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 崔淑娟
個體的成長,離不開教育的參與和支撐,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構成了教育的“三部曲”。就整個小學階段來說,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影響相對更為關鍵、突出。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基礎和起點,學校教育則是支撐這一起點向更高、更科學方向發(fā)展的航標。兩者的密切配合,是小學階段個體教育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學生更好地融合社會教育的基礎保障,對個體一生的成長發(fā)展起著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做好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融合、延伸,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重視班主任工作——智慧愛生,讓班主任做書寫“愛”的人
小學生正處在可塑性、模仿力、觀察力等良好品質(zhì)培養(yǎng)的最佳階段,需要老師和家長的正向引領、積極關注。特別是班主任老師,作為班級的“當家人”、責任人,更是要第一時間去關注每一個學生,敏銳捕捉到他們健康心理中偶存的“陰云”現(xiàn)象,以便更好地促使家校交流溝通,用“愛”去化解“陰云”,以此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其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這才是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真諦。
用“愛”的化解過程中,我們積極運用現(xiàn)代化的方式與學生、家長進行交流,如在QQ上留言,發(fā)送E-mail、微信語音等。但大多數(shù)時間,我們還是選擇了書信這一傳統(tǒng)的交流方式。這樣在讓學生感受到高科技便捷的同時,更深刻地體會到書信溝通的與眾不同。
當下的學生物質(zhì)充裕,條件優(yōu)越,自我意識強烈,看似什么都不在乎的外表下有著一顆極其敏感的心,還特別愛面子。特別在電子產(chǎn)品遍布生活各個角落的環(huán)境下,他們變得更加情緒化。針對此種現(xiàn)象,我們更確信采用書信這一形式與其溝通、交流的必要性。
把“秘密”化為無聲,把“關注”變?yōu)椤扒那脑挕保瑢W生也越來越喜歡這一方式了。做一名智慧的班主任老師,做書寫“愛”的人,有很多待我們?nèi)嵺`和摸索的空間。
二、重視家長會工作——精心安排,讓家長做精神富足的人
家長會是家校溝通的一種特殊形式。它能夠讓家長和教師在面對面的情況下就孩子的學習及在校表現(xiàn)等問題進行坦誠直接的交流。所以家長會的召開,不僅僅是教師與家長的交流,更多地是家校兩者就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及子女教育理念的碰撞。
在召開家長會之前,我們在實驗班級做好了精心、充分的準備工作,以“展覽會”的模式呈現(xiàn)在家長們面前。這樣的形式一方面使家長們耳目一新,另一方面也可以消除家長們的緊張心理。同時消除了家長們對日常家長會“訴苦”“告狀”“排位子”等現(xiàn)象的認識。我們把實驗班級學生的寫字、繪畫、日記、作文、錯題集等作品一一陳列出來。充分利用空間位置,桌子放不下的,把作品張貼在墻上,展示在黑板上。我們要的就是把學生最閃亮的一面給家長呈現(xiàn)出來,讓家長擦亮眼睛重新審視自己的孩子,見證孩子在校的表現(xiàn)和成長,使家長的心里感覺到“付出與收獲”的甜蜜。最重要的是把學生最優(yōu)秀的一面展示給自己的父母,激發(fā)學生的自豪感、成就感,努力為他們營造健康和諧的成長氛圍,使其心理與生理都能夠得到健康全面的發(fā)展,為更好地開展“家校共育模式”起到推進作用。
三、重視家訪工作——細心實效,讓家校共育落到實處
通過總結以往家訪的經(jīng)驗和不足,我們將家訪這一重要形式的要求更加具體精細化。
首先電話聯(lián)系,商量家訪時間。與家長溝通時,需要注意在向家長陳述學生在校表現(xiàn)時,要堅持以表揚為主的原則。要將學生近期在校的各種表現(xiàn)告知家長,如怎樣主動幫助別的同學,有哪些閃光點,各種習慣等,同時要表明自己對此表現(xiàn)的態(tài)度和立場。
其次要耐心聽家長講孩子在家的表現(xiàn)、思想狀況、性格特點等問題,虛心聽取家長對老師工作的意見和要求。同時也要注意觀察學生在家學習的環(huán)境,留心觀察家長的教育方法、思想素質(zhì)是否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如果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要及時誠懇地向家長提出改進意見,還要根據(jù)家長和學生提出的問題和他們交換自己的看法。
家訪時隨帶家訪記錄本,對于明顯問題及家校教育思想的差異,家長對學校、班級工作的建議要及時記錄下來,提升家訪工作的實效性,便于問題的及時反饋及班主任工作的自我反省。
四、重視家校開放日——透明參與,讓家長感受常規(guī)的重要
在課題研究實施中,我們采用“透明開放”的形式,通過積極開展家校開放日,讓家長走進校園、走進教室,通過與學生一起上課、下課、午間休息、活動等,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學校的一日常規(guī)流程,了解自己孩子課上的情況、與同伴交往的情況等,這對于家校齊努力解決孩子存在的心理現(xiàn)象及習慣問題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學生在家長參與的課堂中表現(xiàn)得非常積極,特別是家長來訪的學生,當著自己爸爸媽媽更是積極表現(xiàn),積極踴躍回答問題。
家長都十分自覺地配合老師管理班級,積極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從而更加深刻地體會到老師工作的瑣碎和繁雜。每次家長離校時都會在家長記錄表上用話語表達對老師的敬佩之情。
此外,在“家校共育模式”的實踐探索中,我們還設立了家長心理學堂、家長論壇、“大手牽小手”活動月等活動形式,以學校為教育平臺對家長進行相關心理健康教育培訓,以此更好地達成家校共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