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課程評價具有檢查、診斷、反饋、激勵、甄別和選拔的多種功能,根據(jù)教育心理學的“赫洛克效應”,有效的課程評價對渴望得到鼓勵和肯定的小學生有很強的激勵性。然而,由于鄉(xiāng)村小學地理位置、教師年齡分布等原因的影響,許多鄉(xiāng)村小學語文教師在課程評價中進入了“四個單一”怪圈——評價傾向單一、評價方式單一、評價對象單一、評價情感單一,顯著降低了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效率。對此,筆者結(jié)合教育心理學和實際教學經(jīng)驗,提出要四管齊下解決四個單一怪圈:一、活用體態(tài)語言和激勵機制將評價技巧“立體化”;二、關注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階段的變化將評價對象“個性化”;三、利用適當和有針對性的評價語言將評價色彩“多元化”;四、懷著真心和期望將評價感情“真實化”。通過評價技巧全面提升,能夠?qū)πW生做出合理的激勵,幫助他們增強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習習慣。
【關鍵詞】鄉(xiāng)村小學 語文課程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9-0076-02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中提出,廣大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評價的多種功能,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全面反映學生語文學習水平,促進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小學生有顆稚嫩的童心,好勝心強,渴望得到教師和家長的關注、尊重和肯定。教師利用課堂評價,對小學生做出適當?shù)募睿軌蛴行г鰪娝麄兊膶W習興趣、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提高學習效率。
由于鄉(xiāng)村小學青年教師較少,中老年教師較多,大部分教師在長年的教學中已經(jīng)有了相對固化的教學評價模式,在固有教學模式和新課標理念的沖突下,很多人進入了“四個單一”的怪圈:一、評價傾向單一,不是批評就是激勵,沒有將兩者很好地結(jié)合起來,往往過猶不及;二、評價方式單一,許多教師只用口頭進行鼓勵,感染力不強,容易讓學生感到膩煩;三、評價對象單一,對所有學生各種情況都是一樣的評價,沒有真正注重學生的差異化成長;四、評價情感單一,往往都是因答對而表揚,敷衍了事。
筆者認為鄉(xiāng)村小學語文解決課堂評價的“四個單一”怪圈問題的有效辦法是注重“四化”評價,創(chuàng)造快樂課堂,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評價功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被尊重,被肯定,被鼓勵的快樂,最大化地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最終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
一、評價技巧“立體化”
所謂評價技巧立體化,即通過言語、體態(tài)、機制等方法多管齊下,使得課堂評價的形式更加多樣,豐富,更易于讓學生接受。
(一)活用體態(tài)語言。有句名言說得好,語言是人類溝通的橋梁。然而,在溝通藝術(shù)中,語言并不是唯一的方式,良好的溝通還需要借助體態(tài)來淋漓盡致地表達意圖,使聽者更能心領神會。小學生還處于童年階段,心理敏感,自尊心強,情緒較不穩(wěn)定,否定性評價容易挫傷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產(chǎn)生逆反或自卑心理。因此,在日常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除了用一些激勵性的評價語言以外,常常會用表情或是肢體語言進行委婉的課堂評價,既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教師的苦心,又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比如在提問時學生較為緊張,于是我面帶微笑,用親切期待的目光注視著他,對他的回答輕輕頷首以示鼓勵;如果回答錯了,我也不直接否定,而是輕輕地搖頭、微笑,暗示他們再做嘗試。這種委婉評價比直接否定要有效得多,學生更容易認同、合作。
(二)善用激勵機制。除了利用言語和體態(tài)進行課堂評價,還可以適當利用競爭和獎勵,促進評價作用。兒童天性好勝,但是韌性較差,因此適當?shù)莫剟钅軌蚬膭钏麄儓猿謱W習,感受被肯定的快樂。比如在每個學習階段,對于做得好或者進步大的學生,除了表揚,我還適當發(fā)放小紅花、學習用品等獎品,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利用兒童好奇心和好勝心強的特點,在課堂學習中將學生進行分組,檢驗他們的學習成果。評比表現(xiàn)最棒的小組,既可以培養(yǎng)友誼,又能讓學生互相學習。當然,獎勵和競爭如果過限,也會誤導學生為了獎勵而學習,或產(chǎn)生過度的競爭意識,因此,一定要把握一個度,避免適得其反。
二、評價對象“個性化”
許多教師,在評價每一個學生時,都是千篇一律的“做得好”或者“有進步”,卻忽略了班級中每個學生水平、性格、偏好都有差異,同一個學生在不同的階段也有區(qū)別,用單一的方法和態(tài)度對待學生顯然是行不通的,所以,在鄉(xiāng)村語文課堂中,要注重評價對象的差異,關注每個學生的不同,進行“個性化”評價。
俗話說,孩子是祖國的花朵,然而花朵也有不同的品種和生長期,如果只用一種肥料澆灌花朵,許多花朵都會出現(xiàn)不耐受反應,一個課堂里的學生也是這樣。教師應面向全體學生,有針對性地給予不同的學生不同的鼓勵,從學習水平上來說,既要贊揚鞭策優(yōu)秀生,又要肯定激勵中等生、寬容鼓勵后進生,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需求;從學生性格上來說,對于特別自卑和渴望肯定的學生,評價的頻率和熱情不妨提高,對于較為自信的學生,則要夸獎和提醒相結(jié)合。
關注每個學生不同階段的改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在擅長和不擅長的學習階段間切換。在投入熱情與激勵變化時,學習水平可能會有所波動,這個時候,不應該單純以“你做得真好”一類評價來敷衍,而是應該密切關注學生情緒和學習水平的變化,階段性地改變評價,如當后進生進步時,予以熱情的鼓勵“你進步了”、“你又進步了”,當中等生進步后,評價變?yōu)椤澳阕龅谜婧谩钡鹊?,當學生遇到難題表現(xiàn)不夠時,以啟發(fā)和引導為主,適當鼓勵“在____處還可以____就更好啦”、“還能爭取更棒一點”等等。
三、評價色彩“多元化”
(一)評價語言有限度。嚴師出高徒影響了一代教師的教學理念,但“賞識教育”的溫情鼓勵效果也是不容忽視的。教育學中著名的“南風效應”正說明了這一點。然而,在這兩種觀念的摩擦中,許多教師采用的課堂評價模式比較單一,不是像南風一樣單純夸獎,就是如北風一般一味斥責,這種籠統(tǒng)單一的方式大大削弱了教學評價的導向功能。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的“超限效應”說明同類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容易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特別是對于性格沒有成型的小學生,一味斥責容易引發(fā)自卑和逆反,過分夸獎則是容易自大和松懈。因此,評價語言的使用要把握一個“度”,要有多元化的評價色彩,既能夠在學生做得好時及時夸獎、肯定學生,又能夠在學生有所欠缺時適時督促鞭策學生,做到有的放矢,讓學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長處和不足。
(二)評價語言要有針對性。清代教育家顏昊有言:“教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對于小學生來說,夸獎比斥責更容易接受,因此在課堂中,還是需要以夸獎為先,委婉指出不足,這就需要考驗教師本人的說話技巧。網(wǎng)上公開課視頻中,特級教師賈志敏老師面對一個讀書聲音細小的學生這樣評價:“你讀得真好聽!老師要感謝你爸爸媽媽給了你一副好嗓子。不過,你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好了。不信,你試一試!”“你讀得真好聽!”先讓學生感受到了老師的肯定,下一句巧妙地轉(zhuǎn)折,“你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好了”比斥責讓孩子易于接愛。“不信,你試一試”,更是激發(fā)起學生挑戰(zhàn)的欲望。短短幾句話,針對性極強,既鼓勵了學生,又指出不足,鞭策學生繼續(xù)進步,這樣的高超評價技巧和拳拳愛生之心值得廣大教師學習。
四、評價感情“真實化”
以上三點,都是技巧部分,要真正畫龍點睛,讓評價發(fā)揮最大作用,還需要教師將評價感情“真實化”,也就是要求教師在評價中貫穿真情實感。首先要重視課堂評價的作用,將課堂教學視為學生與教師的雙向互動,注重雙方反饋的傳遞,而不是教師單方面填鴨式教學,講完課就完事;其次要有一顆全心全意關愛學生的心,對于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不偏不倚,以增強學生和教師間的情感交流,激勵督促學生學好語文知識,打下學習基礎為己任;最后要講真心話,對學生不做虛偽違心的評價,而是用言語、表情、動作等向?qū)W生傳遞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與肯定。兒童的眼睛是最清澈的,心靈是最純潔的,只要教師付出一顆真心,他們一定能感受到愛的溫暖。
正如“皮格馬利翁效應”——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小學生就像一張等待書寫的白紙,教師和家長都是執(zhí)筆人,是孩子稚嫩心靈的引導者。愿廣大鄉(xiāng)村教師都能運用“四化”進行課堂評價,打造快樂課堂,向孩子傳遞真摯的肯定、親切的鼓勵和積極的期望,從而使學生從小對自己充滿信心,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爭取人人愛上語文課,能在優(yōu)雅美妙的學習氛圍中展現(xiàn)自己的精彩。
參考文獻:
[1]沙水花.借助評價語言的魅力引領學生快樂學習[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11.(26):12-13.
[2]鐘曼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策略研究[J].未來英才,2015.(5):40.
作者簡介:
肖福琴(1969.7.30-),女,福建省龍巖市人,大專,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