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田健平
摘要:作為一名擁有多年教育經(jīng)驗的教師來說,在與家長和學生交流的時候我們經(jīng)常接收到的反饋就是,剛剛上高中的學生無一例外都會反映英語難度增加,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教師只能循循善誘。有些教師比較注重學習研究和課后教育,但現(xiàn)下的狀況是多數(shù)教師的教學仍過于傳統(tǒng),導致學生的英文學習只是死記硬背。面對這樣的現(xiàn)狀,教師必須提出合理的教學觀念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
關鍵詞:轉變觀念;教育觀;學習觀念
教師應該有的觀念是:教材是我國學校教育的主要課程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教材是用來服務教師的材料和工具,所以教師不應該是教材的傳達者和教授者,應該做到根據(jù)學生的需要去靈活創(chuàng)造新的研究方式以及教學內(nèi)容。要做到帶著學生走向教材。這樣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相長。
一、 從根源上分析傳統(tǒng)教學中問題的成因
很多學生覺得高中英語變難了實際上是因為從初中升到高中之后他們很多人對于高中英語的強度還不是很適應,初中階段的教材相對比較簡單,對話也比較豐富有趣,需要閱讀的課文短篇都比較短,在課上就擁有了充分的學習實踐,不需要課前預習。一些簡單的詞組和句型如:would like to do sth; be busy (in) doing sth; It takes sb. some time to do sth; The park is south of the mall.即使他們本身并不明白這些句式的語法點,但是他們依舊能夠運用自如,究其原因就是因為簡單。等到了高中教學內(nèi)容多,課文學生們面臨的是,篇幅較長的課文,課時也相對減少,本來初中僅僅只有語數(shù)英三門主課,等到了高中還要被政治和生物等課程沖刷。再加上詞匯量變多,語法點比較集中,寫作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很多學生反應跟不上其實是正常表現(xiàn)。而后加之學生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很容易跟不上教師的節(jié)奏,并且初中的學習心理到高中本身就是一個質的變化,很多學生初中都是家長以及教師眼中積極活躍的好孩子,到了高中往往發(fā)展大相徑庭。
二、 轉變觀念,樹立正確先進的教育觀念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教師就是知識的占有者以及傳授者,從古至今都是這種觀念,所以就很容易造成,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現(xiàn)象,教師儼然成了一個知識的代名詞,然而伴隨著信心社會的腳步,這種看法已經(jīng)面臨改變。教師所要做的事情除去教授孩子知識還有就是激勵孩子自主思考,養(yǎng)成自主思考的好習慣。教師需要激發(fā)學生的潛能發(fā)揮孩子的真才實學,這樣才能夠推動學生生動活潑快樂自由的發(fā)展。我國的傳統(tǒng)教育當中師生關系一直不算平等,教師往往只把學生作為接受知識的容器,并且認為學生是接受知識以及教育的對象,強調的是標準化的培養(yǎng)模式,利用這種方法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他們最后的個性發(fā)展不言而喻,千篇一律的讀書機器。
然而教學過程實際上是師生交往發(fā)展的一個互動的過程,傳統(tǒng)的意義上教師以及學生應該處在一個師生之間互教互學的模式,讓師生彼此之間成為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往往親師性比較強,如果他們對于某一位教師抱有好感,他們很容易就對這門課程產(chǎn)生興趣,并且會相對重視,愿意花上大力氣去學習這一門課程,但是如果他們不喜歡某一位教師,很容易產(chǎn)生逆反心理,他們對于這位教師的厭煩心理很容易就延展到這門課程上去。在學習某一單元的時候,我經(jīng)常會帶領學生布置場景,調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與學生一起開展情景對話,幫助學生更加輕松的理解教學內(nèi)容。所以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學生以及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愛護學生,從學生的生活上做到時時刻刻關心學生,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但也不能天天跟學生打哈哈,批評和表揚缺一不可。要做到從內(nèi)心上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批評是誠摯的、關心的。教師是對他們由衷的愛護和幫助。
三、 靈活運用教材
在很多教師的觀念當中,都認為只要課前寫好大綱就可以了,課上的時候照著大綱給學生上課就夠了,但實際上遠遠不夠,課程不僅僅是特定的一個知識載體,更是一個給師生一起探究知識的媒介,教師與學生都是課程的一部分。首先教師應該做到靈活運用教材,比如教師應該要對教材進行一個比較適當、有科學性的補充以及刪減,不能以教育局最后的考綱為主,應該適當替換教學內(nèi)容、擴展教學內(nèi)容幫助學生在課堂上做到真真正正的理解課堂上的內(nèi)容以及教材上的知識。
教師還應該以教材為載體,去幫助孩子積累課程資源,在教學的時候可以進行適當?shù)慕虒W資源的積累以及幫助學生調查一些課本相關的學習資料,最后轉化成更高效的學習動力。很多學生學習外語的最終目標就是為了練習語言交流以及處理信息的能力,因為英語教材實際上有非常強的跨學科的優(yōu)勢,現(xiàn)在的人教英語已經(jīng)突破了日常人際交往的范疇,開始涉獵思想品德、政治、自然還有體育等多門學課,為了方便學生面向社會、了解世界,英語教師在講解這些課文之前可以事先跟別的學科教師商量增強課文與課文之間的聯(lián)系。還包括教師對待學生們的課上問答,如果學生回答出來了一定要及時表揚,這些都是尊重學生的表現(xiàn),教師就應該抓住適當機會就給學生誠摯的表揚和鼓勵,這樣才能使學生得到自尊和自信,成為學生努力奮發(fā)的學習動力。其中贊賞不僅僅是針對學生學習中的小小進步或者是努力,還有提高的成績,更重要的贊賞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能力、個性特長、愛好專長等等等。包括他們對于教科書的大膽質疑以及對于教師的超越,贊賞學生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只有這樣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想長,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四、 結語
總而言之,課程改革給我們教師帶來的不僅僅是嚴峻的挑戰(zhàn)還有機遇。雖然已經(jīng)實施,但是鑒于教材的先進性,我們教師仍需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不斷地充實完善自我,以人為本,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教學意識,努力創(chuàng)建平等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實現(xiàn)學生個性的充分自由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柯東霞.交流與互動——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主旋律[J].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2016.
[2]方子純.語篇宏觀結構分析與聽力教學[J].外語電化教學,2017.
作者簡介:
王海霞,甘肅省敦煌市,甘肅省敦煌市敦煌中學;
田健平,甘肅省敦煌市,敦煌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