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計算是數學的心臟,可以說沒有計算就沒有數學。因此,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是貫穿小學數學教學全部內容的主線,培養(yǎng)小學生具有一定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掌握基礎知識是前提
1.算理和法則是計算的依據
正確的運算必須建立在透徹的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生的頭腦中算理清楚,法則記得牢固,做四則計算題時,就可以有條不紊地進行。如: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積、商的變化規(guī)律,分數的意義與性質,分數單位的概念,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約分與通分等概念學生必須牢牢掌握。
2.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是關鍵
整數、小數、分數的運算順序都是同級運算從左往右依次計算,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有加、減,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減;有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學生弄清運算順序是很重要的。
3.運算定律是保證
小學教材中主要講了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減法的一個性質:“從一個數里減去兩個數的和等于從這個數里依次減去兩個加數。”以及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這幾個定律對于整數、小數和分數的運算同時適用,用途是很廣泛的。教學中,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要求他們記熟定律的意義至關重要。
二、加強基本技能訓練是關鍵
1.強化口算
在四則混合運算中,加強基本訓練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要加強口算教學和練習??谒闶枪P算的基礎。筆算的技能技巧是口算的發(fā)展。因此,不僅低中年級基本口算的訓練要持之以恒。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及時鞏固概念、法則,增大課堂教學的密度,提高計算能力,而且可以在口算訓練中,通過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靈活運用知識,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注意力和記憶力。
2.夯實筆算
筆算是計算的關鍵,小學階段大部分數學題都要求學生通過列豎式的方法進行筆算。這一內容是學生們特別容易出錯的,在計算時也特別粗心。如,小數的乘、除法這些知識,在計算時學生們感覺頭痛,稍微不細心,就有可能出現打錯一個小數點、少寫或多寫一個零等錯誤。因此,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專項訓練。
3.學會簡算
簡算是依據算式、數據的不同特點,利用運算定律、性質及數與數之間的特殊關系,使計算的過程簡化、簡潔的計算方法。簡算是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認真分析、善于發(fā)現事物規(guī)律,訓練學生思維深刻性、敏銳性、靈活性,提高計算效率,發(fā)展計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學數學里,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與分配律,是學生進行簡算的主要依據。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特別注意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與熟練掌握這五條運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簡便計算方法,并經常組織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簡算練習,讓學生在計算實踐中體驗簡算的意義、作用與必要性,強化學生自覺運用簡算方法的意識,提高學生計算的靈活性和正確率。
4.綜合訓練
為了促使學生熟練掌握計算的技能技巧,形成計算能力,加強練習是必要的,但是練習要注意科學性,講究實效,練習設計應注意以下幾點:
(1)突出法則重點練。如,140-50=140-40-10=90,進行這樣的一看、二想、三說的互補法訓練,使學生眼、腦、口并用,大大促進了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
(2)容易混淆的對比練。通過對比,不僅鞏固了基礎知識,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力和注意力。
(3)經常出錯反復練。根據學生平時計算中的錯誤隨時登記,分析歸類,有針對性地反復練,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多種類型綜合練。為了使學生牢固地掌握計算法則,可以把相似類型的基本題綜合在一道混合式題中,使法則在分辨中得到鞏固。
三、培養(yǎng)良好習慣是保證
1.培養(yǎng)學生認真書寫習慣
學生認真、細致的習慣是平時養(yǎng)成的,在教學中,要嚴格要求學生。在學生做題時提醒他們要認真仔細,看清題目所表達的題意,看清題目中所提供的數據,根據題目的要求說出數量關系并正確列出式子進行計算,以提高學生在解題時的準確性。
2.培養(yǎng)學生審題的習慣
計算題的計算數據和運算符號學生們經常容易看錯,也容易忽視對題目的周密觀察和認真分析,盲目地進行計算,就容易使計算繁難,影響正確率。因此,要加強審題訓練??梢髮W生按“兩看,兩想,再計算”的程序進行。即:先看一看整個算式由幾個部分組成,想一想一般方法如何計算,再看一看有沒有某些特殊條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簡便方法計算。教學生對題目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分析。
3.培養(yǎng)學生自覺檢查的習慣
自覺檢查習慣的養(yǎng)成能夠有效地保證計算的正確率,即使學生具備了比較強的口算和筆算能力也依然要靠驗算來確保計算正確。驗算有很多種方法,其中,由逆運算來進行檢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由于采用了逆向思維,所以能夠有效地凸現計算過程中的疏漏,簡言之就是采用逆運算,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能檢測出計算中的錯誤,這樣有效地使計算的正確率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總之,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是一項細致的長期的教學工作,除了要做好上述幾項工作,還要注意做好學生的輔導工作。課堂上,通過學生回答問題,口算、板演、或書面作業(yè),要及時發(fā)現學生在計算中出現的問題,并加以解決,使學生的錯誤消滅在萌芽之中。教師要認真批改作業(yè),分析錯誤原因,找出錯誤規(guī)律,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題、做題和驗算的習慣,教學中只有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的計算能力才會提高,學生的思維才會發(fā)展。而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提高與發(fā)展,依賴于學生計算思路的清晰、條理與計算方法的合理、靈活,依賴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和認知水平的不斷發(fā)展,其關鍵在于教師的期望、激勵、訓練與培養(yǎng)。學生計算能力訓練與培養(yǎng),要有明確的目標和統(tǒng)一的基本要求,要采取科學、靈活且有一定力度的訓練方式,在面向全體的前提下,關注個體的不同發(fā)展,做到既要注重個性化學習優(yōu)勢的發(fā)揮,又要體現統(tǒng)一的訓練意志,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