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倩
一、背景分析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我們的語文教學目標也在發(fā)生著新的變化,從以往只注重學生語文知識的傳授到現(xiàn)在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以及學生健全的人格。在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宋慶齡故居的樟樹》的教學中,我以語文課文為載體,讓宋慶齡走進學生的視野,讓語文課堂變得鮮活起來,引導學生領(lǐng)略宋慶齡高貴的人格魅力,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
二、案例描述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文章,文章通過宋慶齡對樟樹的贊美間接地表達了宋慶齡高貴的人格魅力,對祖國的熱愛以及宋慶齡一身正氣,本文通過宋慶齡對故居樟樹的描述教育現(xiàn)在的學生要懂得遇到任何困難都不要退縮,只要自己剛正不阿、堅強不屈就會戰(zhàn)勝當前的困難。
老師:今天我為大家展示一張建筑圖,大家猜猜這是誰的家?
學生:我知道,這是宋慶齡的家,因為語文課本里有一張一模一樣的照片。
老師:那位學生回答得不錯,就是宋慶齡的家,今天我不是向大家介紹宋慶齡的家有多好,現(xiàn)在多有文物研究價值,而是那個房子里的一棵樟樹,也是宋慶齡生前最喜歡的樟樹,曾經(jīng)有人勸她搬家,但是宋慶齡卻為了這棵樟樹放棄了換大房子的機會。有人知道為什么嗎?
學生1:老師,宋慶齡可能喜歡聞?wù)翗涞奈兜?,因為樟樹有香氣?/p>
有的學生腦洞大開,可能發(fā)育比較早,回答的答案讓我都有點吃驚。
學生2:可能是她的丈夫留給她做紀念的,樟樹深深地注入了她對她丈夫的思念。
同時所有的學生都同意這個說法。于是我趕緊打開課本,讓學生通讀一遍,真正地領(lǐng)略宋慶齡的革命情感。之后讓學生再仔細想一想再回答。
學生3:宋慶齡這么偉大的人,不可能為了乘涼而不搬走的,肯定還有別的原因。
學生4:我明白了,樟樹樹枝上不生蟲子,而且宋慶齡不忍心殺死蟲子,所以才養(yǎng)樟樹。
老師:大概意思快接近了,只是應該上升到革命情感的角度去考慮宋慶齡對樟樹的情感,畢竟宋慶齡不是一般的人物,我給你們一點小小的提示,樟樹上有股香氣,才不讓它招惹蟲子,即使枝枯葉落的時候那香氣依然存在。
學生5:原來是這樣,我就知道宋慶齡這么偉大的人物不可能像我們一樣只是為了樟樹的香氣以及綠葉,原來是為了更好的革命理想,我們今天就生活在這樣幸福的時代,是以前的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鮮血換來的,因此我們也要向宋慶齡學習,不忘祖國的使命,不畏懼敵人,用自己的智慧為祖國作出貢獻。
老師:相信每一位學生已經(jīng)懂得了這篇文章真正的寓意了,《宋慶齡故居的樟樹》這篇文章讓我們真正地領(lǐng)略了宋慶齡的人格魅力,作者是在借物喻人。
三、教案反思
課堂上我沒有剝奪學生的想象力與話語權(quán),在語文課堂上更多的是把思考的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在思考之余自主領(lǐng)略宋慶齡的人格魅力,同時也在無形中讓學生在學習《宋慶齡故居的樟樹》這一文的時候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養(yǎng)成。在這樣寬松的語文課堂上,給予學生自由發(fā)言的機會,讓學生的思維在相互討論中碰撞出火花,也大大提高了我的語文課堂效果,使學生感受到語文的魅力。
1.尊重學生的個性,創(chuàng)設(shè)情境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因此教師應當在教學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學生都不喜歡枯燥無聊的授課模式,教師不妨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shè)情境,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前提下,鼓勵學生自由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
在《宋慶齡故居的樟樹》這一案例中,我利用宋慶齡家里的樟樹圖片,本想讓學生聯(lián)系到宋慶齡的品質(zhì)并適當擴展。結(jié)果竟然有的學生思維可能過于活躍,想到了宋慶齡的丈夫,發(fā)展成一篇關(guān)于愛情的文章,這位學生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我想這與他幸福的家庭環(huán)境是密不可分的。面對學生這樣的回答,我并沒有慌,而是讓學生再一次回歸課本,讓學生重新感悟宋慶齡的人格魅力,我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結(jié)合當時宋慶齡生活的年代,重新看一下我投放的照片和資料,可學生依然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刻地體會到宋慶齡偉大的革命情感,因此我又給了學生提示,學生這才恍然大悟。因此我在這次教學過程中,面對學生突如其來的思想跑偏、個性化的理解并沒有打擊學生的想法,而是尊重學生的個性,給予學生指點,讓學生在我一步一步的引導下,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新課標告訴我們,尊重學生的個性,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語文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
2.引導學生解剖深層情感
語文教學不僅僅讓學生認識表面的事物,更要引領(lǐng)學生學會解剖課文的真實情感,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并從中獲得人生感悟,體驗歷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并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這是語文教學的出發(fā)點,也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而案例正是學生對宋慶齡故居樟樹的深層解剖,“別的樹木容易招蟲。從同一棵石榴樹上可以捉到三四種不同的蟲子。它們還要養(yǎng)兒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孫孫都寄生在樹上。而樟樹本身卻有一種香氣,而且這種香氣能永久保持。即使當它枝枯葉落的時候,當它已經(jīng)作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時候,它的香氣仍然不變。只要這木質(zhì)存在一天,蟲類就怕它一天。樟樹的高貴之處就在這里?!睂@段話進行深層次的解剖,才有了對宋慶齡一身正氣的感悟,也有了學生主動學習宋慶齡的不怕敵人,保持自己的正氣精神。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從表面洞察深層情感,開闊了思維,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也有讓我意想不到的答案,雖然有些措手不及,也有的只看到表面,但是更多的是學生能夠在我的點撥下真正明白宋慶齡的革命情感,讓學生明白了革命偉人身上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太多了,我們現(xiàn)在只有一點一點地慢慢領(lǐng)會,并付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