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瑾
摘 要 在“互聯(lián)網+”時代如何將技術、工具、資源和課堂教學整合是大學英語教師面臨的首要問題。為教師提供更多的適應信息化時代的教學法指導成為了“互聯(lián)網+”時代大學英語教材迭代的關鍵?!缎麓髮W英教案手冊》立足課程觀重構了基于項目式教學的《新大學英語》教學流程,一體化打造了翻轉課堂微課,為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下的教材迭代做出了有益嘗試。
關鍵詞 教育信息化 大學英語教材 項目式教學 流程重構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7.016
The Iterativ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ateria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Plus"
——Analysing the compiling idea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ew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Handbook"
LIU Jin
(Higher Education Press, Beijing 100120)
Abstract How to integrate technology, tools, resources and classroom teaching in the era of "Internet +" is the primary problem for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Providing teachers with more guidance on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has become the key to the iter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aterials in the "Internet +" era. The "New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ase Handbook" reconstructs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New College English" based on the project based teaching view. It has made a useful attempt in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al depth.
Keywords education informati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aterials; project teaching; process reconfiguration
0 引言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深入發(fā)展,在線課程、智能評測、大數據分析、學習平臺、手機APP等新型教學形態(tài)、手段、技術和工具正以驚人的速度重構著教學生態(tài)。2012年教育部印發(fā)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明確指出要“注重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然而,當人們對教育技術的期望值不斷膨脹時,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針對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的權威報告《學生、計算機和學習:促進彼此聯(lián)系》(Students, Computers and Learning: Making the Connection)為我們帶來了冷靜的思考。該報告指出:“技術可以放大優(yōu)質的教育,而不能取代平庸的教育?!睋Q言之,技術只是一種學習輔助工具,它改變的是教與學的習慣,卻并未改變學習內容。并且該報告還指出:“我們尚未掌握能夠將技術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的教學法。若將21世紀的技術應用到20世紀的教學模式中,那只會稀釋教學的效果?!?/p>
從教材建設的角度出發(fā),上述報告可以帶給我們一點啟示:傳統(tǒng)的教學法已不再適應“互聯(lián)網+”時代的教學習慣,新的教學形態(tài)和技術呼喚著新的教學法和與之對應的教材將技術放大優(yōu)質教育的潛質最大化釋放。那么,與21世紀的教育信息技術相匹配的教學法是什么?長達200多頁的OECD報告給出了一個備選答案:“技術可以提升體驗式學習,促進項目式和探究式教學法,有利于動手活動與合作學習,提供實時形成性評估與支持教學的群體交互”。其中提到的項目式和探究式教學法正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在《新大學英語》中所倡導的編寫理念(Project-based learning)。
1 項目式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材建設中的應用及探索
1.1 《新大學英語》的研發(fā)特色
作為體現在教材上的教學改革,《新大學英語》早在2011年便將項目式教學法引入大學英語教材的編寫。該教材立足新時代培養(yǎng)高水平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需要,將英語教學置入具有實際意義的項目研發(fā)或者問題解決過程,實現了課堂語言教學向課外真實應用的有效延伸。該教材強調讓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去體驗整個學習過程,鼓勵他們選擇適合自己需要的材料和方法進行學習和反思;同時,倡導協(xié)作式學習中的因材施教,充分體現了掌握語言應用技能所必須的“做中學、學中做”的認知和體驗范式,使得英語學習不再是填鴨式、被動式的應付,而是一個多維的智商和情商的體驗和實踐的過程。此外,該教材倡導“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在設計上重構了信息化時代的學習流程,通過課前信息傳遞,課上內化吸收提高學習成效,折射出了信息化環(huán)境下新生代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風格。
1.2 《新大學英語》的使用效果及影響
隨著信息技術與教育的不斷融合,項目式教學和“翻轉課堂”所倡導的教學理念和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育領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和應用。在2015年公布實施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中有這樣的描述:“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可以采用任務式、合作式、項目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使教學活動實現由‘教向‘學的轉變,使教學過程實現由關注‘教的目的向關注‘學的需要轉變,形成以教師引導和啟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為主要特征的教學常態(tài)?!膭罱處熃ㄔO和使用微課、慕課,利用網上優(yōu)質教育資源改造和拓展教學內容,實施基于課堂和在線網上課程的翻轉課堂等混合式教學模式,使學生朝著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方向發(fā)展?!?/p>
2017年筆者通過“問卷星”對《新大學英語》的用戶進行了線上問卷調研,參與調研的一線教師和教學管理者來自25個不同的學校。根據調研結果統(tǒng)計,81.82%的被調研者認為相對于傳統(tǒng)課堂,采用項目式教學的學生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明顯提升”。另外,教師通過教授《新大學英語》,其課程設計能力(90.91%)、教學靈活性(63.64%)、課堂掌控能力(45.45%)都得到了明顯提升;與此同時,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92%)、運用計算機網絡查找、分析資料的能力(80%)、語言應用能力(72%)、學習反思能力(56%)、研究問題的能力(54%)得到了顯著提升。
1.3 “互聯(lián)網+”時代開展項目式教學的挑戰(zhàn)與教材迭代思考
雖然《新大學英語》按照教材教案化的原則進行編寫,在單元項目實施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提供了清晰明確的指示,但是項目式教學對于初次運用該教學法的大學英語教師而言是個不小的挑戰(zhàn)。調研結果顯示的挑戰(zhàn)主要存在于以下方面:教學活動的設計(72%)、教學評估與監(jiān)控(56%)、教學的組織與協(xié)調(52%)。教師可能對如何指導教學活動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對學生自主環(huán)節(jié)增加后的課堂把控感到恐慌,對在過剩的網絡資源中挑選合適的學生自學資源感到困惑;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慣于傳統(tǒng)授課方式的教師質疑項目式教學的教學成效:過多的活動是否會讓學生的注意力偏離語言學習和應用的目標?
這些問題或多或少反映了在“互聯(lián)網+”時代如何將技術、工具、資源和課堂教學整合是大學英語教師面臨的首要問題。為教師提供更多的適應信息化時代的教學法指導成為了提升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迫切需求,同時也是“互聯(lián)網+”時代大學英語教材迭代的關鍵。
2 《新大學英語教案手冊》的研發(fā)實踐和編寫特色
2.1 《新大學英語教案手冊》的研發(fā)實踐
為了讓教學雙方有更好的教學體驗,在“互聯(lián)網+”時代充分發(fā)揮項目式教學優(yōu)勢,高等教育出版社在《新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的基礎上推出了《新大學英語教案手冊》及在線課程一體化解決方案。
《新大學英語教案手冊》研發(fā)的總原則是立足課程觀,根據《新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的使用實踐,對相關教學資源進行分類組合、增刪,重構適應信息化時代教學模式和習慣的教學流程。具體原則如下:(1)確定每單元的核心項目進行指導;(2)將語言點、技能點、文章語篇分析做成微課,配合“翻轉課堂”教學使用;(3)明確課前、課中教學步驟,以操作性說明為主,描述性成分為輔;(4)紙質教案主要內容需包括:微項目(mini-project)題目,所需課時,步驟說明,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評估與反思;(5)提供單元項目式教學所需資源,包括微課、電子教案、評估表等。
2.2 《新大學英語教案手冊》的編寫特色
2.2.1 立足課程重構教學流程,為項目式教學提供全程指導
《新大學英語教案手冊》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學參考書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它不拘泥于單個教學任務的設計和解答,而側重對整個教學流程的規(guī)劃和管理。每個單元提供詳細的教學目標分解和練習對應表,為教師靈活安排教學提供了選擇依據。同時,單元的總項目(grand project)被拆解成若干微項目(mini-projects)以增強項目的可操作性。此外,教師可根據單元末的“教學評估測評表”來對教學進行評估。
2.2.2 一體化設計翻轉課堂微課
項目式教學所提倡的學生自主學習不是盲目的自主,尤其是涉及到“翻轉”到課堂以外的學習內容時,教師也應該加以指導,將其“有意義”地融入整個教學流程,并對自學內容進行監(jiān)控和檢測以保證學習成效。為了有效支撐項目式課堂教學,掃除學生完成項目時在語言、策略、知識、技能等方面的障礙,《新大學英語教案手冊》根據課程各個環(huán)節(jié)教學需要,一體化配備了微課資源。
2.2.3 提供充分的 PBL 教法指導
每個微項目均設有主要信息表,明確活動主線、項目成果、時間要求、難度說明、相關資源、教學目標等信息。細化教學流程,按課前和課中明確教師應該做什么,學生應該做什么。對需要教師提供總結或者擴展的知識點,或是有難度的開放性問題,也提供了相應的參考內容,供有需求的教師選用。
2.2.4 為靈活教學提供多項選擇
考慮到大學英語教學多元個性的特點,《新大學英語教案手冊》中的微項目以及項目中的步驟給教師提供了選擇的余地,以保證其針對不同教學實際的適用性和參考價值。教師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在用同樣的語言材料設計的平行微項目a/b之間以及設有可選的項目步驟之間進行選擇。
3 結語
《新大學英語教案手冊》及在線課程一體化解決方案是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東南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的專家及教學團隊繼開展多年項目式大學英語教學并經過幾輪《新大學英語綜合教程》教學檢驗的最有參考意義的課程設計成果。他們的有益經驗為繼續(xù)推動項目式、探究式教學理念與信息技術的融合,讓21世紀的大學英語學習在真正意義上發(fā)生做出了貢獻!
注釋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2012-03-13.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203/t20120313_133322.html.
[2] OECD.Students, Computers and Learning: Making the Connection.2015-09- 15.http://www.oecd.org/publications/students-computers-and-learning- 9789264239555-en.htm.
[3] 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