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忠寶
摘 要:高中信息技術課與其他課程不一樣,有其特殊的地方,它由兩部分構成,即理論知識部分和實踐操作部分,所以就決定了這門課的特點——復雜性和不可控性。要上好一節(jié)信息技術課,這對老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從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角度去考慮,老師不但要完成對應的教學任務,還要不時地向學生介紹一下目前社會信息技術所能達到的水平,以及講解信息技術發(fā)展的趨勢。
關鍵詞:訓練;基本操作;互動
本人從教十八年,對信息技術的教學工作有所感悟,回顧這些年的教學工作,很有體會,為了更好地指導我們今后的教學工作,揚長補短,使我們的教學效果最大化、最優(yōu)化,談幾點不太成熟的思考。
一、強化訓練,重視基本操作
由于我們的學生在初中就沒有接受完整的信息技術教育,有些學校沒有正常開設這門課,相當多的學生接觸計算機的機會很少,甚至有的學生到上高中之前還沒有上過計算機課,對計算機了解很少,更談不上操作了,記得有一次我在上第一節(jié)實踐課時,有的學生都不會開機,只把顯示器打開,然后坐那兒等,他們以為開計算機跟開電視一樣。這是他們缺少最簡單的計算機常識所導致的,所以我們就必須從這些簡單的計算機的常識開始講。比如,開機時我們應該先開什么,后開什么,關機時我們應該先關什么,后關什么,這些操作對于有些學生過于簡單,但是他們的操作是不是就規(guī)范呢?不一定。所以我們就應該強調操作的規(guī)范問題,這看似一個很小的問題,但是它折射出一個道理——應該有一個良好的操作計算機的習慣。大家都知道,知識好授,習慣難養(yǎng)。經常用到一些基本操作,比如怎么選中目標(包括連續(xù)和非連續(xù))、復制、移動、查找、新建文件(文件夾)、更名等,這里我要舉幾個例子,比如“要把一個文件移動到另外一個位置”和“要把一個文件復制到另外一個位置”。操作的方法一樣嗎?考試的時候有的學生不管是哪種操作都統(tǒng)一用“復制”的方法進行操作,這顯然不對,從字面也可以看得出來,一個是“移動”,一個是“復制”。這就暴露了學生平時學習中的問題,不求甚解,什么是“移動”,什么是“復制”,所以我們平時授課的時候就應講清楚什么樣的情況用“剪切”,什么情況下用“復制”,很簡單,如果始終只有一個文件存在只是文件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那就應該用“剪切”,如果最終有多個相同的文件存在那就應該用復制的方法。這里暴露了一個問題,就是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好,浮躁、急于求成。這就需要我們平時好好地培養(yǎng)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所以也看得出來,我們的信息技術水平測試就是把我們的教學方向向這方面指引。
除了我舉的幾個例子所涉及的基本操作之外,還有好多基本操作需要我們平時加強訓練,這里我就不一一舉例了??傊?,對于這些基本操作一定要達到很熟練的程度,因為好多復雜的操作都是建立在這些基礎操作之上的。如果連這些基礎操作都掌握不好,就談不上操作技巧的掌握了。
二、有效控制課堂,師生互動,提高上機效率
機房是我們傳授信息技術知識技能的主要陣地,如果沒能很好地控制機房紀律的能力,那信息技術課的質量就要大打折扣了。我根據(jù)自己平時的實踐和在機房中出現(xiàn)的問題,總結了這么幾招,具體實施上還需要適時而動。
1.突然安靜法
全班喧嘩場面出現(xiàn)時,先停止正在進行的活動(講解或演示),不做任何評價,而是直接用教學軟件“黑屏”,順便再次簡要說明現(xiàn)在應該完成的任務和目標。這種方法其實是大家經常用的一種方法。并且效果比較明顯,也是操作起來最為簡單的一種方法。
2.行間巡視法
由于我們學科的特點,我們幾個信息技術老師的辦公室一般就靠近機房,所以我們但凡有人上實踐課,只要沒有特殊情況大家都到機房來,這樣有三個好處:一是可以幫助任課教師管好課堂紀律;二是可以幫助任課教師輔導操作有困難的學生;三是大家可以相互聽課,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這樣可以說是一個雙豐收的措施,學生可以把發(fā)現(xiàn)的問題當場解決;老師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課堂,對自己的課有指導價值。
3.個別轉播法
當發(fā)現(xiàn)某個同學在那兒做與講課無關的內容時,可以利用我們的教學軟件轉播此學生的屏幕,“×××同學很活躍,那么我們來看看他的作品做得究竟如何呢?”注意不能強加批評,可以委婉勸誡,也是個很不錯的方法。當然也可以利用此方式表揚做得好的學生,做到獎懲分明。
我們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不斷嘗試、發(fā)現(xiàn)和總結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這樣,既鍛煉了自己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處理能力,更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了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同時還可以協(xié)調好師生關系。如此三全齊美之事,又何樂而不為呢?
綜上所述,我覺得我們的信息技術課,應該從課堂上下工夫,而不能放棄課后的輔導工作,不能只圖表面花哨,而沒有實質性內容,對特殊的學生可以進行個別輔導,讓學生每一節(jié)課都有所收獲。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們的課堂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任明扣.教學中學案導學法應用的實踐探索[J].當代教育論壇,2013(2).
[2]張成紅.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科技信息,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