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芳
摘 要:語文教學的本質是什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薄肮ぞ咝耘c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比欢谌粘UZ文教學中,教師卻舍本逐末,未能很好領會“語文課程標準”這一精神理念。從語文教學的日常現(xiàn)象,從一次中考閱卷考生寫字、作文審題的細節(jié)出發(fā),論述了現(xiàn)今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呼吁,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回歸本質,提升學生語文整體素養(yǎng)和水平。
關鍵詞:語文教學;回歸;本質
參加中考語文試卷閱卷工作,讓我有了一個深切的體會,那就是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回歸本質。
在語文閱卷中我發(fā)現(xiàn),很多考生寫的字歪歪扭扭,亂七八糟不成樣子。批閱考生作文發(fā)現(xiàn),作文中也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忌鷮忣}角度的把握、立意開掘的深淺、文字功底的扎實、卷面書寫的整潔等直接反映了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學習運用的素養(yǎng)和水平。如今年中考語文作文題目是《禮物》,這個題目給考生的想象空間很大,而且也給了考生提示,一個故事、一個思考、抑或是……但大多數考生在面對這一題目時都是具體到“禮物”這一現(xiàn)實中的物質,而不能上升到一個層次,延伸開去看到“禮物”背后的意義所指,而這還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我發(fā)現(xiàn)很多考生的作文中都寫到,他們要考一個好成績,作為最好的禮物獻給家長,而這正是家長最需要的。在閱卷中我發(fā)現(xiàn),有一種無形的東西在追趕鞭打著我們的學生、老師、家長,這種東西已經深入我們學生、老師、家長、社會的骨髓之中了,令我們每個人都無法自拔。
是什么東西使我們的學生、老師、家長陷入焦慮之中而不能閑適下來,慢慢地品讀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漢語文化,詩意地生活?是什么東西使我們逐漸遠離了教育的本質,使學生、老師、家長陷入“成績”的泥潭之中,痛苦不已,體會不到學習祖國語言文化的愉悅?由此我深切地體會到,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回歸本質,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了。
法國哲學家、教育家盧梭說:“教育即生長”(《愛彌兒》)。《周國平論教育》中說:“教育即生長,言簡意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義。就是要使每個人的天性和能力得到健康成長,而不是把外面的東西,例如知識灌輸進一個容器。懂得了教育即生長的道理,我們也就清楚了教育應該做什么事。比如說,智育就是發(fā)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能力,而不是灌輸知識;德育是要鼓勵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輸規(guī)范;美育是要培育豐富的靈魂,而不是灌輸技藝。生長就是目的,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這是特別反對狹隘的功利尺度衡量教育的?!睆闹車秸撌霰R梭的話中,我們應該知道了教育的本意,我們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尤其是教育部門和教師,也應該好好反思當下教育的現(xiàn)狀和存在的問題,思考一下教育的本質。陶淵明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逼鋵?,這才是學習的最高境界。我們知道,漢語言是現(xiàn)存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之一,它不僅是我們交流的工具,更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符號。因此我們對語文的學習就要有一種敬畏的態(tài)度,去欣賞它、品味它,這樣會韻味無窮愉悅身心?,F(xiàn)實語文教學中對語文的學習就不是這個樣子了。有時可能僅僅只是一個工具,除此而外它就是冰冷的、僵硬的、陌生的。有時我們只看到它的實用性,而漠視了它存在的文化價值。看看個別語文老師是怎么給學生教學語文的吧,有的會把一個個漢字,一個個詞語,一個個語段,一篇篇文章,不是從欣賞的角度,品味的角度去和學生共同研習,而是冰冷、生硬、死死地硬塞給學生。在這樣的一種教學境況中,老師和學生沒有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更沒有在教學中領悟到漢語語言學習之美,反而使學生和老師疲憊不堪,焦慮抑郁。這樣的教育方式結出的果實,不利于一個國家、民族文化的發(fā)展及其個人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
我們每天用的方塊字是形和意的完美結合,每一個漢字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體現(xiàn)了中國人的創(chuàng)造智慧,蘊涵著千年文化和歷史,是中華民族精神財富的象征。教學中,語文教師就應該這樣去看,去欣賞品味,去悉心指導。僅從學生把那些韻味豐富、形美骨健的漢字寫得東倒西歪、亂七八糟的樣子來看,從功利的角度去看待和學習語文不可取。
筆者認為,不僅要讓我們的語文教育回歸本質,還要讓其他學科都要如此。教育部門、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在快速奔跑中已陷入了一個怪圈,他們身心疲憊、痛苦不堪,他們個個咬牙堅持,從他們的臉色中看不到絲毫愉悅的神情。如果教育這輛快速奔跑的列車遠離了教育的本質,勢必陷入功利的泥潭。
讓我們的語文教育回歸語文學習的本質,回歸教育的本質,從現(xiàn)在開始,去影響身邊的每一個人,讓每一個孩子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