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芬
摘 要:在化學這門極富魅力的自然學科教學中,教師首先要重視對學生學習、探究興趣的激發(fā)。為成功激發(fā)學生學習初中化學的興趣,教師要巧妙利用教學中出現的非預設性生成資源,捕捉“非預設生成”的疑惑;捕捉教學中學生出現的錯誤;捕捉學生迸現的思維火花,成功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探究沖動,從而讓課堂變得更富有活力,更富有開放性,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利用富有實效性的課堂教學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非預設性生成資源;初中化學;動態(tài)生成課堂
傳統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遵循既定的路線,采取的是單向知識灌輸的方法,這種缺乏激情的課堂無法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性。對于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意外表現,教師往往采取全盤否定的態(tài)度,將學生的思維束縛在既定的通道中,久而久之,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好奇心、求知欲望被全部扼殺,他們缺乏學習興趣,缺乏探究欲望,課堂教學效果自然十分低下。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初中化學課堂,應該是學生主動學習的課堂,應該是高效、開放、精彩的課堂。作為一名化學教師,不僅不應該束縛學生的思維,而應該對各種教學資源進行充分的開發(fā)、利用。教師要及時發(fā)現、巧妙運用教學過程中發(fā)生的意外,利用其中蘊含的教育意義,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學科的興趣,從而讓課堂更具開放性,更富有激情。具體而言,巧用非預設性生成資源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捕捉“非預設生成”的疑惑,激發(fā)學生探究沖動
傳統封閉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追求的是一種不存在任何偏差的理想狀態(tài),無視學生的個性,也無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疑惑。課堂教學就在教師的自問自答中沿著既定的方向前進。其實由于學生存在差異性,不同的生活體驗讓他們在新知學習過程中往往存在不同的疑惑,這既代表著他們真實的思想,又是他們不同學習意愿的反映。新課改強調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及時捕捉學生學習過程中產生的非預設生成的疑惑,并據此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這對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沖動、增強化學課堂的活力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物質的變化和性質”部分內容教學時,教師通過講解幫助學生初步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區(qū)別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舉例。在別的學生成功列舉出放鞭炮、糖在水中融化的例子后,有的學生突然提出“生雞蛋煮熟到底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呢?”由于學生還沒有學到蛋白質變性,對這一知識缺乏了解,他們有的說蛋液凝固生成新物質,所以是化學變化,有的說即使熟了,但是雞蛋還是蛋白質啊,沒有新物質生成。針對學生的這一疑惑,我就專門抽出時間來讓他們探討這個問題,學生通過討論、上網進行資料查詢,不僅弄懂了這一問題,還對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含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拓寬了知識面。
二、捕捉教學中學生出現的錯誤,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怕學生出錯,因此在教學時將學生所有可能出錯的環(huán)節(jié)一一詳細講解、強調,處處設防,但越是處處防范,學生往往越容易出現錯誤。新課改下,教師要認識到“堵不如疏”,要允許學生犯錯,要及時捕捉教學中學生出現的這樣那樣的錯誤,并將這些作為寶貴的非預設性生成資源,引領學生發(fā)現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的基礎上,對錯誤進行反思、剖析,進而充分發(fā)揮主動性去改正錯誤。例如,在“燃燒和滅火”部分內容教學時,教師闡明燃燒需要的三個條件:可燃物、空氣、著火點,有的學生脫口而出:“那這樣說來,電燈泡發(fā)光也是燃燒了”,當時不少學生就哄笑起來,感覺自己可能說錯了,這名學生也很不好意思,臉立刻紅了??吹竭@種情況,我沒有立刻否定他的說法,而是讓學生就這個問題分成正方、反方展開辯論。他們的探究興趣被充分激發(fā)出來。在辯論過程中,他們發(fā)現,針對燃燒需要的三個條件,電燈泡沒有同時具備,電燈泡里面被抽成真空,沒有空氣。他們在發(fā)現錯誤、分析錯誤、改正錯誤的過程中,不僅更好地把握了燃燒的三個條件,思維品質也得以提升。
三、捕捉學生迸現的思維火花,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正是學生智力具有多元性的表現。由于學生智力的多元化,他們才會有無窮的發(fā)展?jié)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傾聽,捕捉學生偶爾迸現出的思維火花,充分利用學生的靈感,對其進行點撥、引導,讓他們的潛能被充分發(fā)掘出來。這不僅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具有重要作用,還可以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例如,在“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實驗過程中,對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初步原理,學生自主選擇實驗器材設計實驗過程,有的學生提出稀鹽酸具有一定的危險性,能不能用廚房中經常使用的醋來代替稀鹽酸呢?為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我特意拿來了醋供他們進行選擇。他們在利用醋代替稀鹽酸開展實驗過程中極為認真,對操作流程、實驗現象記錄、二氧化碳的收集等各環(huán)節(jié)都極為用心,最終他們發(fā)現這一想法也是可行的。他們的科學探究積極性被充分激發(fā)出來。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初中化學教師要善于捕捉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在教師意料之外但是又有教育意義的信息材料,巧用非預設性生成資源,成功激發(fā)學生學習初中化學的興趣,讓化學課堂迸發(fā)出生命活力,構建起學生主動發(fā)展的動態(tài)生成課堂,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最佳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唐寧.初中化學教學中生成性教學資源的捕捉[J].課程教育研究,2015(25):156-157.
[2]黃建孝.淺談在初中化學課堂中捕捉生成性教學資源[J].新課程(教師版),2011(3):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