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保祥 楊其文
摘 要:教師因為教學管理與學生及學生家長產(chǎn)生矛盾是常見的事情,處理得當與否則事關班級管理和教學效果的好壞,對學校管理及校園安全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
關鍵詞:教學管理;師生關系;新形勢
在教育教學工作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產(chǎn)生矛盾或發(fā)生沖突是常見的事情,有時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因教育方法、要求的不同而產(chǎn)生一些矛盾也是難免的,但只要處置得當、合理、不違法,大多問題大家都能解決。畢竟教師教書育人,學生尊師重道,師生之間最和諧的相處方式是基于教育的目的在教學管理過程中形成的。然而,自從媒體報道學生及學生家長打老師的事件和教師因管理班級遭威脅而準備辭職的事件經(jīng)媒體報道后,社會反響較大,師生關系因為教學管理竟然也成了危險的誘因,人們再次把目光投向了校園安全。若處理不當師生之間的沖突有可能激化矛盾、誘發(fā)血案,尤其是教師因為教學管理方面的原因?qū)覍冶淮虻氖录l(fā)生,引起教育界的廣泛關注,許多教師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yè)開始思考……
現(xiàn)代教師職業(yè)的發(fā)展,使教師擔負了許多社會責任。承載了國家選拔人才期望的“升學率”“分數(shù)”已經(jīng)成為教師考核的最重要指標,同時,教師還要進行嚴格的學生班級管理工作,還有一些與學校關系不大的任務教師們也需要做,例如,學生的視力、肥胖、交通安全、保險、足球等等問題,而教師首先作為一個人,精力、能力等等與職業(yè)素養(yǎng)直接關聯(lián)的要素是有限的,要求有限的教師要發(fā)揮出無限的超出正常人極限的能力,顯然是對當前教師職業(yè)的一種苛求。同時,由于中國人自古以來重視教育的傳統(tǒng),使得教師經(jīng)常進入到輿論的風口浪尖,無形中增大了教師的心理壓力與負擔。
教師的人身權利、職業(yè)權利沒有得到社會更多的關注和保護。在一定情況下,作為學校管理者的教師則往往成了“弱勢群體”,因為,一些老師連對學生的管理權、懲戒權都不敢使用。當教師們看到有學生因為遲到被批評、被催交作業(yè)等等理由毆打老師,甚至有個別學生家長因教師管教孩子而遷怒于教師,對教師進行辱罵、恐嚇、動粗等等事件一旦出現(xiàn),社會輿論往往偏向?qū)W生一方,學校和教師一方則成了被指責的對象,大家普遍認為錯在學校、教師。仿佛印證“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句教育觀點。想到這樣的結局教師們就覺得有點后怕。這類事件的發(fā)生,恐怕令不少教師心酸,教師辛苦付出,不但得不到應有的尊重,甚至要遭受辱罵或暴力行為等,相信任何人深處這樣一種職業(yè)氛圍中都會看不到教育和自己未來的希望。不少老師都很想知道,自己的正當權益何以維護?近年來有關教師權益保護的法律、法規(guī)制定了不少,明確教師的教育教學權利不受干擾。但在近年發(fā)生的多起輿論關注的侮辱和毆打教師事件中,公眾往往采取成年人與未成年人配對、公職人員與普通公民配對等對比心態(tài)中,一而再再而三地使教師處于輿論的不利地位。地方政府對于此類問題的處理往往以犧牲教師個人為代價,只要實現(xiàn)地方教育目標指標,盡可能淡化或順應大多數(shù)人意見作為事件處理的手段與方法。真正教師的合法權益和福利待遇往往停留在重視教育的表面文章中。再者,由于對教師施暴者多是未成年人的學生,根據(jù)刑法規(guī)定,他們即使犯罪,也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此,刑法的輕縱使一些學生對使用暴力手段有恃無恐,這實際上對校園暴力事件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其實學生毆打老師的事件并非偶發(fā),學校暴力事件大多數(shù)沒有得到嚴厲的處理。陜西兩名學生因課堂爭執(zhí)而毆打老師的事件。警方只是將被打老師送醫(yī)院治療,兩名學生則被訓誡后放回而不了了之。
學校暴力事件頻發(fā),是社會、學校、家庭等多種原因造成的結果。一部分學校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片面看重學習成績,造成許多差生被歧視;一些家庭對孩子存在的暴力心理傾向不聞不問、不予制止且缺乏引導等;對此學校、家庭、社會都要引起注意,共同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當未成年人出現(xiàn)暴力傾向時,第一責任人應該是父母或監(jiān)護人,通過他們的言傳身教能夠?qū)⒈┝Φ拿妊吭诘谝粫r間被消滅。在加強教育的過程中,教會孩子如何控制情緒,如何疏導情緒,明確告訴孩子依靠暴力解決問題往往意味著智力的軟弱和低下;學校方面則要做好心理健康、法制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明白暴力事件的惡劣性質(zhì)及其影響,二是通過校園文藝、體育、興趣等活動,將個別學生的負面情緒合理宣泄。
教育法明確規(guī)定:教師擁有正當懲戒權。但法律與現(xiàn)實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一方面,教師懲戒或者說教育方法的單一,使個別教師認為懲戒的最好方式就是體罰,使得懲戒權與學生權益之間形成了巨大的沖突,并造成師生關系緊張的狀況;另一方面懲戒權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兩種極端現(xiàn)象:一種是一些教師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既可以讓自己避免傷害也可以讓家長和學生滿意,不敢使用懲戒權,主觀上縱容了個別學生及家長的不良行為,客觀上形成了教師教育明哲保身風氣的形成。另一種是由于法律沒有對教師正當?shù)膽徒錂噙M行法理的嚴格辨析與發(fā)條的嚴格規(guī)范,使一些教師借助暴力手段濫用懲戒權,這不但給學生造成了心理和生理的雙重傷害,也為教師這一職業(yè)抹黑,最終導致師生關系緊張。現(xiàn)實中,我們倡導教師正當使用教師的懲戒權,實際上是以多樣的教育方法來實現(xiàn)。這也是中國大部分教師所采取的手段。具體的教育方法形式多樣,比如對于犯錯誤學生要求其寫檢查、做檢討等都可以使用,更進一步可以使用心理交流的形式,采取一定的心理教育手段發(fā)揮懲戒權的功能。雖然方法多樣,但最終目標是使學生始終走在正確的受教育軌道上,最終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既保護了教師權益,也保證了學生權益,使學校真正成為教書育人的神圣殿堂。
作者簡介:
雒保祥,楊其文,甘肅省金昌市,甘肅省金昌市理工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