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學思想政治課是中學教學課程體系中的一門重要課程。從現(xiàn)在的教學狀況來看,中學思想政治教學以注重灌輸為主,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導致其學習的效果不佳。為適應新課標的要求,實施走班制教學可以很好地克服現(xiàn)有中學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弊端,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走班制;中學思想政治;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6-28
作者簡介:汪錦生(1983—),男,江西省贛州市第四中學體藝處副主任,一級教師,本科。
隨著中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走班制教學模式日益受到學生和教師的歡迎。在走班制教學模式下,中學生可以在思想政治課堂中體驗到自主感和選擇權,有效規(guī)避了固定班級授課的局限性,滿足了學生全面而多樣性的需要,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走班制教學模式及其優(yōu)點
“走班制”是指學科教室和教師相對固定,設置不同難度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層次的一種教學組織和管理模式。在走班制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學習能力和興趣選擇到適合自己的層次班級進行學習,有助于提升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通過考察,現(xiàn)有的走班制教學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yōu)勢: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中學思想政治課堂中,任課教師采用走班制教學模式,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情實際,來確定教學的起點、重點、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使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授課內(nèi)容切合學生的學習實際,增強授課的效果。學生也可以根據(jù)對自身學習情況的評估,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和發(fā)展方向。走班制教學讓興趣愛好不同、學習基礎不一和學習能力各異的學生獲得與自己相宜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實施“走班制”教學,中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學習能力、發(fā)展需要、興趣愛好及個人特長來選擇課程,容易增強自信心和體驗成就感。在實施走班制教學的中學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中,中學生能夠很容易嘗試到學習成功的快樂,放松身心,降低學習的壓力感,能夠始終保持積極樂觀和健康快樂的心態(tài),有益于身心健康成長。
3.提高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
在中學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實施走班制教學,可以讓中學生與更多相同層次和學習興趣的同學在一起共同學習,可以很好地避免在傳統(tǒng)授課制教學模式下,因自卑情緒而難以交往的問題。在走班制教學模式下,所有學生都能以較為積極主動的情緒融入到中學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激發(fā)自身的求知欲和學習積極性,為志趣相投、學習能力相同的學生提供一個相互學習、共同進步、交流合作的學習機會和交流平臺,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
二、現(xiàn)行中學思想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nèi)容重知識、輕能力
在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大多數(shù)教師比較注重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忽視了對中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忽略了對學生思想覺悟的提高,更導致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對學生思想塑造、行為規(guī)范、習慣養(yǎng)成等方面的指導作用上的引導缺位?,F(xiàn)有的中學思想政治教學只是根據(jù)教材對教學內(nèi)容分章節(jié)灌輸,缺乏加工和處理,毫無生動性可言。
這種教學模式只是對課本知識進行梳理歸類,學生進行識記,沒有形成必要的知識結構體系,結果是學生只對概念、原理有所記憶,卻沒有真正理解,缺乏運用知識、檢驗知識的能力,缺乏自主探索和生成知識的欲望。
2.教學方法重講授、輕體驗
在中學思想政治教學中,存在明顯的“重教不重學”的教學傾向。在教學過程中,多數(shù)教師只注重教了什么,卻忽視了教學工作的重點是學生學到了什么,往往喜歡學生跟著自己的思路走,而缺乏在課堂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的意識,害怕學生提出問題、細究問題。多數(shù)中學思想政治教師是為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學,為上課而上課,致使在授課方式上習慣于也樂于選擇灌輸式的授課方式。只要是上課,往往是一講到底,極少有師生之間的互動,也缺少通過學生體驗來生成獲取知識。教學結果是教師費力、學生厭學,并且教學效果不佳。
3.教學資源重書本、輕課外
中學思想政治課教材往往是一本書一個學期,兩節(jié)課一個星期。中學思想政治教師往往習慣于圍繞教材來確定工作任務量,缺乏課程資源的挖掘和拓展。正因此,中學思想政治教師普遍是照本宣科,教授書本知識,忽視情感體驗和道德培養(yǎng),形成教書靠書本、學習看書本、考試在書本的“內(nèi)卷化”循環(huán)過程。這種教學模式必然導致中學思想政治課程嚴重脫離社會生活,缺乏現(xiàn)實感和生動性,成為無用生硬的教學課程,使得學生無興趣,教學無效果。
三、中學思想政治課實施走班制教學的具體路徑
1.圍繞課程目標,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
在中學思想政治課中實施走班制教學,設置一個科學有效、能夠激發(fā)學生參與興趣和熱情的主題任務,是獲得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教師可通過設置課堂教學的主題來激發(fā)和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實施走班制中學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嚴格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結合課程的目標要求,為中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主題學習情境,落實具體的學習目標要求,讓學生在主題活動中通過完成具體的目標任務,獲得體驗并生成知識。同時,在走班制教學選課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選擇,教師要開展選課試課活動,讓學生真正選到自己喜歡的老師和課程教學設計,避免盲目性,讓學生自己選,主動學,樂于學,激發(fā)學習動力,提升學習效果。
2.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實施小組教學
中學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每個班的實際選課的人數(shù),突破原有的班級建制,重新進行教學分組,設置不同的教學主題。每個教學主題的小組人數(shù)應該控制在10~15人,每個授課班級以2~3個主題較為適宜,以保證每個主題的教學效果。在實施小組教學過程中,需要將每個大的主題分解為若干子項目,讓學生在完成相關子項目中獲得體驗,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在小組教學實施前,教師要注意收集相關資料,組織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試著對教學主題和內(nèi)容提出問題,記錄疑惑,收集好學生的關注點和教學的突破口。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懷著求知的欲望進入教學,并在課堂的探究過程中,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案,在相互合作中,在教師的指引下嘗試解決問題。正是這樣的方式,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提升學習的能力,并獲得知識、技能和情感訓練。
3.注重點撥引導,強化檢查考核
在中學思想政治教學中實施走班制教學,教師要注重對中學生的啟發(fā)引導,適時進行點撥引導,及時解惑釋疑,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問題探究、情感體驗中破解疑難不解之處,獲得知識提升和情操陶冶。中學思想政治教師要注重把控全局,關注中學生小組學習合作的具體情況,特別是完成學習任務有關環(huán)節(jié)的表現(xiàn)。在推行走班制教學過程中,要設置科學合理的考評體系,對每個學生在每個環(huán)節(jié)中的表現(xiàn)進行考核打分,并進行階段性匯總分析,適時調(diào)整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要強化激勵機制,讓每個學習小組的學生既是合作的隊友,又是競爭的對手,在競爭合作中,相互學習,相互提高,共同進步。教師還要注重對學生的引領提升,在一個學習主題、一個目標任務、一個學習階段結束之后,及時總結,在整個中學思想政治教學體系中去合理把控課程的階段目標和整體布局,讓中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的欲望和興趣,不斷地獲得知識和情感體驗。
參考文獻:
[1]陽紅珍.“走班制”與學生生存狀態(tài)的改善[J].教學研究,2006(1):89-92.
[2]梁 好.中學生思想政治課選課走班如何落地生根[J].教學與管理,2016(1):83-84.
[3]周常穩(wěn).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5(16):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