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潔
【摘要】金融學的發(fā)展日新月異,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已經(jīng)產生了很多研究熱點,其中一個研究熱點就是行為金融學,它與現(xiàn)代經(jīng)典的金融學不同,行為金融學研究中納入了人的心理行為,成為了溝通現(xiàn)實與理論的一種方法。行為金融學的興起對現(xiàn)代經(jīng)典金融學構成了挑戰(zhàn)。本文以有效市場假說為切入點,通過對行為金融學的產生背景發(fā)展、歷史現(xiàn)狀進行闡述,來說明行為金融學是怎樣對現(xiàn)代經(jīng)典金融學造成挑戰(zhàn)的。
【關鍵詞】行為金融學 現(xiàn)代經(jīng)典金融學 有效市場
金融學是一門學科,它主要是研究怎樣合理的分配有限的資源,在分配的過程中其條件是不確定的,金融學的發(fā)展己經(jīng)有了很多年的歷史,到目前為止已經(jīng)有了很多原創(chuàng)性的理論成果。這些理論成果研究的基礎就是都是將金融學的行為主體認為是理性經(jīng)濟人,在對金融學進行分析時一般采用的是均衡理論和無套利定價理論?,F(xiàn)代經(jīng)典金融學理論中研究學者之間的研究成果出現(xiàn)了很多分歧,有很多未解之謎。金融學中的一些新的理念成果在推動金融學不斷的發(fā)展,其中的行為金融學逐漸成為金融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其也對現(xiàn)代經(jīng)典金融學造成了一定的挑戰(zhàn)。
一、有效市場假說
現(xiàn)代經(jīng)典金融學的發(fā)展基于兩大基石,本文就以其中的有效市場假說為例。有效市場假說認為如果正確的價格能夠反映出相關證券價格的信息,那么證券價格的波動是隨機發(fā)生的。作為投資者,其不能利用一些分析模式或者是通過掌握一些信息,在證券市場上持續(xù)獲利。雖然證券價格能夠反映出證券價格的信息,但是,其反映程度是有差異的。有效市場假說的出現(xiàn),給現(xiàn)代金融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是有效市場假說不能夠很好地反映出股票市場的實際運行狀態(tài)。這主要是與構成有效市場理論的三個假設有關。第一,假設投資者都是理性的,那么投資者就可以對資產進行評估。第二,假設投資者是非理性的,投資者所產生的交易是隨機的,并且是獨立的,那么他們之間的交易就不會對資產價格的波動產生影響。第三,假設投資者是非理性的,投資者之間的交易行為不是隨機的,他們之間的交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那么他們在市場上所遇到的理性的套期保值者將會對資產的價格產生影響。這三個假設是構成有效市場理論的基礎,同時這三個假設也對有效市場理論提出了挑戰(zhàn)。
首先,投資者都是理性的這一假說很難成為現(xiàn)實。因為,如果所有的投資者都是理性的,那么在證券市場中就不會發(fā)生交易。這主要是由于理性投資者之間不會產生交易。相關的心理學家己經(jīng)指出,人類在某一階段所達到的認知境界是有限的,人們對某事物的關注度,關注的時間等都是有限,不同人的心理狀態(tài)會隨著其心情的變化而變化,在好心情時其判斷往往傾向于樂觀,心情不好時其判斷傾向于悲觀。人們對自己所做出的判斷和決定都會隨著自己的心理活動發(fā)生變化。所以,人們通常情況下所做出的判斷和決定是有缺陷的。也就是說,在現(xiàn)實生活中,投資者的理性是有限的。人們對信息的不同理解、不同判斷都會都會影響到其判斷和最終決定的結果。換句話說,正確的價格不能夠總是反映出證券價格有效的信息,也因為此,投資者之間會產生大量的交易。
其次,如果不同的人受到相似因素的影響,那么這些人就會產生相似的偏見。但是,人們的認知是逐漸形成的,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很多情況下人們的這種偏見會逐漸的弱化。人們在對某一個證券的價格或者價值作出判斷時,他們所做出的判斷有很多都是通過與朋友的交流,或者是通過其它渠道形成的。通過這些方式,在交流的過程中人們往往會對自己認為正確的觀點夸大其詞,這些觀點就會對聽眾產生一定的誤導。但是,人們也傾向于與他人的意見保持一致,所以這些人的觀點就會產生一些偏差。
最后,是否能產生套利這一結果其主要取決于特定的資產是否具有替代資產。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資產沒有替代資產,所以,其套利能力將會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即使某種資產存在替代資產,但是套利者在做出判斷時會受到自身心理的影響,從而偏離基本價值越來越遠,構成較大的套利風險。
通過以上對理論假設的分析,可以看出這些理論假設已經(jīng)對有效市場的地位提出了挑戰(zhàn)。那么人們不得不尋找新的方式來對現(xiàn)實和理論之間的差異進行解釋。隨著這很多的經(jīng)濟學者逐漸對個體行為的重視,行為金融學興起。
二、行為金融學
所謂的行為金融學就是在傳統(tǒng)的金融學中加入了行為科學以及心理學等研究成果。行為金融學有兩大理論基礎:套利有限和對投資者心態(tài)的分析。如果投資者能夠接受一定的風險,那么這些投資者所做出的判斷就會對證券的價格產生較大的影響。套利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對于理性套利者來說,他們會遠離無效價格,對于幼稚套利者來說,他們會遠離有效價格。套利作用的發(fā)揮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套利理論說明了為什么價格對信息的反應是不全面,說明了為什么價格會對無信息變化做出反應,所有的投資者都不是完全理性的等。如果需要對投資者的心理進行深入的分析,那么就要對現(xiàn)實中的投資者在證券市場進行買賣證券時是如何運用自己的投資理念以及如何來買賣證券的行為進行分析。行為金融學一大特點就是能夠站在人的角度對證券市場所發(fā)生的交易進行分析,充分的考慮到了投資者心理狀態(tài)在金融學行為中發(fā)揮的作用。
通過對行為金融學的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投資者在進行證券交易時,往往存在以下的心理特點:過度自信和守舊性。這些心理特點已經(jīng)表現(xiàn)在大多數(shù)的投資者中。所謂的過度自信就是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時往往夸大自己的能力或者過分地相信自己所做出的決定。當他們對一件事進行判斷時,往往認為其相對于真實發(fā)生的概率較高,或者其相對真實發(fā)生的概率較低。一旦成功,就說明自己的能力高,而一旦失敗,他們就將這種失敗歸于其沒有碰到好運氣,不能夠認識自己的錯誤。特別是在信息不夠準確時,那么人們過度的自信就越發(fā)的明顯。人們一旦受到損失,那么他們就會認為自己所遭受的損失是其收益的兩倍,所以人們心目中的損失和收益與實際的損失和收益之間存在很大差異。而且投資者為了減輕投資失敗后后悔的心態(tài),投資者往往會委托他人進行理財,或者是在理財時采用盲目隨大流的策略。
人們的心理特征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對證券價格的判斷,人們對證券價格的信息所做出的反應分為兩種:反應不足和反應過度。換句話說,人們在對公司收益的新消息進行分析時,由于這些分析者存在一些守舊的心理,不會馬上對信息進行評價,他們認為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只是短暫的,所以對公司的收益的判斷還是以原來的判斷為標準。最后他們所做出的判斷只發(fā)生了微小的變化。這就會導致其短期的變化趨勢反應不足。但是,投資者對公司收益的新消息進行分析時,這一過程中人們往往只關注于其典型的事件,而且將這些典型事件的發(fā)展趨勢作為整體事件發(fā)展趨勢。他們一方面放棄傳統(tǒng)較舊的思維方式的同時也會轉變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導致價格的反應過度。所以,所謂的反應不足,就是證券的價格對同一信息的反應遲鈍;所謂的反應過度,就是證券的價格對同一信息的反應強烈過頭。
三、行為金融理論
行為金融學中的預期理論主要表現(xiàn)為加權價值函數(shù)的最大化,其中的權值是指真實概率的函數(shù)。其中的價值函數(shù)是對應變量的增函數(shù)。這一理論對風險狀況下人的心理做了很好的描述:解釋了投資者一旦受到損失,其對投資風險更加的厭惡;投資雖然受益,但是其對收益程度的滿意度會不斷的減輕。
行為金融學的研究中還有很多研究成果:
投資者在做出投資決策時,他們所獲得的信息存在差異性,并且所獲得信息的渠道不同。一些投資者因為過度自信,就會忽略自己的預測錯誤,有些投資者,因為厭惡風險,所以在對自己的所掌握的信息進行整合時,其所做出的判斷往往不合理,最終所作出的投資決策也不恰當。而證券所表現(xiàn)出的價格是投資者所掌握的信息與風險溢價之間的線性函數(shù),現(xiàn)在的交易量可以預測未來的收益波動。
有研究提出學者提出了對反應過度和反應不足進行解釋的模假設模型:假設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時,其是否能產生收益是不確定的。那么投資者就會盲目地認為投資收益只會處在兩個狀態(tài):均值回歸和可增長狀態(tài)。如果投資者最近的收益出現(xiàn)了回轉,那么他們就會認為投資收益處在了均值回歸狀態(tài),就會堅持自己原來的收益判斷,造成反應不足。如果投資者看到了持續(xù)的增長收益,那么就會認為投資收益處在可增長狀態(tài),其原來的判斷能夠反映出投資未來一段時間內的變化趨勢,產生過度反應。
四、結語
行為金融學的興起是金融學學科發(fā)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它是對現(xiàn)代經(jīng)典金融學的一種創(chuàng)新和完善。所以,行為金融學對現(xiàn)代經(jīng)典金融學的挑戰(zhàn),也意味著金融學這門學科正處于不斷發(fā)展中。
參考文獻:
[1]趙晶.解析傳統(tǒng)金融學與行為金融學的理論分歧[J].學習與探索,2014,(10).
[2]丁志國,徐德財,趙晶等.由理想市場到現(xiàn)實交易:現(xiàn)代金融學理論假設的演進[J].當代經(jīng)濟研究,2013,(10).
[3]任元江.基于行為金融學的投資效率探析[J].城市地理,2014,(18)
[4]付杰.行為金融學在中國證券市場的應用[J].企業(yè)文化(下旬刊),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