活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是我們教育過程中的一個重點。新課程標準中也提出“以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為本”的理念,可見重視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教不能代替學生的學,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那么在數學教學中如何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呢?
1.重視學習態(tài)度教育,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生學習態(tài)度端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前提。教師要利用各種機會結合生活的實際,不斷地向學生進行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學生明確學習數學的意義,看到數學的真正價值,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數學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充分體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提出并說明課題內容的意義和重要性,還可以通過生活中的實例或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fā),知道學習到的知識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其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學習的重要,從而產生興趣,逐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之不僅會學習,而且愛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其終身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例如:學習了“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后,我引導學生觀察課室的黑板,讓學生想辦法量出它的長和寬,然后求出它的周長;課后布置學生測量家中計算機顯示器或學?;@球場長和寬,再讓學生想辦法求出它們的周長。學生通過自己動手親身實踐,體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要營造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許多教育家都論述過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學習過程的作用,英國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個戰(zhàn)栗的心理上面寫上一個平正的文字,正同你不能在一張震動的紙上寫上平正的文字是一樣的。”這說明,只有讓學生感到安適和自由的人際關系時,他們才能對數學產生興趣。教師應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以學生為中心,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要多與學生交心,理解學生的困難,樂于幫助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千方百計地消除學生對教師的畏懼感,如多和學生平等對話、將微笑帶入課堂、正確對待學生回答問題時出現的錯誤等。
3.科學選擇教學模式,建構良好課堂氛圍
考試作為教育的指揮棒,指揮著我們教育的方法和理念,從明清兩代的八股文考試,使得教育的目標更加貼近“金榜題名時,洞房花濁夜”的人生追求。而今天的中高考制度也產生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殘酷競爭現實,所以應試教育模式一直沿用至今。而這一教學模式最大的缺點就是全班同學做同樣的事情,有興趣的要做,沒興趣的也要做,教學過程就像是往籮筐里放籮卜,放進去就行了。忽視了學生在課堂的主體作用,抹殺了學生的求知欲。本人認為要根本上改變這一現狀,首當其沖的是教師根據教材的特點從學生的認知基礎出發(fā)科學地選擇教學方法,選擇適合學生胃口的教學模式。如“師生互動”“小步走”的教學模式,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把比較難的問題切割成一些比較小的問題,使學生容易接受;我認為這種小步子小坡度小轉變的教學設計適合大多數學生的程度,大家都能跟睛教師設置的步伐,因而課堂是能踴躍舉手發(fā)言,開動腦筋,能在輕松的課堂氣氛中學到想學到的東西。
4.重視操作,活躍課堂氣氛
動手操作、自注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充分利用有趣的掛圖、教具演示等多種方法吸引學生,還要讓每個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多種感官協同活動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教師只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以尋找問題的答案。例如:在“幾分之一”的教學中,我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我先讓學生通過小組動手折疊、動腦思考、動口說,然后讓幾個有代表性、思維方法好的學生進行講解,最后,讓學生自己折出來的學具,在課堂上充當教具,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使所有學生產生一種親和力,使他們充滿了自豪感和成就感。通過教具、學具的操作,能更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操作中獲得知識,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
總之,教師的工作是偉大的,也是非常辛苦的。在工作中需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去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如果學生看不到學習成果的社會價值,我想老師的所有工作都是徒勞;老師們也將喪失積極工作的動力。難道不是這樣嗎?教師與學生是整個教育系統(tǒng)中的兩個基本原素,它們與教材一起構成系統(tǒng),又受制于這個系統(tǒng)。所以我想,能否在更高的層次上將教育這個系統(tǒng)很好的融入社會這個大系統(tǒng)中去,教師才有可能在小系統(tǒng)中充分調動學生那一方面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