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質娟
摘 要:人文素養(yǎng)對于培養(yǎng)中學生的工匠精神起著很大的作用,而學習文言文則是培養(yǎng)中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很好的有效途徑,但因為文言文的枯燥乏味,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很強,因此探索創(chuàng)新性的漢語文言文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工匠精神有著很大的作用。本文就主要探討如何打造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有效課堂。
關鍵詞:初中教學;文言文;有效教學
語言晦澀難懂,時間相隔久遠,時效性折扣……這些都是文言文學習時會遇到的難題。如若缺乏正確的教學方式,學生在學習時就會存在各種困難。教師應從語言、文章大意、時代背景、深層內涵等多個角度具體分析情況,尋求對應的切入點。文言文教學雖然具有一定的難度,但不代表“無機可乘”,擺正教學目標,改善教學結構,教師仍然能夠建立高效課堂。
一、增強趣味性,提高參與度
對于初中的學生而言,不同教師的教學方式與教學風格對于他們的吸引力是不同的,大多數學生都是不喜歡死氣沉沉墨守成規(guī)的教學。初中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階段,崇尚的是“活力”與“激情”。在教學時,我們應該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比如講《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中燭之武的神態(tài)描繪時,老師可以讓一位性格開朗、表演欲強的學生上臺表演燭之武的神態(tài);同時,老師可以適當地拓展文中的趣事,也可以給學生適當地講解一些常識,比如燭之武下城的時候是夜縋而出,因為當時的城墻比較高,在兩軍對壘的時候城門是無法打開的,所以要用小筐子用繩子把人給運下去,適當穿插古文常識,也可以激發(fā)學生對于這篇文章的閱讀興趣。又如講解《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時,老師可以給學生一些表演的機會,讓學生進行趣味的文章表演,學生都喜歡活躍的氣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力度和課堂效率。老師應該盡量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愛上教學課堂。
二、遵循教學規(guī)律,把握課本內容
守正就是遵循文言文教學規(guī)律,讓教學行走在“文”與“言”之間,真正將“文”與“言”落到實處。具體應從以下四點入手。
(一)從文言角度學習語言的應用
教師以文言語言為教學視角,將文言語言置于特定語境,引導學生理解學習,理解課文,活學活用,學以致用。
(二)從文章的角度教體式
文言文都有獨特的體裁特點,或即使是同一文體,也會因作者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風格。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教會學生把握文體和作者的個體風格,其中文體是解讀作品的方向,作者個體風格是解讀作品的捷徑。
(三)從文學的角度鑒賞作品
文言文作品解讀,是理解作品的基礎,從作者出發(fā),適當補充史料拓展,幫助學生形成作品表象,給學生以解讀啟迪。
(四)從文化的角度化育學生
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借助文言文“問題”,以問啟思,以問促思,以古鑒今,幫助學生理解文言文,應用文言文。教育學生,真正是自然狀態(tài)下的“潤物細無聲”。
三、豐富課程內容,構建立體教學
一篇文言文由寫作手法,寫作背景,寫作意圖和時代特征等各因素構成,在教學時教師應掌握不同角度的切入點,豐富教學內容,構建立體課堂。比如《陳情表》的寫作背景是正值三國戰(zhàn)亂,諸葛亮率軍征討,臨行前辭別劉備,從而寫下了情真意切的《陳情表》。那么在具體教學時,教師就可在文本背景介紹時引入三國歷史,包括“三顧茅廬”,“白帝城托孤”等歷史故事,幫助學生了解諸葛亮的忠心赤膽,體會諸葛亮的內心活動,在此基礎上繼續(xù)深入學習。學生在感情基調的指引下能逐漸明白諸葛亮的良苦用心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人格精神,理解起字詞來也就會更加得心應手。不同的文章具有各自鮮明的情感色彩,這些特點也恰恰體現了文章不同的價值觀和內涵。教師應要求學生在學習文章前,首先要對其作者,寫作背景,以及歷史特征做出大概了解,找到感情基調。其次還應結合延伸資料,豐富課本內容,對文章大意做出初步判斷。另外學生也可對比相同類型的其他文章,找出異同點,鞏固課后學習。
我在教學《魚我所欲也》一文中,就從“選擇”出發(fā),讓學生“談選擇”,學生們很快被“現實”問題所吸引,而不再糾結于“古文”抉擇。讓學生帶著這一問題思考,延續(xù)孟子的抉擇難題,游走在“生”與“義”,領悟文中的兩難境地,體會兩難的現實意義,緊扣文章命題。在學生“選擇”的過程中,逐漸剝離出文章的真諦,學生自然而然的“順應本心”。人生面臨太多選擇,也面臨太多放棄,選擇即放棄,保持本心,順應本心足以。讓學生談選擇,拋出“兩難”,依據“本心”選擇,那么“本心”即選擇的依據,是解難的準則。學生很快就可以把握文章的內涵,在文化認知方面也大有長進。
四、結語
文言文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它不僅記述了歷史,同時也點明了當時的歷史背景和人文環(huán)境,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是一條平坦的道路。但文言文的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是很重要的,如果教學方法適當,這對于開闊學生的眼界也會有極大的作用。文言文獨具魅力,極具古人智慧與哲理,文言文的學習是增強學生文化修養(yǎng)和文化底蘊的重要學習內容。教師在文言文教學時應揚長避短,著重突出其內涵魅力和語言的博大精深,減少字詞翻譯的枯燥困難,以文言并重為準則,豐富教學結構和內容,借助朗讀,背誦,摘抄等手段促進文言文的興趣學習。教師要時刻注意教學偏差的產生,本著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初心,建立高效文言文課堂。
參考文獻
[1]安輝.文言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探究[J].中初中教學研究,2011(7).
[2]張美華.對高中文言文教學的幾點體會[J].考試周刊,2012(65).
[3]周成榮.激發(fā)學生興趣,展現文言魅力——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思路淺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9(10):8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