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丙清
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的深入改革和教學實踐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歷史教學模式與方法被探索出來,但是實際的歷史課程教學效果卻并不令人滿意。有效性教學是把重心放在學生身上,以學生為主體,以人為本,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同時幫助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全面發(fā)展。對實現(xiàn)高中歷史課程有效性教學的途徑進行分析,以期對該領域研究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程教學;有效性
一、高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對歷史課認識和重視不足
在高中階段,歷史科目作為文科高考必考的一項,學生仍然以為只需要死記硬背知識點就足夠了,用大量的時間學習語、數(shù)、英等主科。但是高中歷史教學不同于初中歷史教學,相比之下,高中歷史難度更大,不僅需要知道是什么,還需要知道為什么,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此外,學生在課上很少做筆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用筆寫下來記憶得更牢。歷史學習不僅僅是課本上的知識,還要學習很多書上沒有的知識,這時候需要用筆記下來。如果上課不好好做筆記,很難學到老師講的細小知識點。與此同時,課堂上認真做了筆記,還需要在課后思考總結(jié)和復習,才能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
2.脫離教育本質(zhì),過于重視考試
在大多數(shù)高中學校里,歷史課教學是為升學考試服務。教師考慮的是如何使學生在高考中考出高分數(shù),因而在教學中大搞題海戰(zhàn)術、題目游戲??荚囍捌疵鼪_刺,各種測試題搞得學生暈頭轉(zhuǎn)向。教研活動、備課活動也把精力放在猜題、押題上。還有一些老師認為課講得越難越好,把一些超過高中學生水平的內(nèi)容搬進課堂,不但不能很好地激活學生的思維,反而會使學生覺得歷史課太難懂。這就形成了循環(huán)往復的死模式,師生都被禁錮在一個狹小的范圍里,其結(jié)果是教師思路狹窄,學生思維呆板。教與學方法的死板、呆滯,造成學生分析說明實際問題的能力普遍低下。這種在考試指揮棒下強制形成的保守教學模式,不利于啟發(fā)學生思維、開拓學生思路和視野,其結(jié)果是把學生引入了死記硬背的死胡同。
二、歷史課程有效性教學的途徑
1.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目標,不斷提升自己
歷史教師的歷史基礎知識是基本功,深厚的歷史學識功底必不可少。教師應不斷充電,以達到知識的更新和自我提升的要求。積極參加培訓和虛心聽取專家的報告講座,這將有助于歷史教師開闊視野,豐富知識,提高專業(yè)水平。例如講述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小故事,幫助學生了解更多歷史知識。歷史教師扎實的專業(yè)素養(yǎng)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把所要學習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有效整合,使歷史知識由深奧變淺顯、枯燥變生動,增強知識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加強師生互動,提高教學質(zhì)量。
2.運用多樣的教學手段,豐富課堂內(nèi)容
歷史教師教學必須改變這種被動地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教條式的教學束縛下解放出來。利用情景教學,例如創(chuàng)設“重慶談判”,重現(xiàn)歷史,學生來扮演毛澤東、周恩來、蔣介石,進行談判,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保持學生思維的流暢,想象當時的情景,談判語氣應當慷慨激昂,絕不退步,體會當年決定中國前途和命運的這場談判的重要性和時代意義,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促進其自主學習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此外,歷史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多媒體影像技術來幫助學生回顧歷史。比如,在講述凡爾登戰(zhàn)役帶來的災難時,可以通過展示圖片和視頻的方式,讓學生感受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破壞性最強最慘烈的一次戰(zhàn)役。相比單純講知識點,這種方式更具吸引力,更能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同時還可以提醒學生牢記歷史,不忘使命,在潛移默化中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
3.把握學生主體地位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沒完沒了地講解理論知識,整節(jié)課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忽視。盡管教師一個人十分賣力地講解,但是學生只是被動學習,師生之間缺乏真誠的情感交流。在課堂互動中,教師應當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他們自己的獨立思考以及合作探索,主動地去發(fā)現(xiàn)知識。在教授知識的同時為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鼓勵學生提出有一定深度的問題,并認真思考各種問題,培養(yǎng)開拓進取的精神,逐步提高歷史思維的能力,而不是做一個只會考試的書呆子。
綜上所述,歷史課程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素質(zhì),用幽默風趣的方式講述歷史知識;運用多樣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情景來重現(xiàn)歷史,豐富課堂內(nèi)容;運用多媒體技術更加直觀,吸引學生注意力;把握學生主體地位,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從而使高中歷史課堂高效生動。
參考文獻:
[1]侯冰.實現(xiàn)高中歷史課程有效性教學的研究[J].亞太教育,2016(27):42.
[2]陳文峰.新課標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新探[J].考試周刊,2010,33(56):166-167.
[3]趙文龍,王秀青,賀千紅.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歷史有效性教學方式研究[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7(1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