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8-0254-01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最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講授法,先是教師朗誦課文,然后帶領學生讀課文,教給學生生字詞,講授課文段落大意,最后是讓學生背誦課文或其中的段落。研究表明,這種教學方法效果較差,教師生硬講授知識,學生機械學習毫無生氣。隨著教學課程改革的實施,課堂中師生互動、小組活動等教學方式逐漸增多,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要么因為問題設置不當導致學生的回答不著邊際,要么因為問題淺顯導致學生機械回答,而且小組活動也時常偏離主題,課堂教學比較混亂。因此,我們教師有必要借助于更好的教學手段,使小學語文的教學更富活力,收到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1多媒體技術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輔助作用
11 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正處于認知快速發(fā)展的階段,在這個成長階段中,培養(yǎng)其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是最為重要的。以卡通畫和趣味性文字來構建教學資源是小學教學材料中運用最為廣泛的手段。但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能用的資源較少,并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將色彩豐富、形象生動的圖片,與趣味十足的文字,卡通影像等結合在一起,通過符合學生年齡需求的趣味性要引發(fā)學生對語文教學的興趣。另一方面,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師可以通過視頻的播放使課堂氛圍變得輕松。
12 彌補教師示范技能的不足。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示范技能一般以講述、手勢、板書等方式予以表現(xiàn)。要想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還要求教師有較標準的普通話、豐富的肢體語言以及漂亮的板書設計。但我國小學教師的實際情況是基本示范技能普遍不高,這就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多媒體技術能綜合運用聲音、圖像、動畫等技能,對教師的示范技能有很好的補充作用。如對于普通話不標準的教師來說,可以利用多媒體帶領學生一起朗誦;針對教師粉筆字書寫不規(guī)范的情況,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動畫將漢字的書寫順序一步一步展現(xiàn)出來,這樣既規(guī)范又端正;對于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意境、感受等情況,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圖像進行展示,再加上教師的引導,可以讓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
13 多媒體技術能夠攻破教學重難點多媒體能夠變靜為動,變快為慢,使學生獲得明確的感知。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化抽象為具體,通過直觀的感官刺激,發(fā)揮出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攻破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比如,在學習《難忘的潑水節(jié)》這篇課文的時候,大多數(shù)漢族小學生認為將水潑到別人身上是對他人的侮辱,是不正確的行為,因此難以理解傣族潑水節(jié)的習俗。為了攻破這一教學難點,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傣族潑水節(jié)的盛大境況,同時為學生講解潑水節(jié)的來歷以及節(jié)日當天的禮節(jié),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中講到的周總理與邊疆人民共度民族節(jié)日的盛景。
14 多媒體技術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情感教育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思想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是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之一。小學語文教材上的文章都是經過層層挑選的,遣詞造句精煉,情感細膩傳神,利用好小學語文教材有利于豐富小學生的情感世界。如,在學習《鵝》這首詩時,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xiàn)出一幅美好的畫面:一只雪白的鵝在平靜的湖面上悠閑地滑動著腳掌,碧綠的湖水與紅紅的腳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湖面微動,岸上春柳輕拂,優(yōu)美的畫面使學生感受到一種美好的情愫,使學生產生對于美好田園生活的向往。
2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需要教師注意
其一,制作課件時注意使用較淡的色彩和簡單的動畫展示,因為課件的色彩過于絢麗或動畫展示過于華麗,會導致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其二,多媒體展示要注重實效,避免過于依賴多媒體,教學過程就是教師和學生交流的過程,比如普通話好的教師完全可以由教師帶領學生朗誦,而不依靠多媒體帶領學生朗誦,這樣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教師和學生的感情,而且朗誦也更富有渲染力。其三,要注重觀察學生的學習進展,及時調整教學內容。
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將多媒體技術與現(xiàn)代小學語文教學的融合,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真正體現(xiàn)出寓教于樂的教育理念。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研員,我將不斷探索多媒體等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優(yōu)化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