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清
摘 要:在當今新課改影響下,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當中利用時事政治是非常重要的,主要論述了時事政治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利用,可以有效強化初中政治課堂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時事政治;初中;政治課堂教學
時事政治指的就是在社會范圍當中,具有影響力的事件,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利用時事政治,不僅可以豐富教材理論內容,還可以豐富政治課后時間,實現(xiàn)理論和實踐的聯(lián)系,滿足學生各個方面的學習需求,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時事政治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政治教師在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利用的教學方法不恰當,就會降低教學成效。一些教師片面地認為學生不夠了解時事政治,沒有形成成熟的思想,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簡單地介紹國內外的重大事件,沒有進行深入的分析。一些教師只是為了應付中考,因此要求學生利用死記硬背的方式掌握熱點時事,而沒有進行具體分析,這樣一來,學生很難掌握其中內涵。再加上一些地區(qū)的教育條件比較落后,一些教師不夠關注時事政治,在引入時事政治的過程中,只是突擊性地選擇,強制學生進行死記硬背。
在這種背景下,為了實施政治教育改革,那么教師和學生都要與時俱進,有利于素質教育更好地實施,這就說明在初中政治課堂當中利用時事政治是非常必要的。
二、時事政治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1.協(xié)調教材內容和時事政治
初中教學階段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政治課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協(xié)調政治教材內容和時事政治,以時事政治為基礎,科學地導入政治課堂當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法律護我成長”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制定出精美的PPT,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當今時事政治的情境,教師可以利用圖片和聲音等方式,詳細地講解我國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并且告訴學生,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正不斷完善未成年人保護體系。利用時事政治,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法律意識。
創(chuàng)設具體的教學情境,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參與情況,以學生的學習反應為基礎調整具體的教學活動。同時教師需要多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把握學生的興趣愛好,從而篩選出學生感興趣的時事政治,加強聯(lián)系學生的興趣愛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建立學生的政治參與意識。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選擇和學生有關的時事政治,讓學生感到政治就在身邊,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引導學生評論時事
時事政治的范圍比較廣泛,而初中生的知識面比較窄,考慮的問題也不夠深刻,他們接受事情比較表面,沒有掌握事情發(fā)生的實際原因。教師需要定期開展評論活動,加強師生的互動和共同討論,將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調動出來,盡量讓學生獨立去思考,幫助學生掌握時事政治的內涵。此外在討論過程中,教師需要尊重每一位學生,引導他們將自己的想法勇敢地抒發(fā)出來。一些學生的觀念可能非常幼稚,甚至是錯誤的,教師需要發(fā)揮積極的引導作用,對其及時糾正。
例如,在學習“讓挫折豐富我們的人生”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奧運冠軍孫楊的事例:在2016年巴西奧運會的過程中,孫楊因為身體原因沒有得到1500的金牌。教師可以利用這個事件教導學生積極地面對人生挫折。教師要給出學生討論的時間,讓學生判斷孫楊的行為,教師也要參與到討論當中,鼓勵學生建立質疑精神。教師要尊重學生提出的不同觀點,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3.建立科學的價值觀念
初中生是我國未來的接班人,在素質教育的影響下,初中生需要建立參與意識,將時事政治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通過政治課堂可以向學生傳播正能量,提高學生對政治的理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學習“競爭合作求雙贏”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當今人民幣匯率調整等時事政治,幫助學生正確地區(qū)分事物,建立科學的三觀。教師講解理論知識的過程中也要適當?shù)丶尤霑r事政治事件,讓學生感到政治就在自己身邊。
通過以上綜合的論述,說明時事政治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是非常重要的,在當今新課改的影響下,初中政治教師需要重視時事政治的應用,并且利用有效的措施,加強利用時事政治,從而提高初中政治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汪麗.新課標下多媒體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0(3):142.
[2]陶孟義.情景教學法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學周刊,2015(1):83.
[3]張翠萍.對有效提問原則如何應用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2,28(6):130-131.
[4]戴瑩.論初中政治教學與時事政治教學結合的意義及措施[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3):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