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典軍
摘 要:高中音樂課程,是教師帶領學生基于音樂的媒介進行審美鑒賞、藝術表達、藝術塑造的重要美育課程。在高中音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更短的教學時間,為學生帶來更高質量的學習體驗,與學生共同構建高中音樂的高效課堂。立足于高中音樂教學實際,從發(fā)展的角度總結出真實可用的高效音樂教學方法,希望能夠探索出一條高中音樂教學的有效之路,以此促進高中音樂教學研究事業(yè)的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音樂;高效課堂;音樂鑒賞;音樂演唱;音樂交流
在傳統(tǒng)的高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使音樂教學趨于形式化與表面化,師生之間只是單向地進行音樂傳遞,缺少了音樂交流與師生互動的過程,束縛了高中音樂教學的發(fā)展。為了創(chuàng)新高中音樂教學模式,構建高中音樂高效課堂,我們應在音樂教學中有效地開展音樂的交流以及師生的互動,讓師生在共同的快樂學習過程中得到共同的發(fā)展。以下就根據(jù)具體教學策略,進行簡要論述。
一、積極利用西方古典音樂展開音樂鑒賞教學
高中音樂教學的基礎層面是審美與鑒賞層面,在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審美與鑒賞的過程中,我們應當有效利用多元化文化思維,為學生帶來古今中外、各具特色的音樂鑒賞素材進行鑒賞。在眾多的地域、流派音樂的鑒賞中,最能夠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鑒賞素材,即是西方古典音樂。西方古典音樂,擁有高雅的音樂旋律、動人的音樂韻律以及扣人心弦的情感表達。通過組織學生鑒賞西方古典音樂,能夠使學生充分接受高雅藝術的熏陶,進而有效提升審美鑒賞能力。我們在對西方古典音樂的審美鑒賞過程中,為學生搜集了如《拉德茨基進行曲》《春之聲圓舞曲》《藍色多瑙河》《天鵝湖》《命運交響曲》《小夜曲》《鱒魚》等優(yōu)秀曲目,讓學生在鑒賞的過程中展開了豐富的聯(lián)想。在學生鑒賞過后,我們一同進行交流討論活動,師生以平等的音樂欣賞者的關系,共同討論自己在鑒賞不同曲目時的不同心理感受與情感體驗,使學生能夠有效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態(tài)度,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
二、弘揚傳統(tǒng)民族文化組織學生進行對民族音樂的演唱
音樂演唱教學,是高中音樂教學的核心層面。我們在音樂演唱教學的過程中,為了繼承和發(fā)展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與民族精神,進行了有效的民族音樂演唱教學,使學生能夠加深對祖國、對民族的熱愛,在提升演唱能力及音樂素養(yǎng)的同時,獲得了更多思想上的發(fā)展。
具體來說,我國的傳統(tǒng)民族音樂是繼承了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得以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寶貴藝術財富。民族音樂在廣義上來說包括我國傳統(tǒng)的民族聲樂、器樂、戲曲,以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的新時代民族音樂。我們在民族音樂的演唱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新時代民族音樂的演唱能力。因為歌唱新時代生活的民族音樂,能夠使學生更加愛國、更加健康,同時促進學生的德育發(fā)展。
例如,我們組織學生進行《東方紅》的演唱過程中,首先介紹了偉大領袖毛主席一生的豐功偉績,讓學生們能夠自覺地熱愛毛主席、熱愛中國共產(chǎn)黨、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后我們帶領學生認真學習歌詞,通過學習歌詞使學生更加加深了對毛主席的敬仰之情。最后我為學生進行鋼琴伴唱,讓學生們集體合唱《東方紅》,展現(xiàn)出了我國青年一代勇于承擔革命建設事業(yè)責任的決心。在這次民族歌曲的演唱過程中,我們以學生共同喜愛的歌曲題材為突破口,讓學生通過共同的理想價值觀,實現(xiàn)出了良好的合唱效果。
三、充分進行師生互動開展多種形式的音樂交流
為了發(fā)展學生利用音樂交流情感的素養(yǎng),我們在高中音樂教學中進行了充分的師生互動,讓學生在與教師和同學互動的過程中,有效地發(fā)展了音樂素養(yǎng),有效地提升了審美觀念,有效地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我們的師生互動過程中,通過對音樂曲目的伴唱、對唱與合唱等過程,在師生間建立起了有效的情感溝通的橋梁。
例如,我們在對現(xiàn)代京劇《沙家浜》中“智斗”選段進行的戲曲對唱過程中,由我扮演阿慶嫂,由一名男生扮演胡傳奎,由一名女生扮演刁德一。在我們的對唱過程中,注重襯托女老生刁德一的演唱,讓同學們能夠充分欣賞我國傳統(tǒng)的女老生戲曲藝術。我在演唱阿慶嫂與刁德一的“智斗”過程中,特意提高了調門,讓扮演刁德一的女同學能夠發(fā)揮女聲的高音特點,體現(xiàn)出女老生既穩(wěn)重又出彩的高音。隨著我們的對唱開展,全體同學被“智斗”的過程深深吸引,感受到了阿慶嫂的智慧、刁德一的狡詐與胡傳奎的愚蠢。觀看我們演唱的學生在演唱結束后紛紛表示,我們在音樂交流的過程中體現(xiàn)出了自己對于戲曲人物的不同理解,進行了有效的情感交流。這次戲曲的演唱教學使我們師生共同合作,利用合作的形式完成了音樂交流,有效增進了師生間的感情。
總而言之,在高中音樂高效課堂的構建過程中,我們應時刻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己任,利用開放性、多元化的教學手段,與學生共同構建高效課堂。我們利用西方古典音樂的鑒賞與互動討論,使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以及審美視野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我們利用對民族音樂的演唱教學,使學生更加熱愛本民族文化,將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任,勇敢地挑在了肩頭。我們還利用多種形式的師生互動與音樂交流,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收獲了快樂的體驗,養(yǎng)成了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這些方法歸根結底就是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只有服務于學生發(fā)展的課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宋艷響.高中音樂高效課堂初探[J].成功(教育),2011(7):140.
[2]龐忠義.探究高中音樂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7,6(1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